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周密計劃

.六月中旬,作戰計劃確定下來後,今井利村決定親自率領艦隊遠征印度洋。

爲了做得像樣一些,今井利村還請印度海軍司令通過外交部,發出正式邀請,以便以軍事訪問爲由隨艦隊前往印度。如果僅僅是軍事演習,最多安排一名中將,沒有理由讓日本海軍司令親自出馬。

定下來後,今井利村着手爲戰爭做準備。

按照他的安排,“赤城”號航母戰鬥羣在小蒞原羣島海域完成訓練後,返回橫須賀補充油料與彈藥,在七月十五日出港,於七月二十一日進入印度洋,印度陸軍將在七月二十二日發動進攻。

七月七日,“赤城”號回到橫須賀,爲出征做準備。

第二天發生的事情,完全打亂了今井利村的安排。

收到消息時,今井利村當場就傻眼了。

雖然情報本部當天就提交了報告,事故是因爲一名軍械長在檢查彈藥的時候,違反了操作規則,進行通電測試的時候沒有取下炸彈上的引信,導致炸彈引爆,但是今井利村完全不相信這是一起偶然事故,因爲這也太巧合了。

兩天後,情報本部提交了第二份報告,導致事故的軍械長在事發前兩天,收到了一筆鉅額匯款,次日就把妻子兒女送往澳大利亞。因爲匯款由一家在東帝汶註冊的私人銀行打入軍械長的個人賬戶,隨後轉到了另外一家東帝汶私人銀行的戶頭上,而這兩家銀行均在事發當天註銷,所以無法追蹤匯款去向,也無法追查匯款來源。至於軍械長的家人,在事發當天就離開了下榻賓館,去向不明。

很明顯,這是一次情報機構蓄意策劃的破壞行動。

雖然誰都能猜到誰是幕後主使,但是情報本部拿不出任何證據,也就無法以正式方式指責他人。

即便能獲得證據,又能怎麼樣?

“赤城”號受損非常嚴重,即便造船廠趕工,也需要兩個月才能修復,根本不可能參加印日聯合演習。

沒有“赤城”號,日本海軍還有什麼?

今井利村不想放棄,因爲這很有可能是幾年之內,擊敗中國海軍的唯一機會。錯過這個機會,日本海軍將不得不在幾年之後,面對更加強大的威脅,也將因此錯過再次崛起的最後時機。

不但今井利村不肯放棄,連中島俊夫也不肯放棄。

事發當日,中島俊夫就來到海軍司令部,親自詢問了情況,然後命令今井利村想法彌補損失。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繼續執行已定作戰計劃。

從戰略上講,“赤城”號受損,幾乎把日本逼上絕路。

中國拖得起、印度也拖得起,日本卻拖不起。因爲再過幾年,迅速收緊的資源絞索就能掐斷日本的氣管,讓日本窒息而亡。中國在資源、特別是戰略資源上做文章,就是想兵不刃血的絞殺日本。

“赤城”號去不了印度洋,該怎麼辦?

今井利村首先想到了兩艘“翔鶴”級兩棲攻擊艦。

“翔鶴”級兩棲攻擊艦也是今井利村的傑作,或者說是爲了建造“赤城”號,做的必要過渡。

在設計“赤城”號的時候,神戶造船廠遇到了很多困難,主要就是欠缺建造大型航母的經驗。雖然美國提供了“小鷹”級航母的大部分圖紙,還提供了其他幫助,但是對於已經有幾十年沒有建造大型航母的日本造船廠來說,直接建造大型航母的門檻太高,有必要建造一種過渡性戰艦。

事實上,之前的“日向”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就是過渡戰艦。

按照神戶造船廠的提議,今井利村最終決定在建造“赤城”號之前,先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在二萬五千噸左右的小型航母。

爲了規避“航母”這個敏感詞,“翔鶴”級被定型爲兩棲攻擊艦。

在設計時,神戶造船廠採用了模塊化建造方式,而且大量借鑑了型兩棲攻擊艦的理念。因爲海軍需要的是小型航母,所以神戶造船廠爲兩艘“翔鶴”級各建造了一套航空作戰模塊。

只是,“翔鶴”級的性能並不理想。

在採用航空作戰模塊後,最多能搭載二十四架f35b與十二架大型直升機。作爲兩棲攻擊艦,“翔鶴”級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四節,十二節時的最大續航力達到八千海里,二十四節時能航行三千海里。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速度過低。只需要滑行一百八十米,f35b就能重載起飛。與印度航母一樣,“翔鶴”級沒有彈射器,無法搭載固定翼預警機,只能攜帶四架預警直升機。

東海戰爭已經證明,預警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沒有預警機,“翔鶴”級在海戰中根本沒有實戰價值。

爲了彌補這個缺陷,今井利村不得不跟印度軍方商議,調整作戰計劃,即日本空軍將派遣四架e3g參與演習。配合印度空軍的四架“費爾康”預警機、以及航母戰鬥羣裡的預警直升機,足以滿足兩個方向上的作戰需求。

增派了預警機,自然得考慮增派空中作戰力量。

藉此機會,印度軍方提出,由日本海軍派遣艦載航空兵,部署到“維拉特”號上。理由也很充分,爲“維拉特”號採購的戰鬥也要到二零二八年才能交付,印度海軍沒有足夠多的艦載戰鬥機。

今井利村沒有多說什麼,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赤城”號不能參戰,不等於艦載航空兵不能參戰。“維拉特”號大體上與“赤城”號沒有區別,能夠搭載f35c,只是必須以躍飛方式起飛。爲了讓f35c在“維拉特”號上作戰,還得緊急空運一批後勤保障設備。

這件事訂下來後,日本與印度軍方開始商討如何讓戰鬥機飛往印度洋。

用船運過去,顯然不大現實。

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長途轉場飛行,只是從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到印度的維沙卡帕特南的直線距離都超過了f35c的最大轉場飛行距離,還要繞過沿途國家的領空,實際飛行距離在八千公里以上。理論上,f35c在攜帶四具大型外掛副油箱之後,只需要一次空中加油就夠了。現實中卻辦不到,因爲加油地點必須在航線中間,既在飛行三千五百公里用光了機內燃油後進行,而此時機羣已經到達阿南巴斯羣島附近,不管是日本的加油機、還是印度的加油機,都不可能飛行這麼遠,再爲戰鬥機補充燃油。因此在安排轉場飛行時,必須進行兩次空中加油。

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在進行兩次空中加油的情況下,f35c不用攜帶外掛副油箱,還能在內部彈艙裡攜帶幾枚對空導彈。只要飛行員的精力足夠充沛,在到達目的地後,f35c不用降落,就能直接投入戰鬥。

當然,沒人會這麼做。

持續飛行八個小時,再優秀的飛行員都會疲憊不堪。

因爲f35c要做轉場飛行,所以在部署預警機的時候,今井利村決定讓預警機與戰鬥機一同轉場。e3g的最大飛行距離超過九千五百公里,不需要空中加油,全程都能得到戰鬥機掩護。

如果在飛行途中遭到中國戰鬥機攔截,e3g還能支持f35c作戰。

方案確定下來後,雙方着手安排加油機。

爲了支持六十架f35c,按照一架k767攜帶一百二十噸燃油,爲八架f35c補充燃油爲準,至少需要動用八架k767。這正好是日本空軍加油機的總量,再多幾架f35c,就得另做安排了。因爲第二次空中加油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東面不遠處,離機羣的目的地只有兩千公里,所以印度空軍只需要動用五架大型加油機,而印度空軍有六架大型加油機,足以滿足需要。

如此周密的計劃,自然需要更加周密的時間安排。

考慮到印度陸軍將在日本艦隊到達之後發動進攻,所以今井利村把機羣出動的時間安排在艦隊離開馬六甲海峽、進入安達曼海之後。如此一來,在機羣到達的時候,兩國艦隊已經會合。

當然,今井利村沒有把計劃定死,因爲還得考慮中國海軍的行動。

也就在今井利村忙着調整作戰計劃的時候,一條與中國海軍有關的消息,讓他看到了報仇雪恥的機會。

中國海軍的兩艘快速支援艦返回廣州。

隨後,情報本部送來消息,這兩艘戰艦將在廣州補充燃油與彈藥,最快只能在七月二十五日之後才能出港。

作爲海軍將領,今井利村不可能不知道快速戰鬥支援艦的重要性。

因爲“赤城”號的續航力非常有限,所以日本海軍更加依賴快速戰鬥支援艦,也就更加了解這種支援艦船的價值。

中國海軍要想遠征印度洋,絕對離不開快速戰鬥支援艦。

因爲“長江”級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非常有限,航母戰鬥羣裡還有大批採用常規動力的護航戰艦,所以在遠程的時候,中國海軍還要爲航母戰鬥羣配備快速油船與彈藥船。沒有這些艦船,中國艦隊根本沒法遠征。

由此,今井利村做出判斷,中國艦隊很有可能在七月二十六日出發。

如果兩艘“翔鶴”級在七月二十一日完成改裝,隨即出港與護航戰艦會合,然後以最快速度南下,就能趕在中國艦隊之前進入印度洋。拖延幾天的話,等到中國海軍先行到達,局勢就不妙了。

今井利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馬上行動。..

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章 幽靈墜落第60章 振作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7章 瘋狂計劃第34章 空軍出擊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1章 反擊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68章 搶任務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58章 搶先一步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46章 逃命第20章 惹是生非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72章 新崗位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80章 援助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26章 內訌第5章 泰山北斗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0章 重創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章 前沿科技第270章 投降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314章 大重建第33章 科技戰略第76章 作戰策劃第77章 分歧第314章 大重建第22章 年關第48章 外派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75章 犯糊塗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5章 軍事政變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97章 戰略分歧第33章 嘎然而止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章 鬥爭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9章 關鍵結點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3章 無限制第14章 宣戰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6章 點火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0章 振作第69章 外援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0章 補充攻擊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19章 火線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0章 援助戰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43章 南亞明珠
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章 幽靈墜落第60章 振作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7章 瘋狂計劃第34章 空軍出擊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1章 反擊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68章 搶任務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58章 搶先一步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46章 逃命第20章 惹是生非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72章 新崗位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80章 援助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26章 內訌第5章 泰山北斗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0章 重創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章 前沿科技第270章 投降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314章 大重建第33章 科技戰略第76章 作戰策劃第77章 分歧第314章 大重建第22章 年關第48章 外派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75章 犯糊塗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5章 軍事政變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97章 戰略分歧第33章 嘎然而止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章 鬥爭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9章 關鍵結點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3章 無限制第14章 宣戰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6章 點火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0章 振作第69章 外援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0章 補充攻擊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19章 火線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0章 援助戰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43章 南亞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