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暴政時代

在人類文明史上,這段半瘋狂、半麻木的時期持續了足足六年。

有趣的是,在這六十年裡,人類文明並沒有迷失方向,而是在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的控制下,堅定不移的朝着預定方向前進。這個預定方向,就是與外星文明作戰,誓死保衛太陽系。

相對而言,在這六十年裡,人類的科學技術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主要就是,最先崩潰的不是無知的平民百姓,而是最瞭解實際情況的科學家,即科學家首先集體絕望。

與歷史上的絕望相比,這次的絕望危機更加嚴重。

在這六十年裡,特別是在最初的十年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科學家自行毀滅,而且又以物理學家爲主。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科學家中,絕大多數也喪失了信心。在前十年裡,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放棄了科研工作。

所幸的是,仍然有一部分科學家堅持了下來。

毫無疑問,他們是人類文明裡最聰明、也是意志最堅定的人。也只有那些擁有鋼鐵般意志的科學家,才能在幾乎徹底絕望的情況下堅持下來,並且繼續從事科研工作,繼續推進人類的科技水平。

有趣的是,導致科學家集體絕望的主要原因,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什麼也沒發生。

因爲有較爲深刻的認識,所以科學家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宇宙戰爭,有着比平民、甚至比軍人都還要準確的認識。也許,在平民、或者在軍人看來,宇宙戰爭一場文明之間轟轟烈烈的暴力對抗。可是在科學家看來,宇宙戰爭也許非常簡單,也非常直接,強大的一方根本不會給弱小的一方任何機會。

事實上,一起歷史事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即波江座超新星大爆發。

如果那是一次高等級文明對低等級文明發動的戰爭那麼高等級文明就採用了一種非常簡單的辦法來徹底消滅低等級文明,即直接摧毀低等級文明所在星系的恆星,讓恆星在爆炸中摧毀星系內的所有星體,以及依附在這些星體上的生物。

可以說這是趕盡殺絕,不留後患的做法。

要知道,如果太陽系遭到類似的攻擊,那麼人類恐怕不會發現任何徵兆,而且在做出反應之前,哪怕在讓已經逃到奧爾特雲邊緣的逃亡者加速逃亡之前,太陽系就已毀滅人類將無一倖免。

這種攻擊,絕對來得非常突然。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支規模龐大的外星文明艦隊到來,科學家還會歡呼雀躍,因爲這意味着外星文明不會比人類文明高級多少,就算人類依然無法捍衛太陽系,也能有十萬人成功逃走。

正是什麼都沒發生,才讓科學家膽戰心驚。

要知道這意味着,當人類發現毀滅性災難已經發生的時候,恐怕已經來不及採取最後的拯救措施了。

所幸的是總歸有一批科學家還在爲人類的生死存亡而努力奮鬥。

這些科學家,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比如,在二十四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物理學家制造出了第二代“太空飛梭”,其質量密度達到了中子星的程度。

當然,這種密度上的提高,最大的意義不是太空飛梭能夠對付更加堅硬的目標,而是用來製造更加全面的毀滅。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兩具第二代太空飛梭以光速迎面碰撞,結果就是一個微型黑洞!

如果這個黑洞在某顆恆心的內部能在一瞬間、大概幾秒到幾十秒,主要根據恆星的大小決定,吞沒整個恆星,而由於恆星崩潰產生的重力場崩塌,將在更短的時間內摧毀恆星內的所有星體。結果就是,即便這個星系內的文明已經掌握了光速飛行技術除非在恆星崩塌前就已讓飛船以光速飛行,不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逃逸,將無一漏網的被黑洞吞噬掉。

也就是說,這種武器,能夠在一瞬間就摧毀一個星系,不給外星文明任何機會。

事實上,這還不是唯一的毀滅手段,即便只有一枚這樣的飛梭,也同樣有辦法在一瞬間毀滅掉一個星系。

這個辦法,與製造黑洞完全相反。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把一枚飛梭射入恆心內部,在恆心內部展開,即把飛梭的所有物質全部轉換成空間能量,也就是空間尺度,讓恆星內核迅速膨脹,在極短的時間內導致恆星崩塌,最終引發恆星爆炸。

事實上,這就是超新星爆炸。

發生在波江座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某種高等級文明用類似的方式,摧毀了一個星系裡的恆星。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科學家、特別是物理學家能夠想出這樣的毀滅手段,就是受到了波江座超新星爆炸的啓發,並且以相反的方式進行推理,最終認定研製衝態高密度物質是毀滅星系的最爲簡單有效的辦法。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人類戰爭本性的結果。

要知道,人類也許是宇宙文明中,最接近於自我毀滅的文明,因爲人類的戰爭本性不但針對外星文明,在很多時候甚至針對內部矛盾。在人類歷史上,好幾次大規模戰爭、以及差點引發的內戰,都曾經把文明推到了毀滅的邊緣。

在這個非常時期,除了極少數科學家之外,唯一沒有崩潰的就是軍

必須承認,這是宇宙人類的功勞。

在組建宇宙軍隊的時候,宇宙人類政府就明白了一點,即在未來的宇宙戰爭中,軍人什麼都必須知道,軍人就只是作戰的機器。原因很簡單,軍人什麼都不知道要比知道一些更加可靠。

說白了,就是鬥志與士氣的問題。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

只有無知者,才無法理解可能發生的毀滅性災難,也就不會對這種潛在的威脅產生半分恐懼。

結果就是,宇宙軍隊成立之後,就開始對軍人洗腦。

必須承認,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

這麼做,在六十年的“失落期”被,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知道,正是因爲宇宙軍隊沒有崩潰,人類文明纔沒有崩潰,也正是宇宙軍隊,維護了社會秩序,使人類文明得以正常運轉。

也正是如此,這六十年也被稱爲“蟻時代”。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在這六十年裡,人類文明就像是地球上的螞蟻,由一大羣兵蟻維持着社會秩序,其他人都只是工蟻,必須服從兵蟻的命令,並且在兵蟻的監督、鞭策之下麻木的勞動。

後世,這一時期的宇宙軍隊遭到了猛烈批評,甚至被很多人稱爲“暴政時期”。

這些指責都沒有錯,因爲在這六十年裡,至少有一百億人遭到秘密逮捕、暗殺或者是蓄意謀殺。

可是客觀的講,如果沒有宇宙軍隊,人類文明早就崩潰了。

不是被外星文明毀滅,而是由於自身的缺陷,在動亂中自我毀滅了。

要知道,高度進化的人類文明,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體,而數千億人同時失去了目標,同時進入癲狂狀態,足以讓整個文明毀滅。雖然在六十年的“暴政時期”時期,有大約八十分之一的人類慘遭荼毒,但是保全的是整個人類文明,另外七千九百億人得以倖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

在後世,只要是客觀的歷史學者,都會承認,這一時期的軍事獨裁統治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唯一有效的統治手段。

事實上,正是這一認識,爲人類文明後來的二元政治結構打下了基

也就是說,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人類文明都將自發的進入軍事獨裁統治階段,在渡過了危難時期之後,再恢復民主政治體制。

後率的實踐證明,這是宇宙階段,維持文明正常發展的最有效的政治體制。

當然,完善這種體制,絕對是一件需要大智慧的工作。所幸的是,對於在鬥爭中發展壯大的人類來說,並不缺乏這樣的政治智慧。

在軍隊做主的時代,人類文明的軍事力量得到了瘋狂擴張。

到二十四世紀的第五個十年,人類文明的軍事力量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宇宙軍隊的總兵力突破了五百億,而在剩下的七千五百億人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在從事與軍事有關的工業生產。

也就是說,有三千億人在爲戰爭做準備。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是全民皆兵,不過也就只有這個程度罷了。

當然,事後證明,這種瘋狂擴軍的舉動,在宇宙戰爭中幾乎沒有意義,因爲宇宙戰爭不再是比拼兵力的戰爭,甚至不需要專業軍隊。真正的宇宙戰爭,特別是在針對低等級文明的宇宙戰爭中,科技是第一戰爭力量。足夠巨大的科技差距,能讓高等級文明輕而易舉的滅掉低等級文明,而低等級文明即便全民皆兵,也避免不了滅亡的災難。只有在兩個文明的科技水平相差不大的時候,戰爭才需要軍隊。只是在宇宙空間內,兩個實力相差不大的文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或者說,在宇宙戰爭層面上,兩個科學技術水準相差不大的文明之間的戰爭,最終很有可能是相互毀滅。

顯然,擴軍毫無意義。

只是,這輪與未知對手進行的瘋狂軍備競賽,卻爲後來的宇宙探險時代打下了基礎。糹T!~!

..

第18章 千鈞一髮第3章 前沿科技第24章 昏了頭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68章 上前線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0章 逼婚第33章 拉幫結派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61章 猛然醒悟第61章 戰略禁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44章 開戰在即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9章 嚴陣以待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1章 矛盾心態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42章 第五代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34章 盟友第21章 次優選擇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8章 戰爭準備第85章 欲擒故縱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32章 機會第80章 援助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54章 總撤退第141章 入朝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81章 同盟集團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57章 切入點第26章 重拳出擊第9章 臨時考覈第31章 風捲殘雲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5章 全面展開第63章 朋友第66章 回家第190章 總攻第39章 戰禍第31章 風捲殘雲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99章 進退兩難第65章 明智之舉第65章 全面行動第30章 虎口逃生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95章 遺蹟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5章 受害者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2章 幕後推手第298章 決裂第37章 小國海軍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9章 進退兩難第253章 謀略家第69章 休假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78章 兩強標準
第18章 千鈞一髮第3章 前沿科技第24章 昏了頭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68章 上前線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0章 逼婚第33章 拉幫結派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61章 猛然醒悟第61章 戰略禁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44章 開戰在即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9章 嚴陣以待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1章 矛盾心態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42章 第五代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34章 盟友第21章 次優選擇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8章 戰爭準備第85章 欲擒故縱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32章 機會第80章 援助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54章 總撤退第141章 入朝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81章 同盟集團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57章 切入點第26章 重拳出擊第9章 臨時考覈第31章 風捲殘雲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5章 全面展開第63章 朋友第66章 回家第190章 總攻第39章 戰禍第31章 風捲殘雲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99章 進退兩難第65章 明智之舉第65章 全面行動第30章 虎口逃生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95章 遺蹟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5章 受害者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2章 幕後推手第298章 決裂第37章 小國海軍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9章 進退兩難第253章 謀略家第69章 休假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78章 兩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