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門檻

會議開了四個小時,小林光一隻提了幾個關心的小問題。衆多將領各抒己見,讓小林光一無法提出最重要的問題。只是,爭論下去肯定沒有結果,中國海軍已經採取行動,日本必須做出儘快把決策轉變爲行動。

休會十五分鐘後,小林光一再次返回會議室。

這次,他沒有把主動權交給軍人。

“各位,你們的意見都很重要、也很寶貴,但是我們必須解決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一是有沒有必要與中國開戰,二是在這場衝突中投入多少兵力。”小林光一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第一個問題,中國已經幫我們做出了選擇。從中國撤離僑民開始,這場戰爭就無法避免了。現在,中國已經撤走所有自願離開的僑民,而且我們在外交上做出承諾,保護所有華裔的生命與財產。這意味着,阻撓戰爭的障礙均已清除,中國再也沒有顧忌,即便我們剋制理智,戰爭也無法避免。”

“首相,我覺得開戰的可能性並不大,中國很有可能只是在威脅我們。”首先開口的是陸上自衛隊的齋藤實上將。

小林光一笑了笑,示意齋藤實把話說清楚點。

“不管怎麼說,還有數十萬華僑與華裔滯留在我國,而且這些人都與中國國內的親戚朋友保持着密切往來,中國當局不會不顧他們而向我們開戰。中國主動撤僑、以及在東海的軍事部署,多半是要迫使我們在已經發生的事情上做出讓步,比如交出襲擊中國留學生的右翼份子。”

“齋藤將軍,你也未免太樂觀了。”喜田多一郎沒有讓小林光一出面反駁。“在國內動盪問題上,我們本來就不佔理,中國已經在外交上贏了一分,如果我們因爲東海的軍事衝突對付華僑與華裔,只會讓中國得更多的分,讓我們在外交上遭到孤立,甚至被認爲違反了人道主義。”

齋藤實嘆了口氣,沒與喜田多一郎爭辯。

對於齋藤實的立場,小林光一非常清楚。作爲陸上自衛隊總司令,齋藤實是衆多將領中少數幾個反對與中國交惡的之一。原因很簡單,第二次朝鮮戰爭給他的衝擊太大了,讓他覺得日本不可能與中國抗爭。

這個觀點不是沒有道理。

從長遠來看,日本要想在西太平洋地區挑戰中國,或者說取代中國成爲西太平洋地區的頭號大國,除了需要一支強大的艦隊與強大的機羣之外,還需要一支強大的地面部隊,因爲只要日本邁上擴張的道路,除非在根基不牢的情況下橫跨太平洋,不然就只能向西、或者向南擴張,而這兩個方向都避免不了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至於北上,日本顯然沒有資格去惹怒俄羅斯。如此一來,要徹底擊敗中國,就得在地面戰場上擊敗中國陸軍,而以中國陸軍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的表現來看,即便再過半個世紀,日本也很難達到目的,也就沒有辦法徹底擊敗中國。

當然,這個觀點也有點極端,畢竟日本首先需要的是艦隊與機羣。

“齋藤將軍說得沒錯,但是喜田君說得更在理,除非我們做好了在外交上輸得一敗塗地的準備,不然我們就得履行已經做出的承諾。事實上,在升級爲全面戰爭之前,我們不可能拿僑民開刀。”小林光一笑了笑,算是做出了最終回答,只是他沒有說出這個問題背後的關鍵因素。

說到底,中日關係不可能因爲一場局部衝突而全面決裂。

有不少華人在日本,可是也有不少日本人在中國。衝突結束之後,就算中日兩國展開軍備競賽,進行國家級別的全面對抗,短期內中日的民間、經貿往來也不可能完全斷絕,因此日本就得有所保留。

拿華僑開刀,只會讓日本得不償失。

“如果衝突僅限在軍事層面,我覺得有放手一搏的機會。”第二個開口的是空中自衛隊的荒川太郎上將。

小林光一笑了笑,把目光轉了過去。

“從時間上看,中國的軍事準備工作還沒有完全到位,大概要到下個月初,纔有能力主動挑起戰爭,情報機構提供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僅憑東海艦隊,中國海軍無法確保奪取東海的制海權。爲了對付我們的三支護衛羣,中國至少需要調動南海艦隊的半數兵力,或者讓北海艦隊南下。現在,這兩支艦隊都沒有到達東海,即便立即起航,也要幾天之後才能與東海艦隊會合。”

“也就是說,我們的時間很充裕?”小林光一問了一句。

荒川太郎搖了搖頭,說道:“受戰場的特殊性影響,東海上的戰鬥,將以爭奪制空權爲主。雖然中國海軍這些年來的發展勢頭非常猛,而且早於我們獲得了航母,但是要想奪得制海權,中國海軍首先得奪取制空權。與調動艦隊不同,調動作戰飛機容易得多,因此我認爲中國會首先在空中戰場上發起進攻,驅逐我們的防空戰鬥機,然後用潛艇封鎖進入東海的主要水道,把我們的艦隊擋在外面,然後奪取釣魚島,再轉爲防禦,在他們選定的戰場上與我們決戰。”

“荒川將軍,你也太漲他人志氣了。”海上自衛隊的木村小次郎上將終於忍不住了。

見到將領又要吵起來,小林光一立即說道:“不管是不是漲他人志氣,只有瞭解敵人才能戰勝敵人,木村將軍,你認爲呢?”

首相都這麼說了,木村小次郎也只能壓住火氣。

“荒川將軍,請繼續。”

荒川太郎勉強笑了笑,說道:“因此,我認爲,空中戰場將決定最後的勝敗。我們即將獲得六十架經過改進的先進戰鬥機,而中國的J-20還不到四十架,在大規模電磁戰的環境中我們擁有非常寶貴的兵力優勢,只要我們能夠奪得制空權,驅逐中國的戰鬥機,就能迫使中國艦隊後撤。不管是繼續打下去、還是見好就收,我們都能掌握主動權,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小林光一點了點頭,似乎認同了荒川太郎的觀點。

雖然小林光一不懂軍事,但是他知道,日本能在這場衝突中獲得的最好結局就是在戰爭規模擴大之前取勝,用最小的代價迫使中國放棄用軍事行動奪回釣魚島的希望,從而體面的維持現有局面。

只是,有這麼容易嗎?

“首相,我也承認,我們必須儘量控制交戰規模,畢竟我們的軍事實力不如中國,在戰爭動員等方面也比不上中國。如果戰局對我們不利,美國又見勢撤退,我們將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輸掉這場戰爭。”木村小次郎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但是,我並不贊同荒川將軍的觀點,即我們不大可能在付出有限代價的情況下擊敗中國,更不可能使中國放棄用武力奪回尖閣列島的企圖。”

“是嗎?”

“在決定製海權的因素中,除了空中力量,還有海面艦隊與潛艇。非常可惜的是,在這兩防線,我們都不佔優勢。”

“木村將軍,你這麼沒信心?”荒川太郎抓住機會反脣相譏。

“不是我沒有信心,而是事實。與中國海軍的戰艦相比,我們的大型戰艦在制海能力上存在嚴重缺陷,比如沒有足夠先進的反艦導彈。潛艇方面,我們更加無法與中國海軍相提並論,不但沒有攻擊核潛艇,在常規潛艇的數量與性能上也沒有優勢。”木村小次郎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更加遺憾的是,即便是我們的空中力量,也缺乏足夠的反艦能力,從美國引進的反艦導彈只能解燃眉之急,不大可能對中國艦隊構成致命威脅,更不可能殲滅中國艦隊。”

“木村將軍……”

“兩位,你們說得非常清楚了。”小林光一可不想再讓會議失控,“局勢很明顯,我們能夠爭取的只是有限勝利,所以必須盡力控制衝突規模,不能給中國任何擴大戰爭規模的理由與藉口。我相信,在我們積極應對的情況下,肯定能讓中國當局認識到,需要付出足夠大的代價才能擊敗我們,從而讓中國打消通過武力奪取尖閣列島的企圖。只是,在做出最後的決策之前,我需要跟喜田君做最後的商量,所以請各位到外面稍事等候,商討之後,我會讓秘書請你們進來。”

不管怎麼說,小林光一控制住了局面。

只是,接下來該怎麼做,小林光一心裡完全沒底。

說得不客氣一些,連那些看上去信心滿滿的將軍也沒有多少底氣,畢竟日本要單獨面對剛剛在朝鮮擊敗了美國的中國。

如果說第二次朝鮮戰爭是中國必須邁過去的坎,那麼東海衝突就是日本邁向世界大國的第一道門檻。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前,中國軍隊有近三十年沒有上過戰場了。

現在,日本的情況更加糟糕,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除了前些年參與的海外維和與打擊恐怖組織的非戰鬥性軍事行動之外,日本有半個多世紀沒有經歷過戰火考驗,仍然冠以“自衛隊”頭銜的日本軍隊更是沒有實戰經驗。

邁過這道坎,日本的前景將無限光明。

邁不過去的話,日本在今後數十年之內,不得不爲地區強國的頭銜拼搏,根本別想成爲全球性大國!

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9章 水深火熱第303章 幸運兒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76章 新機會第23章 堅持主見第7章 直覺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9章 新戰線第4章 怎麼打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56章 窗戶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10章 退卻第190章 總攻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3章 再次攻擊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99章 等不起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11章 大包抄第5章 軍事冒險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10章 退卻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9章 力挽狂瀾第4章 不留活口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70章 投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章 唯一選擇第141章 入朝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章 鬥爭第48章 交戰第50章 關鍵技術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2章 封鎖第49章 疑點重重第7章 又見熟人第85章 矛盾爆發第48章 交戰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66章 分工合作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39章 機會第45章 越界第79章 撲火第32章 迫在眉睫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7章 地區戰爭第50章 重創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5章 宣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章 禁運效果第2章 離弦之箭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章 離弦之箭第7章 機關算盡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4章 變數第3章 大國實力第101章 反擊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49章 場外因素第38章 狼羣
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9章 水深火熱第303章 幸運兒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76章 新機會第23章 堅持主見第7章 直覺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9章 新戰線第4章 怎麼打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56章 窗戶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10章 退卻第190章 總攻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3章 再次攻擊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99章 等不起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11章 大包抄第5章 軍事冒險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10章 退卻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9章 力挽狂瀾第4章 不留活口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70章 投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章 唯一選擇第141章 入朝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章 鬥爭第48章 交戰第50章 關鍵技術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2章 封鎖第49章 疑點重重第7章 又見熟人第85章 矛盾爆發第48章 交戰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66章 分工合作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39章 機會第45章 越界第79章 撲火第32章 迫在眉睫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7章 地區戰爭第50章 重創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5章 宣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章 禁運效果第2章 離弦之箭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章 離弦之箭第7章 機關算盡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4章 變數第3章 大國實力第101章 反擊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49章 場外因素第38章 狼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