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全面展開

二十三日上午,以色列空軍傾巢而出,轟炸運河西岸的埃及陸軍。

只是,以色列戰鬥機剛剛升空,就被發現了。

當天凌晨,“長江”號與“黃河”號航母戰鬥羣到達紅海北部海域,隨即出動艦載預警機借道埃及領空進入東地中海,在離以色列海岸線二百二十公里處巡邏,密切監視以色列空軍的一舉一動。

天亮前,還發生了一件差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軍事對峙。

在中國預警機到達後不久,美國的艦載戰鬥機就趕了過來,開始用外掛的電子對抗吊艙干擾中國預警機。因爲中國預警機不肯轉向離開,所以在進行了十多分鐘干擾後,兩架美國戰鬥機開始逼近預警機,準備用衝撞的方式逼迫中國預警機離開。這個時候,埃及空軍的八架戰鬥機趕到,開始驅逐美國戰鬥機。雖然雙方飛行員都收到了命令,沒有使用武器,但是仍然有一架埃及空軍的J-22M與美國海軍戰鬥機發生了碰撞。以當時的情況,只要美軍開火,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將爆發。在這萬分緊張的時刻,美國戰鬥機主動撤離,隨後埃及戰鬥機也返航了。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黎平寇與美國總統進行了緊急通話。

雖然美國總統一再提到,中國派遣預警機進入東地中海,已經破壞中立原則,涉嫌爲埃及與敘利亞提供軍事情報,但是黎平寇直截了當的提出,美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即美國的預警機也在爲以色列提供軍事情報,而且美國向迪戈加西亞增派遠程轟炸機,已經對中國構成了威脅。

最終,美國總統不得不做出讓步。

當然,這還有一個原因,即在對峙事件發生前,中國海軍的“秦嶺”號與“太行山”號航母戰鬥羣已經進入印度洋,“崑崙山”號與“天山”號航母戰鬥羣到達南海,還在進行海軍驗收的“南嶺”號與“武夷山”號則從臺灣北部進入西太平洋,中國先於美國完成了海軍部署。

在這個時候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佔不到便宜。

雖然在事後分析的時候,有人提到,如果中美均已間接方式干預第五次中東戰爭,美國在二十三日的時候有較爲明顯的優勢,因爲美國海軍的兩支航母戰鬥羣已經到達,而且綜合作戰能力在中國海軍的兩支航母戰鬥羣之上,此外美國在歐洲地區有數百架戰鬥機,而中國在中東附近地區沒有軍事基地。但是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如果中美均已間接方式介入,肯定會導致阿拉伯國家倒向埃及與敘利亞,也就會向中國開放軍事基地,從而抵消美國在中東周邊地區的軍事優勢。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捲入了進來,即便以色列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也會在政治上一敗塗地,納傑夫主推的“大阿拉伯主義”將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同與支持。

顯然,從政治上講,美國必須避免捲入這場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沒有理由主動提高對抗等級。

也正是美國總統直接干預,美國海軍才主動撤退,沒有把對峙升級爲衝突。

當然,撤退不等於什麼都不做。

對峙結束之後,美國空軍出動了四架戰略電子偵察機,美國海軍出動了十多架電子對抗戰機,輪番對中國預警機進行電子干擾,以期削弱中國預警機的探測能力,使其無法獲取準確的戰場信息。

這種干擾,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

只是,中國的艦載預警機根本沒有參與戰鬥,只需要監視以色列空軍的活動,並不需要獲取戰術級別的信息。也就是說,通過被動探測方式,預警機就能獲得足夠的信息,比如爲埃及空軍提供十分鐘以上的預警時間。

千萬不要小看這十分鐘。

有了這十分鐘,埃及空軍就能及時讓戰鬥機升空,也能及時在蘇伊士運河上空組織起空中防線。

當天上午的空中戰鬥,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發生在八點到十點間的這場空戰戰役,是開戰以來,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以色列空軍投入了近七百架戰鬥機,分成五個批次,輪番突擊運河西岸的埃及陸軍,而埃及空軍出動了近四百架防空戰鬥機,同樣分成五個批次,輪番攔截以色列戰鬥機。戰鬥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大大小小的空中戰鬥打了三十多次,雙方的空中力量都在這場戰鬥中經受了最爲嚴酷的考驗。

必須承認,以色列飛行員的素質非常過硬。

根據埃及空軍頭號空戰王牌回憶,在這場戰爭中,如果雙方戰鬥機的性能相當,埃及飛行員很難佔據上風。在絕大部分時候,埃及飛行員必須依仗兵力優勢,纔有機會擊落以色列戰鬥機。

問題是,以色列空軍也面臨與陸軍同樣的問題:外線作戰。

在與埃及空軍交戰時,以色列空軍不但要面對數量衆多的防空戰鬥機,還要面對數量更多的防空導彈。相對而言,埃及空軍就沒有這麼多顧慮了,因爲以色列地面部隊的野戰防空系統都是戰術級別的,很難對飛行高度在五千米以上的戰鬥機構成威脅,也很難與空軍的戰鬥機協同作戰。

根據埃及公佈的戰果,在當天上午的戰鬥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戰果屬於防空部隊。

雖然在這兩個小時內,以色列空軍續寫了輝煌,用一百二十八架戰鬥機,交換了二百六十七架敵機,而且其中二百六十三架均由戰鬥機擊落,只有四架是被地面部隊的野戰防空系統擊落,但是以色列空軍沒能達到戰役目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攻擊機完成任務,大部分攻擊機都在半途丟掉炸彈,被迫與前來攔截的埃及戰鬥機進行空中戰鬥,而埃及陸軍遭受的損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當天上午,雙方還在另外一個維度上進行了激烈對抗。

大概是受前幾次空中打擊效果不理想影響,當天上午,以色列陸軍還調動了八個獨立炮兵旅與十二個炮兵營,對運河西岸的埃及陸軍進行炮火打擊。問題是,埃及陸軍從來沒有指望得到空中支援,所以在當天上午,也動用了大批炮兵,對運河東岸的以色列地面部隊進行炮火打擊。

結果就是,雙方炮兵首先得解決掉最直接的威脅。

與空中戰鬥不同,在炮兵與炮兵的對決中,埃及炮兵擁有很強的優勢,因爲埃及陸軍裝備的遠程火炮與火箭炮在最大射程上均比以色列陸軍的高得多,而且運河西岸有更多的預設炮兵陣地。

相對而言,以色列炮兵只有一個優勢:信息化程度更高。

在大規模炮戰中,信息化程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高效靈活的通信與指揮體系能夠有效提高炮兵的作戰效率。

也正是如此,以色列炮兵纔沒有迅速敗下陣來。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埃以雙方的火炮數量對比爲二比一,以色列炮兵的兵力劣勢極爲明顯,如果沒有更加高效的通信與指揮系統,恐怕要不了兩個小時,以色列炮兵就會大敗而歸。

這場炮戰,從八點三十分持續到十…過。

雖然雙方炮兵都裝備了反炮兵雷達,但是雙方的遠程火炮、特別是遠程火箭炮使用的彈藥都有變彈道飛行能力,能夠有效的對抗反炮兵雷達。結果就是,雙方出動的炮位校準無人飛機與無人偵察機成了炮兵的主要引導力量,而且在炮戰的同時,雙方的野戰防空系統都參加了攔截無人偵察機的戰鬥。

可以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場炮戰。

雖然在這場炮戰中,埃及炮兵的損失比以色列炮兵大得多,僅被徹底摧毀、喪失了修復能力的大口徑火炮就超過了六百門,而以色列的損失不會超過兩百門,但是炮戰的結果對以色列更加不利。

原因很簡單:持續數個小時的炮戰,消耗了大量彈藥。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炮戰結束的時候,參與戰鬥的以色列炮兵部隊的剩餘彈藥不到四分之一個基數。

不可否認,埃及炮兵也消耗了大量彈藥,而且比以色列炮兵多得多。

問題是,埃及炮兵內線作戰,能夠及時、甚至是隨時隨地都能得到補充,而以色列炮兵顯然沒有這麼幸運。

炮戰結束後不到兩個小時,參戰的埃及炮兵部隊就獲得了補給。

結果就是,當天下午四點左右,埃及炮兵再次登場,在沒有以色列炮兵干擾的情況下開始了渡河前的炮火準備工作。

按照戚凱威的部署,埃及炮兵無差別的炮擊了運河東岸的以軍陣地。

到這個時候,以色列國防軍都無法準確判斷埃及陸軍的主要渡河地點,或者說任何埃及陸軍將在運河全線強渡。

果真如此的話,以色列陸軍根本守不住運河防線。

當然,情況沒有這麼誇張,因爲埃及陸軍也沒有能力在長達一百多公里的戰線上全面突破以軍防線。從戰術上講,把兵力分散到整條戰線上,顯然是愚蠢之舉,因此埃及陸軍肯定有主攻方向。

問題是,主攻方向到底在哪裡?

恐怕,除了戚凱威,沒有任何人知道。當時,連埃及陸軍司令、即埃及三軍總參謀長都不清楚戚凱威的作戰計劃。

保密工作做到這個份上,也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了。。.。

更多到,

第70章 內部矛盾第60章 振作第63章 毀滅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變數第64章 退與不退第63章 全力以赴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96章 突襲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47章 前哨第90章 機遇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章 把握機會第32章 成果第82章 理論突破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69章 亂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章 各算各的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6章 內訌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37章 犧牲品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97章 長遠考慮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1章 收假第84章 連環拳第22章 備用計劃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36章 負擔第8章 經濟賬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76章 硬碰硬第77章 分歧第32章 成果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0章 希望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94章 託管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9章 相互指責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7章 老少校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3章 毀滅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7章 太空戰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5章 奮起一戰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0章 小事化大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66章 門檻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4章 無聲對抗
第70章 內部矛盾第60章 振作第63章 毀滅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變數第64章 退與不退第63章 全力以赴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96章 突襲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47章 前哨第90章 機遇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章 把握機會第32章 成果第82章 理論突破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69章 亂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章 各算各的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6章 內訌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37章 犧牲品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97章 長遠考慮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1章 收假第84章 連環拳第22章 備用計劃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36章 負擔第8章 經濟賬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76章 硬碰硬第77章 分歧第32章 成果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0章 希望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94章 託管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9章 相互指責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7章 老少校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3章 毀滅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7章 太空戰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5章 奮起一戰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0章 小事化大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66章 門檻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4章 無聲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