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內部矛盾

雖然東盟早已成立,但是絕非鐵板一塊。東盟的內部矛盾,不僅僅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淡水之爭”,可以是,幾乎所有相鄰的東盟國家之間都有難以調和的矛盾,而且很多還非常尖銳。

拿越南跟柬埔寨與老撾來說,因爲在越戰之後,越南首先入侵老撾,又出兵柬埔寨,製造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包括在柬埔寨引發了長達數十年的戰亂,因此老撾與柬埔寨都比較傾向於中國,希望藉助中國的幫助抗衡越南。在柬埔寨與越南之間,還存在領土糾紛,即富國島的歸屬問題。

歷史上,富國島一直是柬埔寨的領土,直到近代,法國入侵越南之後,才被法國出兵佔領。越南實現統一之後,宣稱富國島爲其領土,並且出兵佔領,而柬埔寨一直沒有接受既成事實。

因爲國力弱,所以柬埔寨只是宣稱富國島爲其固有領土,而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

可以說,在東盟國家中,領土與領海爭端最爲突出。

在柬埔寨與泰國之間,一直就柏威夏寺地區的歸屬問題存在爭議。雖然聯合國早已裁定該地區屬於柬埔寨,但是泰國從未接受這個裁決。在二零一零年與二零一一年,柬埔寨與泰國還因此發生數次邊境衝突。

泰國與緬甸、老撾的邊境爭端更加複雜,主要集中在三國接壤的金三角地區。

南面,泰國與馬來西亞也並非關係友好的睦鄰,雙方在馬來半島西側的幾座島嶼、以及泰國灣專屬經濟區的劃屬問題上一直糾紛不斷。

此外,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都存在領土與領海爭端。

這些內部矛盾,導致東盟是主要地區性組織中,問題僅次於非盟的一個,整合程度遠沒有達到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平,連獨聯體都比不上。每個成員國都有想法,自然是衆口難調。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歷史上,現在的歐盟地區照樣是紛爭不斷,兩次世界大戰都在此引發。如果沒有更加深入的接觸與瞭解,沒有更加廣泛的合作,就不可能讓衆多國家形成一個聯合體,更不可能用同樣的聲音說話。

可以說,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東盟的內部矛盾都不可能化解。

出於現實需要,東盟的內部軍備競賽也愈演愈烈。

在這場規模的軍備競賽中,領跑的是國土面積最、經濟卻最爲發達、軍事實力也最爲強大的新加坡。

從軍隊的戰鬥力、裝備質量、軍人素質等方面來看,新加坡無疑是東盟的軍事大國。

新加坡能夠用六百平方公里的國土、不到一千萬的人口,打造出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主要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獲得的戰略利益。要知道,新加坡雖然不是美國的盟國,但是與美國的關係超過了很多盟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以色列。事實上,以色列也沒有與美國簽署同盟條約,嚴格說來,與新加坡一樣,也不是美國的盟國。

正是依靠美國提供的支持,新加坡一直保持着強於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

別的不說,新加坡是f-35項目的參與者,而且是整個亞洲地區,第二個獲得f-35戰鬥機的國家。在美國解除了f-22a的禁售令之後,新加坡還是亞洲地區第二個獲得這種戰鬥機的國家。早在二零二一年,新加坡就從美國採購了十二架f-22s,而且是第四批次,比印度獲得的f-22i先進得多。

相對而言,其他東盟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雖然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國,但是過於羸弱,沒有足夠的本錢購買先進武器裝備,只能從美國獲得淘汰的武器裝備,比如把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的大型巡邏艦當成驅逐艦,一艘兩千噸的護衛艦能夠用上半個世紀。

其他東盟國家,就算有足夠的資金,卻不見得能夠買到美國的武器裝備。

拿印度尼西亞來說,因爲沒有按照美國的要求進行民主大選,一直遭到美國禁運,根本無法從美國採購武器裝備,只能購買俄製裝備,甚至不得不花高價錢,從印度採購更加不可靠的軍火。

馬來西亞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只是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與美國不怎麼搭調。

相對而言,泰國是東南亞地區,除新加坡之外,與美國關係最密切的國家,而且總能及時從美國買到先進裝備。比如在上個世紀末,泰國就通過美國,從西班牙採購了了一艘型航母,成爲該地區的海軍強國。

當然,在東南亞的軍備競賽中,也少不了中國的身影。

早在本世紀初,新加坡決定從德國購買“豹2”主戰坦克,並且按照“豹2a6”的標準進行改進後,馬來西亞就通過巴基斯坦,獲得了一批中國的主戰坦克,以增強在柔佛地區的軍事力量。

在泰國,中國也是主要軍火提供商。

至於老撾、柬埔寨與緬甸,火企業的常客。別的不說,柬埔寨陸軍的所有槍支都來自中國。

在東南亞地區,軍火貿易正是大國博弈的直接體現,也是國基本政策的直接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買哪個國家的武器,不是由武器價格決定,而是由政治傾向決定,或者說由國家安全戰略決定。

比如,新加坡就沒有購買過中國的軍火。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中國造”的形象有所改變,aip動力潛艇、主戰坦克、遠程火炮、先進戰鬥機、防空系統、電子戰機、型預警機等主戰裝備都得到了認同,在國際市場上也賣得非常火爆,連一向購買美製裝備的一些國家,比如沙特與阿聯酋,都成爲了火商的客戶,沙特採購了八架z03s型預警機,阿聯酋則購買了兩艘aip潛艇,但火商在新加坡的推銷活動卻接連敗走麥城,相繼在“多用途先進戰鬥機”、“先進常規潛艇”、“遠程火炮”等項目中敗給歐美廠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二零二零年,新加坡當局放棄了性能更加先進、價格更加低廉、供貨更加及時的中國火炮,轉而從法國引進了一批相當昂貴的火炮。

這個選擇,足以說明新加坡的政治立場。

可以說,在新加坡當局眼裡,國家利益超過了民族利益,即使八成以上的新加坡人是華裔,而且漢語是官方語言。

與新加坡相比,越南的國防政策更加極端。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越南主要依靠來自俄羅斯的軍火。在此之後,隨着美國加大了在東南亞地區的投入,開始尋求更可靠的合作伙伴,越南成爲美**火商的坐上賓,也成爲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軍火貿易國。

到二零二六年底,越南總共進口軍火四百八十七億美元,其中四百二十三億來自美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四百二十三億美元的軍火合同中,差不多由三百七十億美元以易貨方式進行,而越南拿來交換軍火的物資,主要就是在南海爭議海域開採的石油,以及油田的開採權。

可以說,越南的所作所爲,好幾次差點引發戰爭。

比如二零二六年,越南宣佈將南威島附近的海上油氣田的開採權轉讓給美國企業,中國隨即發表外交抗議,並且派遣艦隊進入油田開採區域,越南也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如果不是越南當局隨後宣佈,在項目競標中,美國企業涉嫌行賄,違背了競標規則,取消之前做出的決定,不然戰爭將在所難免。

既然有把中國視爲敵人的國家,也有把中國當成朋友的國家。

最突出的,就是老撾與柬埔寨。

此外,緬甸也高度依賴中國的支持。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緬甸早就在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下崩潰了。

當然,也有比較中立的國家,比如馬來西亞與泰國。

可以說,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東盟地區的格局已經非常明顯,各個成員國根據不同的利益需求,已經選擇了隊伍。

騰耀輝提到克拉地峽,正是要讓牧浩洋注意這些問題。

從根本上講,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只是政治手段,或者說是藉此機會激化東盟的內部矛盾。

只要東盟出現分化,那麼美國主導東南亞局面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作爲新興強國,中國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離開青島的時候,牧浩洋很有感觸。

作爲統帥,他嚴重欠缺經驗,更缺乏長遠的戰略目光與從整體上考慮問題的能力。

更讓他感觸的是,矛盾總是來自內部。

東盟有內部矛盾,中國也有內部矛盾。

所幸的是,騰耀輝的態度很明確,即便得到了易援朝的任命,他也不會認同易援朝的對外主張。

這在牧浩洋的預料之中,因爲騰耀輝是一個比黃峙博還要積極主動的將領。

事實上,這也正是海軍將領的特點。

可以想像,即便五年之後,騰耀輝出任總參謀長,黃峙博堅持的建軍方針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也許騰耀輝會有所側重,把海軍提到更高的位置上,可是他絕對不會改變積極主動的處事方法。

也許,騰耀輝能把隊帶上一個新的高度。。。

第17章 打與不打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6章 轉折點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20章 多面手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37章 攻堅戰第49章 最佳選擇第69章 外援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70章 崩潰第14章 拉力賽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57章 切入點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65章 完勝之途第9章 進軍神速第72章 炮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84章 連環拳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7章 機關算盡第22章 橫掃全球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6章 威逼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章 極限第5章 鐵娘子第3章 本性難移第40章 豐收時期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2章 開戰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55章 毅然決絕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3章 巧合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34章 空軍出擊第83章 一錯再錯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0章 站隊第219章 做徹底第6章 錯失先機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6章 逐步推進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48章 外派第44章 蛇困淺灘第82章 巴軍出擊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40章 突襲第7章 突然襲擊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88章 奢望第297章 警戒圈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84章 轉變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73章 共同化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14章 大重建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81章 屏障第50章 大漠揚威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50章 信心崩潰
第17章 打與不打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6章 轉折點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20章 多面手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37章 攻堅戰第49章 最佳選擇第69章 外援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70章 崩潰第14章 拉力賽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57章 切入點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65章 完勝之途第9章 進軍神速第72章 炮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84章 連環拳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7章 機關算盡第22章 橫掃全球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6章 威逼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章 極限第5章 鐵娘子第3章 本性難移第40章 豐收時期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2章 開戰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55章 毅然決絕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3章 巧合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34章 空軍出擊第83章 一錯再錯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0章 站隊第219章 做徹底第6章 錯失先機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6章 逐步推進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48章 外派第44章 蛇困淺灘第82章 巴軍出擊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40章 突襲第7章 突然襲擊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88章 奢望第297章 警戒圈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84章 轉變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73章 共同化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14章 大重建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81章 屏障第50章 大漠揚威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50章 信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