第131章 穩打穩紮

美國在給中國製造麻煩,中國也在挖美國的牆角。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向阿根廷出售先進武器裝備,不是爲了打擊英國,而是爲了在美國後院裡製造不穩定因素。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針對美國。以當時的情況,中國領導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不敢拿阿根廷怎麼樣。原因很簡單,並非所有拉美國家都跟美國穿一條褲子。

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比中國在南亞與東南亞的影響力更大,而且地位更加牢固,但是相對而言,在消除了印度這個不安定因素之後,南亞與東南亞更容易被超級大國控制。

原因很簡單,在南亞與東南亞,沒有一個國家有成爲地區強國的資本。

對超級大國來說,控制某個地區,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地區內部的不安定因素,而地區強國就是最重要的不安定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中東地區長期處於戰亂,難以獲得長久和平的主要原因。別忘了,在中東地區,至少埃及、以色列與伊朗是貨真價實的地區強國。一個地區強國就足以使一個地區變得動盪不安,三個地區強國的存在,足以使一個地區變得雞犬不寧。

在拉美地區,並不缺乏地區強國。

從實力上講,巴西與墨西哥都有成爲地區強國的基礎,而阿根廷、委內瑞拉、秘魯等國也有這樣的實力。

對美國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至少墨西哥不是主要威脅。

更重要的是,拉美地區離其他超級大國都足夠遠,離美國卻非常近,因此受其他超級大國的影響並不大。

可以說,除了美蘇冷戰時期產生的古巴,美國在該地區就沒有遇到多少麻煩。

至於一度讓美國十分頭痛的委內瑞拉,也只是叫囂得厲害,根本沒有對美國的根本利益構成直接威脅,反而因爲長期堅持反美政策,遭到其他拉美國家孤立,根本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都對委內瑞拉抱以很大的希望。

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時任國家元首的易援朝就訪問過委內瑞拉,推動中委雙邊貿易迅速發展。此後,當上國家元首的黎平寇也三次訪問委內瑞拉,把雙邊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擴大到了軍事領域。到二零三零年,中國就取代了俄羅斯,成爲委內瑞拉最大的貿易伙伴與軍火提供國。

問題是,中委貿易的基礎不是軍火,而是石油。

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委內瑞拉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石油提供國之一,特別是重油。當時中國進口的重油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委內瑞拉,而委內瑞拉也是全球最大的重油儲備貴與出口國。

在經濟領域,重油的主要用途不是提煉成品油,而是石油化工。

要知道,在重油的主要精煉產品中,最多的是瀝青。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都是世界上基礎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因此對瀝青等建設物資的需求量非常大,也才因此與委內瑞拉建立起了緊密的經貿關係。

問題是,到了三零年代,這一情況出現了重大轉變。

首先是,中國的基礎建設規模開始縮小,特別是在城市化超過百分之八十五之後,中國已經不再把基礎建設當成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在換向了消費型,即以刺激國民消費來推動經濟發展。

其次是,隨着可控聚變技術成熟,石油的戰略地位大大降低,價格也直線下降。雖然在化工領域,石油依然具有其他資源無法比擬的成本優勢,而且中國一直在努力提高農產品的自給率,對化肥等農用工業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在石油價格降下來後,中國根本沒有必要從委內瑞拉進口太多的重油。

當這種經濟層面上關係被削弱後,軍事上的貿易往來也就失去了基礎。

事實上,作爲全球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當石油變得不那麼值錢的時候,委內瑞拉的經濟也就失去了主要支柱。

更重要的是,對委內瑞拉這種堅持反美的國家來說,只要經濟出問題,國內矛盾就會浮上水面。

二零三三年,委內瑞拉爆發軍事政變,隨即轉變爲內戰。

雖然在這場持續了兩年的內戰中,政府軍取得了最後勝利,但是委內瑞拉的經濟基礎也遭受了致命打擊。

內戰結束的時候,委內瑞拉成了拉美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緊接着,全球自然災害爆發,委內瑞拉被徹底邊緣化。

雖然從二零三八年開始,中國加大了在委內瑞拉的投資,並且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性政策,比如爲前往委內瑞拉投資的企業提供擔保保險,通過與委內瑞拉當局簽署長期的貿易擔保協議來保護中國企業的利益等等,但是沒有十年、甚至二十年,委內瑞拉根本不可能成爲拉美地區的強國。

說得簡單一些,就算中國有心幫助,委內瑞拉也很難迅速恢復元氣。

受此影響,委內瑞拉在中國的拉美戰略佈局中的地位大大降低。對中國來說,委內瑞拉只是一個聊勝於無的選擇。不管怎麼說,委內瑞拉仍然堅持反美政策,而且扼守着南美北部地區的咽喉要道,總能給美國製造些麻煩。

進入四零年代,中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友好國家是古巴。

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與古巴的關係就比較密切。雖然在美蘇冷戰期間,古巴奉行全面親蘇政策,導致中古關係大倒退,但是在美蘇冷戰之後,隨着失去最大的靠山,古巴開始與中國接近。

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中國與古巴的關係一直平穩發展。

直到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中古關係才進入了蜜月期。嚴格說來,應該是古巴把中國當成了新的靠山。

在對日戰爭之前,古巴在中國戰略體系中的地位都不是很高。

原因很簡單,古巴離美國太近了,而在二零三五年之前,美國依然掌握着巨大的戰略優勢,中國在古巴的任何戰略性舉措,都會刺激美國。別的不說,如果由此引發第二次古巴危機的話,中國將得不償失。

直到二零三五年之後,準確的說是二零三八年之後,中美戰略均勢形成,中國對待古巴的政策纔有所轉變。

二零四零年,中國東印度洋艦隊進行環球遠航訓練時訪問古巴,可以說是標誌件。

當時,美國新聞媒體甚至認爲,中國海軍的航母艦隊訪問古巴是在挑戰美國的底線,是在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足以反映出當時的緊張局勢。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艦隊進行了三十多次環球遠航訓練,只有四次訪問古巴,而且到訪的都是驅逐艦與護衛艦,從沒有派遣航母戰鬥羣訪問古巴,甚至從沒讓航母戰鬥羣進入北加勒比海。

當然,中國領導人還沒有蠢到向古巴部署彈道導彈的地步。

只是,這次開闢先例的遠航,已經表明了中國在古巴的立場。

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海軍艦隊又三次訪問古巴,而且每次都有航母進入古巴港口。

根據後來披露的消息,中國當時已經向古巴發出了結盟信號。

只是,出於安全考慮,古巴當局沒有做出迴應。

這也很好理解,中國離古巴太遠了,而且在大西洋上沒有立足點,最近的海軍基地還在印度洋上,到古巴的航線距離超過了六千海里,如果必須繞道好望角,在一萬海里以上,根本保護不了古巴。更重要的是,全面銷燬核武器之後,中國不可能向古巴提供戰略保護,也就無法確保古巴不會遭到美國的軍事入侵。如此一來,只要古巴在政策上有任何失誤,就會導致美國發動戰爭。

當然,這並不妨礙中古兩國間的正常交流。

在某些時候,古巴還能用行動試探一下美國,比如從中國引進幾十架二手的j22戰鬥機與幾套防空系統。

所幸的是,中國在古巴的策略,也是以長遠爲主。

不管怎麼說,古巴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即便發展壯大,也很難對美國構成戰略威脅,反而會招致報復。更重要的是,如果中美全面戰爭在所難免,那麼在戰爭初期,古巴基本上沒有戰略價值。只有戰爭局勢發展對中國有利,到了戰爭中後期,古巴的戰略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由此可見,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所作所爲並不激進。比起美國拉攏俄羅斯,直接對中國構成戰略威脅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當局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即美國的地緣優勢太明顯了。

正是這種地緣環境上的差別,讓中國領導人在爲戰爭進行準備的時候,顯得更加小心謹慎,所採取的措施也更加穩健。用黃瀚林的話來說,中國並不謀求在全面戰爭初期獲得絕對的戰略優勢,而是應該做好更加長遠的打算,以務實求穩的態度來面對挑戰,以穩打穩紮的方式來迎接挑戰。

可以說,這也是中國在二零四五年之後所有重大策略的基本出發點。

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3章 前沿科技第306章 第一步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73章 共同化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5章 全面展開第34章 盟友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章 鋼鐵鯊魚第194章 誘餌第16章 強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68章 暴風雪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18章 和解第153章 關鍵日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章 關鍵人物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69章 外援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69章 休假第13章 周密計劃第72章 對峙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6章 強渡第8章 不知進退第49章 首輪空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6章 放長線第1章 新崗位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7章 搶先攻擊第91章 浮上水面第7章 又見熟人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25章 強攻第53章 巧合第8章 不知進退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49章 彈道導彈第68章 搶任務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96章 突襲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8章 勞動力第259章 遺贈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1章 不怕死第153章 關鍵日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69章 外援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4章 戰爭陰雲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8章 節外生枝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21章 決戰開始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68章 南海戰略第41章 求生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1章 再上戰場第69章 休假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44章 理想主義第96章 高調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9章 本質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
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3章 前沿科技第306章 第一步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73章 共同化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5章 全面展開第34章 盟友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章 鋼鐵鯊魚第194章 誘餌第16章 強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68章 暴風雪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18章 和解第153章 關鍵日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章 關鍵人物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69章 外援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69章 休假第13章 周密計劃第72章 對峙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6章 強渡第8章 不知進退第49章 首輪空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6章 放長線第1章 新崗位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7章 搶先攻擊第91章 浮上水面第7章 又見熟人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25章 強攻第53章 巧合第8章 不知進退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49章 彈道導彈第68章 搶任務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96章 突襲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8章 勞動力第259章 遺贈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1章 不怕死第153章 關鍵日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69章 外援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4章 戰爭陰雲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8章 節外生枝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21章 決戰開始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68章 南海戰略第41章 求生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1章 再上戰場第69章 休假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44章 理想主義第96章 高調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9章 本質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