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導彈攻擊

Mig-31進行突擊時,兩支H-6機羣也離開了巡邏空域,向鴨綠江與圖們江逼近。

與前次反擊不同,H-6機羣沒有飛往元山,而是把高度降低到一百五十米後,向東朝鮮灣飛去。

因爲美軍正在全力應付Mig-31,位與朝鮮西部與東朝鮮灣上空的聯軍預警機又要引導正在進行防空作戰的戰鬥機,所以H-6機羣突然從雷達屏幕上消失時,聯軍的前線指揮官並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隨着東部戰場上的E-3D與E-2D被Mig-31擊落,聯軍把精力全部放到了防空作戰上。

空中,至少有四十架F-15C與二十架F-22A需要引導指揮。

雖然志願軍只投入三十多架制空戰鬥機,但是得到了預警機的全力支持,在空戰中獲得了明顯優勢。

沒有預警機支持,F-15C根本不是J-10與J-11B的對手。

即便是F-22A,也很難在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擊敗J-10與J-11B。

沒有預警機,F-22A必須使用火控雷達搜尋與跟蹤目標,而J-10與J-11B上的被動探測設備能夠發現F-22A發出的電磁波,大致確定F-22A的方位,避免遭到突然打擊,然後把交戰距離縮短到視距內,用數量優勢壓倒F-22A。

在此之前,美軍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只是殘酷的現實立即讓美軍認識到,沒有以預警機爲核心的空戰支持系統,任何先進戰鬥機都不堪一擊。

在E-3D規避Mig-31的時候,就有兩架F-22A暴露行蹤,被六架的J-11B圍攻。

雖然在近距離格鬥中,F-22A的優勢仍然非常明顯。兩架F-22A面對六架敵機,不但沒有落到下風,還擊落了兩架敵機。但是對於沒有隱身能力的F-15C來說,情況就截然相反了。

不到五分鐘,就有八架F-15C被J-10發射的PL-12擊落。

緊接着,與J-11B對抗的F-15C機羣中,又有五架戰鬥機被數十公里外射來的中程空對空導彈擊落。

因爲掌握着信息優勢,所以志願軍的戰鬥機在與F-15C交手時,主動避免近距離格鬥。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等接替的預警機趕到時,還在戰鬥的F-15C將所剩無幾。僅靠數量有限的F-22A,聯軍很難確保絕對制空權。

獲得了數量優勢,志願軍也不會放過擊落F-22A的機會。

除了派遣更多的防空戰鬥機,讓接替的預警機儘快趕到,聯軍別無選擇。

後方機場上,充當預備力量的F-22A與F-15C正在緊急起飛。已經起飛的預警機也在加速飛行,爭取儘快到達。

因爲在朝鮮西部與東朝鮮灣上空徘徊的E-3D與E-2D無法探測到從鴨綠江上游以超低空突防的志願軍戰鬥機,所以美軍指揮官不得不調動航母的艦載戰鬥機,填補防空網上的漏洞。

首先調動的,正是美軍防空戰鬥機最需要的預警機。

按照聯軍指揮官的命令,兩架負責航母戰鬥羣外圍防空警戒的E-2D向西飛行,爲防空戰鬥機提供戰場信息。

這個調動,立即見到成效。

只是,來得稍微晚了一點。

航母戰鬥羣的E-2D發現超低空飛行的H-6機羣時,轟炸機已經深入東朝鮮灣,離元山不到三百公里。

志願軍果然出動了轟炸機

皮特上校沒敢遲疑,立即越過前線指揮官,向戰場上的防空戰鬥機下達命令,全力攔截轟炸機羣。

轟炸機在中國本土上空,聯軍沒辦法攔截。

現在進入了東朝鮮灣上空,那就不能客氣。

此時,轉向靠近朝鮮半島的E-2D也被正在北面徘徊的KJ-200探測到了。

隨即,KJ-2000發現美軍防空戰鬥機集體脫離戰鬥,轉爲向東飛行。

戰場信息傳輸給志願軍司令部的時候,也同步發送給了轟炸機。

按照作戰計劃,H-6機羣沒再向南突擊,而是在爬升到五百米高度後,陸續投下了攜帶的巡航導彈。

因爲沒有戰鬥機護航,所以轟炸機不敢繼續逼近目標。

即便有戰鬥機護航,轟炸機也沒有必要繼續逼近目標。

美國海軍的E-2D正盯着H-6機羣,因此立即發現了轟炸機投下的巡航導彈。

讓美軍指揮官大驚不已的是,巡航導彈沒有射向元山,而是飛向了南面的鬱陵島,準確的說是在鬱陵島附近海域活動的航母戰鬥羣。

難道志願軍打算攻擊航母戰鬥羣?

收到消息後,皮特也嚇了一跳。這是他最擔心的事情,也是他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按照E-2D發回的情報,兩支轟炸機羣至少有四十架H-6,按照每架H-6攜帶六枚反艦導彈計算,總共有二百四十枚反艦導彈。

如果不進行外圍攔截,這些反艦導彈足以刺穿航母戰鬥羣的防空網。

比起永興灣裡的運輸船隊,航母戰鬥羣的價值更大,意義也更加重大。如果航母、哪怕是護航戰艦遭到打擊,聯軍的士氣必然一落千丈,接下來的作戰行動更加無從談起。如果有航母被擊沉,恐怕總統就得考慮如何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了。

絕對不能讓航母戰鬥羣遭受損失

不用皮特吩咐,美軍前線指揮官,以及航母戰鬥羣的指揮官立即做出反應,開始調整與部署防空力量。

反艦導彈飛行五百公里,至少需要半個小時。

在此期間,三艘航母能夠各自出動十二架防空戰鬥機。雖然每艘航母只有十二架防空戰鬥機,部分已經升空,但是攔截巡航導彈,掛上空對空導彈的多用途戰鬥機,比如F/A-18E也能勝任。

從艦隊防空的角度來看,能在外圍防空圈把來襲導彈全部擊落,自然再好不過。

只是,誰也不能保證防空戰鬥機能夠擊落所有反艦導彈。

出於安全考慮,航母戰鬥羣裡配備了“宙斯盾”系統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率先啓動防空雷達,隨即航母上的遠程警戒雷達也開始工作,爲執行防空任務的戰鬥機提供引導信息,同時協助其他防空戰艦探測來襲目標。

不管是“宙斯盾”系統的SPY-1雷達,還是航母上的SPS-48警戒雷達,發射功率都非常驚人。像H-6這樣的轟炸機,在六百公里外就會被探測到。即便是巡航導彈,也會在三百公里外被探測到。

雷達的探測距離越遠,所發出的電磁波被探測到的距離也就越遠。

從理論上講,電子偵察機能在雷達探測距離兩倍的地方探測到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只是受地球表面曲率限制,在兩萬米高空飛行的電子偵察機,最多能夠探測到五百公里外的電磁輻射源。

這個距離,足夠了。

在美軍航母戰鬥羣北面大約五百公里處,正有兩架由H-6改裝的電子偵察機。

這兩架電子偵察機隨同轟炸機羣發起了攻擊,只是沒有發射反艦導彈,然後隨同轟炸機羣返航。

它們的任務正是搜索美軍戰艦發出的電磁信號,用三角定位法確定美軍戰艦的方位。

美軍戰艦啓動防空雷達,等於把自己的行蹤告訴了電子偵察機。

戰場信息迅速反饋給志願軍司令部,楊禹方隨即給新浦的導彈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

雖然電子偵察機提供的戰場信息達不到戰術攻擊的精度,但是足以讓導彈部隊知道該向哪片海域發射攜帶了電磁戰鬥部的彈道導彈。

對付全方位覆蓋攻擊來說,並不需要戰術級別的目標信息。

“導彈發射了嗎?”

“正在準備,五分鐘後發射第一批彈道導彈。”陸雯回頭看了眼牧浩洋,說道,“你得抓緊時間,發射導彈之後,把第一批工程人員撤走。美軍很快就會知道,我們的打擊對象是航母戰鬥羣,而且動用了彈道導彈。如果美軍反應夠快,炸彈很快就會落下來,說不定聯軍地面部隊也會打過來。”

“我已經安排好了,你什麼時候撤離?”

“戰鬥結束前,我得留在這裡。”

“可是……”

“還有二十多枚導彈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要跟我一起過去嗎?”

牧浩洋點了點頭,戰鬥已經打響,他得時刻跟在陸雯身邊。

兩人離開人民軍的地下指揮中心時,第一批導彈正在陸續升空。

雖然人民軍的彈道導彈都不怎麼樣,但是受二十多年前的海灣戰爭影響,人民軍非常重視彈道導彈的機動性,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都部署在機動車輛上。因爲提前兩個小時爲導彈注入了液體燃料,並且對發射陣地進行了精確定位,所以五分鐘就能完成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在相鄰的十多個導彈發射場上,上百枚彈道導彈拖着明亮的尾諺,相繼竄入夜空,顯得非常壯觀,給人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

萬幸的是,這些導彈攜帶的不是核彈頭。

導彈改裝車間與人民軍其他關鍵軍事設施一樣,也設在山體裡面。即便遭到轟炸,也能確保大部分導彈安然無恙。

陸雯去找負責導彈改裝的工程人員時,牧浩洋把負責撤離工作的龐躍龍叫了過來。

第一批導彈發射後,負責這些導彈的工程人員將首先離開新浦,前往北面的北青,然後繞道江界返回新義州。

此時,戰場上,出現了讓美軍料想之外的情況。

之前還在向航母戰鬥羣逼近的導彈羣突然轉向,飛往西面的永興灣。

在美軍指揮官大惑不解的時候,已經靠近永興灣的E-2D發現了新的情況,一批規模龐大的戰鬥機羣已經從北面進入東朝鮮灣,正向鬱陵島方向逼近。

志願軍沒用導彈攻擊航母戰鬥羣,反而派出了戰鬥機羣

這是爲什麼?

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321章 起源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82章 巴軍出擊第78章 廣泛動員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2章 還以顏色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03章 覆滅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268章 光速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2章 漸行漸遠第90章 一網打盡第77章 針鋒相對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2章 措手不及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6章 準備第28章 風馳電掣第51章 護身符第51章 護身符第53章 橄欖枝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1章 一鍋端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7章 精妙戰術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98章 決裂第25章 先做準備第91章 再接再厲第34章 炮戰第32章 分兵攔截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2章 順手拈來第71章 新理論第153章 關鍵日第54章 準備反擊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50章 關鍵技術第65章 門檻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6章 強渡第30章 周旋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7章 突然襲擊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6章 巢臼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50章 大無畏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9章 伏擊第52章 突擊開始第57章 爭論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45章 深海猛龍第58章 潛艇伏擊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章 新崗位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45章 宣傳戰第47章 搶先攻擊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45章 絕地反擊
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321章 起源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82章 巴軍出擊第78章 廣泛動員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2章 還以顏色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03章 覆滅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268章 光速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2章 漸行漸遠第90章 一網打盡第77章 針鋒相對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2章 措手不及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6章 準備第28章 風馳電掣第51章 護身符第51章 護身符第53章 橄欖枝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1章 一鍋端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7章 精妙戰術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98章 決裂第25章 先做準備第91章 再接再厲第34章 炮戰第32章 分兵攔截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2章 順手拈來第71章 新理論第153章 關鍵日第54章 準備反擊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50章 關鍵技術第65章 門檻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6章 強渡第30章 周旋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7章 突然襲擊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6章 巢臼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50章 大無畏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9章 伏擊第52章 突擊開始第57章 爭論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45章 深海猛龍第58章 潛艇伏擊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章 新崗位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45章 宣傳戰第47章 搶先攻擊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45章 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