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戰

第二輪導彈打擊,主要攻擊了橫濱港的基礎設施。

在這輪打擊中,美軍在軍事技術上的優勢體現了出來,即彈‘藥’智能化。

早在半個世紀前,美軍就着手研究彈‘藥’智能化,以提高彈‘藥’的打擊效率,取得了一些成就。只是到了一零年代,隨着無人機興起,美軍轉變了研究方向,把提高無人機的智能化水平當做重點。可惜的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隨着中國軍隊大規模使用電磁武器,無人機迅速邊緣化。在此之後,再也沒人提出用無人戰鬥機取代有人戰鬥機,因此美國在軍事智能化領域的研究也暫時終止。

直到中日戰爭之後,智能化纔再次引起美國海軍重視。

當時,美國海軍認識到,在高強度的海空作戰中,只有提高彈‘藥’的打擊效率,纔能有效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而以往所堅持的發展模式,即提高彈‘藥’的投送能力已經無法有效突破現有的防禦手段了。

要想提高彈‘藥’的打擊效率,就得解決智能化問題,即讓彈‘藥’具備一定智能,能夠主動識別與攻擊重要目標、選擇最合適的突防路線、在彈‘藥’間進行信息‘交’換、應對防禦系統構成的威脅等等。

當然,這絕對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要知道,到二零五零年,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的智能水準還達不到蟑螂神經系統的萬分之一。按照一些科學家預測,就算量子計算機能夠研製成功,其智能化程度也只相當於昆蟲的水準。

說得簡單一些,智能化水平與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沒有直接關係。

從原理上講,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是二維的,而生物的神經系統是三維的,而這種維度上的差別根本無法由數量與運行速度解決,只有開發全新的計算機系統,纔有可能在智能化程度上取得突破。

早在二零四零年,就有計算機專家提出了這個問題。

當時,中國與美國的計算機專家都提到,只有從全新的角度出發,纔有希望讓計算機在智能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二零四零年的技術水平,最有可能實現、難度最小的肯定不是量子計算機,而是光傳感神經網絡計算機。說得簡單一些,這種計算機就是一種三維模式下的數據處理系統,因此能夠模仿生物神經網絡。從理論上講,只要數量足夠多,就能用其模擬人類大腦。當然,這個“足夠多”幾乎不可能達到,因爲人類大腦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也就需要一千億臺光傳感神經網絡計算機並聯組成模擬系統,其體積是人類大腦的數萬倍,受光速限制,其反應速度比人類大腦慢了數萬倍,也就不可能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平,最多隻能幫助人類更深入的瞭解大腦的運行方式。

當然,美軍沒有把希望寄託在這些前沿科技上。

美軍採用的辦法很簡單:提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並且提前輸入必要的對比參數,然後爲計算機設置具有學習能力的控制程序。說得簡單一些,這些所謂的“智能化”設備不會產生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從其海量數據庫裡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而這些解決辦法都是提前設置好的,或者說是過往的經驗。如此一來,“智能化”本身就是一個僞命題。

所幸的是,在從事相對簡單的工作時,這種“智能化”已經足夠了。

比如,在引導導彈攻擊目標的時候,這種“智能化”就足以大幅度提高導彈的突防效率與攻擊命中率。

在第一輪導彈攻擊中,美軍的智能化巡航導彈的作戰效能已經得到證明。

第二批導彈到達的時候,橫濱的防空系統已經崩潰,三套戰區防空系統均耗光了攔截導彈。

至於趕回來的防空戰鬥機,根本無法及時攔截那些速度在八馬赫以上的巡航導彈。

也就是說,美軍的巡航導彈是在沒有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發動攻擊的。

更重要的是,這批巡航導彈打擊的是固定的基礎設施。

打擊過程中,美軍導彈的命中率非常高,幾乎是彈無虛發。問題是,在制訂攻擊計劃的時候,美軍肯定留了一些餘量,以便在遭到反導攔截的時候,仍然有足夠的導彈能夠摧毀港口裡的重要設施。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橫濱變成一片火海的時候,仍然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導彈沒有命中目標。

這些導彈沒有自毀,而是按照預定程序在目標區域上空盤旋,重新搜索攻擊目標。

因爲沒有能夠搜尋到高價值目標,所以導彈上的火控系統自動降低級別,並且擴大搜索範圍。

結果就是,部分導彈攻擊了港口內的車輛等活動目標,還有部分導彈攻擊了橫濱港附近的軍事設施,包括防空陣地、通信指揮中心、物資倉庫、軍營、車輛停放場地、發電中心等等。

如果美軍使用的不是“智能”巡航導彈,打擊效果肯定沒有如此明顯。

到此,美軍的打擊行動結束了。

二十四點不到,牧浩洋收到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來的報告,艦隊與橫濱港的損失都非常慘重,而具體損失情況還在統計之中,只是衛向東一點都不樂觀,太平洋艦隊喪失作戰能力已成定局。

這個時候,牧浩洋也收到了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發來的消息。

不全是壞消息,美軍轟炸了蘇比克灣,但是在美軍轟炸之前,“泰山”號航母戰鬥羣已經出港,並且進入了深水區,在防空戰艦的掩護下,“泰山”號安然無恙,只有一艘巡洋艦與一艘驅逐艦被擊沉,三艘驅逐艦遭受重創。因爲受到艦隊防空反導火力攔截,所以美軍對蘇比克灣的打擊並不徹底,港口基礎設施受損情況不太嚴重,仍然能夠支持艦隊作戰,只是效率有所降低。

收到這份報告後,牧浩洋就命令“泰山”號與沒有受損的戰艦緊急返回南海。

更加幸運的是,牧浩洋一直沒有收到“華山”號、“恆山”號與“嵩山”號的報告,表明這三支航母戰鬥羣沒有遭到攻擊。海軍司令部已經在二十…二十分發出警報,讓這三支航母戰鬥羣全速返回舟山。

除此之外,那霸也遭到了攻擊。停泊在那霸港內的十多艘艦艇被擊沉,基礎設施也損失慘重。所幸的是,那霸不是美軍的重點打擊對象,因此遭受的攻擊並不嚴重,損失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印度洋方向上,瓜達爾港是美軍的頭號打擊目標。只是西印度洋艦隊早已出港,而且不在美軍的打擊範圍之內。到二十三日凌晨…左右,牧浩洋收到了由西印度洋艦隊司令部發來的消息,西印度洋艦隊避開了美軍的突然襲擊,正在阿拉伯海活動,暫時沒有受到嚴重威脅。

唯一讓牧浩洋不太放心的是,章‘玉’廷會不會冒險攻擊迪戈加西亞。

爲此,在…半左右,牧浩洋給章‘玉’廷發了一封電報,讓他留在阿拉伯海北部海域,不要貿然發起反擊。

除了瓜達爾港,科欽、維沙卡帕特南、加勒、吉達與浩洋港都遭到了打擊。

根據戰報,當時攻擊吉達與維沙卡帕特南的應該是美軍的巡航導彈潛艇,而攻擊其他港口的則是美軍的戰略轟炸機。只是在浩洋港發回來的戰報中提到,在防空作戰的時候,預警機探測到了美軍的戰鬥機,但是無法確定是美國空軍的戰鬥機、還是美國海軍的,因此無法做出進一步推斷。

可以說,美軍的突然襲擊非常有力,打擊範圍也非常廣。

在牧浩洋看來,這不是壞事,應該是好事。原因很簡單,如果美軍沒有分散攻擊九處中國海軍基地,而是集中兵力打擊其中兩處、或者三處,那麼打擊效果將更加明顯,剛剛出港的“泰山”號航母戰鬥羣很有可能完蛋,連在阿拉伯海活動的西太平洋艦隊也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從軍事角度看,這種戰略級別的突然襲擊,分散兵力本來就是最大的錯誤。

要知道,美軍發動突然襲擊的目的,絕對不是摧毀中國海軍的基礎設施,而且美軍也沒有能力在一次突然襲擊中癱瘓中國海軍的所有軍港,就算能,中國艦隊也能以民用港口爲依託繼續作戰。也就是說,打擊港口等基礎設施根本無法消滅中國海軍,而美軍發動突然襲擊的根本目的就是消滅中國海軍。

很明顯,美軍的行動與目的嚴重不符。

如果是牧浩洋來指揮這場突然襲擊,除了重點轟炸橫濱、蘇比克灣與瓜達爾港,他會安排更多的兵力搜尋在菲律賓海活動的三支航母戰鬥羣、以及剛剛出港的西太平洋艦隊,力爭在突然襲擊中消滅中國海軍的所有主力艦隊,以奪取制海權爲目的,然後動用艦隊逐一炸燬中國的海軍基地。

果真如此的話,中國離戰敗也就不遠了。

當然,這輪突然打擊,已經重創了中國海軍,使中國海軍在一夜之間喪失了百分之五十的主力艦隊,第二大軍港徹底癱瘓,三座主要軍港遭受嚴重損失,五座軍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

就算中國海軍還有能力作戰,接下來的戰鬥也將變得異常艱難。

第118章 和解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5章 軍事冒險第57章 戰爭決議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9章 餘輝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章 棄武從文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4章 各算各的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0章 精銳之師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67章 預見性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80章 歸宿第25章 自食其果第41章 進退兩難第63章 卸甲第3章 大難不死第199章 等不起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2章 封鎖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0章 重在過程第54章 最後衝刺第43章 根源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3章 繼續打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64章 孤注一擲第17章 遠景第118章 和解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36章 消耗戰第15章 千慮一失第76章 新機會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9章 相互指責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14章 掃帚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8章 圍捕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3章 無限制第29章 選將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8章 經濟賬第35章 後方部署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章 棄武從文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41章 求生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章 收假第21章 次優選擇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9章 人心所向第45章 阻止戰爭第32章 拼光拼盡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章 秘密任務第10章 站隊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52章 預料成真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70章 投降第9章 備戰第76章 熱點地區第274章 覺悟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
第118章 和解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5章 軍事冒險第57章 戰爭決議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9章 餘輝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章 棄武從文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4章 各算各的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0章 精銳之師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67章 預見性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80章 歸宿第25章 自食其果第41章 進退兩難第63章 卸甲第3章 大難不死第199章 等不起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2章 封鎖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0章 重在過程第54章 最後衝刺第43章 根源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3章 繼續打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64章 孤注一擲第17章 遠景第118章 和解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36章 消耗戰第15章 千慮一失第76章 新機會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9章 相互指責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14章 掃帚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8章 圍捕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3章 無限制第29章 選將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8章 經濟賬第35章 後方部署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章 棄武從文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41章 求生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章 收假第21章 次優選擇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9章 人心所向第45章 阻止戰爭第32章 拼光拼盡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章 秘密任務第10章 站隊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52章 預料成真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70章 投降第9章 備戰第76章 熱點地區第274章 覺悟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