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休假

清理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或者說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到一月底,已有近五百架“天使”升空,返回地面的微塵超過一百四十萬噸,比預期的超出了大約百分之十。

因爲總需求量提高到了十五萬架,所以第二做組裝廠也已開始建造。

不出意外的話,最多隻需要十個月就能生產出十五萬架“天使”,清理工作有望提前三個月完成。

當然,要不要提前,得由科學家決定。

原因很簡單,三個月的陽光輻射加熱作用,肯定會對北極冰蓋產生影響,也就有可能導致意外發生。如果北極冰蓋在二零三六年冬季的凍結程度沒有達到正常年份的水平,那麼前期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

所幸的是,這是一個較爲漫長的過程。

在這幾個月之內,科學家有足夠的時間蒐集數據,對清理工作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制訂出更加可靠的計劃。更重要的是,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有足夠多的機會對清理工作的進展速度進行調整。

二月一日,牧浩洋正式辭去駐日總司令的職務。

不是他不能勝任這個崗位,而是有更加重要的工作交給他:以中國軍方首席代表的身份參與太空垃圾清理行動。

在此之前,發生了一件誰也不想見到的事情。

一月二十七日,中國按計劃發射了第一顆強磁場衛星,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動正式開始。

僅僅兩天之後,這顆運行在三百二十公里近圓軌道上的衛星發生故障,在一月三十日夜間墜入南太平洋。

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卻對清楚太空垃圾的行動產生了嚴重影響。

要知道,在此之前,所有國家都對中國的強磁場衛星抱以厚望,認爲能夠像清理微塵那樣清理掉太空垃圾。

一月三十一日,中國航天局公佈了事故調查結果。

引發事故的,正是強磁場衛星要對付的太空垃圾。

根據地面雷達探測到的數據,在出故障之前,衛星被一塊長二十釐米、寬五釐米、厚三釐米,大約重一公斤的太空垃圾擊中。因爲沒有受強磁場影響,所以可以基本斷定是一塊非金屬碎片。

問題是,在設計的時候,中國科學家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

事實證明,中國科學家考慮得嚴重不足,即以每秒數公里速度飛行的太空垃圾的破壞效果遠遠超出預料,而且衛星並沒得到嚴密保護,如果太空垃圾正好擊中脆弱部位,衛星就將成爲新的太空垃圾。

這顆衛星在墜毀的時候,至少在軌道上留下了一千多塊碎片!

也就是說,不但沒有清理掉太空垃圾,反而增加了太空垃圾。

這次事故讓四個主要航天大國都認識到,清理太空垃圾比清理平流層微塵困難得多,而且很有可能無法清理。

原因很簡單:清理太空垃圾的速度,恐怕比不上產生太空垃圾的速度。

根據這一結論,四方纔緊急協調,組建了由軍方主導的國際機構,共同商討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必須承認,騰耀輝藉此機會給牧浩洋放了大假,讓他避開了日本的麻煩事。

要知道,此時日本的情況已經非常複雜了。

在是否保留皇權的問題上,中國政府名義上不干預,實際上卻持反對態度,即主張廢除天皇。

當時,黎平寇已經提出,在日本組建民選政府。

黎平寇這麼做,也主要是基於長遠考慮,即日本歷次走上歧途,都與天皇有關,或者說天皇成爲日本軍國主義大行其道的旗幟。如果不廢除天皇,誰也不能保證日本在今後不會再次走上歧途。

事實上,這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中國主張廢除天皇的時候,美國就提出了反對意見,而且宣稱,中國這麼做,是在爲吞併日本做準備,因爲沒有天皇,日本的主權國家地位就會動搖。中國通過軍事佔領在形式上吞併日本之後,通過廢除天皇,能夠在精神層面上瓦解日本人的主權意識,爲最終吞併日本打下基礎。

中國有可能吞併日本嗎?

在半年之前,恐怕誰也不會相信,畢竟日本是一個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國家,有着自己的獨特文化傳統,有自己的語言與意識形態,還有長達兩千多年的獨立歷史,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吞併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佔領日本長達半個多世紀,也沒能同化日本。

可是,在粒子風暴發生之後,中國吞併日本絕對不是妄想,極有可能變成事實。

原因很簡單,這場風暴幾乎毀滅了大和民族!

戰爭結束後的三個多月內,日本死難的平民數量已經達到二千七百萬,還有差不多相同數量的平民活不到二零三九年。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遭受嚴重輻射的人中,以男性、特別是青壯年男性爲主。根據中國佔領軍在二零三五年底公佈的統計數據,死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年紀在十八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男性,而在遭受嚴重輻射、以及患上皮膚癌、血癌等不治之症的日本人中,百分之六十是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在戰爭爆發前,在十八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日本男性總數爲四千二百萬,如果佔領軍的統計結果沒有太大偏差,那麼最多隻有四百萬該年齡段的日本男性能活到兩年之後。

這是個什麼概念?

暫且不說這些日本男性是否健康,就算全部有生育能力,大和民族也將滅亡。

要知道,在倖存者中,絕大部分是青壯女性!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當所有處於正常生育年齡的男性都陸續死亡之後,這個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當然,情況比統計結果還要糟糕。

根據歐盟派望日本的救助機構統計,在日本還有生育能力的男性不會超過五十萬,而且大部分都是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而還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也不會超過兩千萬,主要也是十六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粒子風暴期間,包括十二歲到十六歲的未成年人在內,日本男性承擔了主要的社會工作職責,而年齡在十四歲以下的未成年女性則得到了更多的保護。準確的說,是更少的暴露在陽光下,受到的輻射影響遠遠低於男性。

雖然大和民族還沒有滅亡,但是註定要滅亡。

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到二零三八年底,日本人口總量將降低到四千萬左右,而且百分之八十是女性,特別是年紀在三十五歲以下的女性。如果健康狀況得不到改善,日本的人口總量將在二零四零年降低到三千萬以內。

最突出的問題,還是生育率無法恢復,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在此情況下,中國吞併日本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與日本相反,中國人口中,男性佔了多數。在戰爭爆發前,中國的男性公民數量比女性多了大約五千萬。

可以說,根本不需要中國政府出臺特別政策,只要對日本保持長期佔領,日本就會成爲歷史,因爲肯定有不少中國人、特別是男性會自發的前往日本,填補因爲人口急劇減少所產生的社會空缺。

如果中國能夠有效解決粒子風暴的後遺症,比如引發的癌變,這個過程還將加快。

事實上,治療癌症,已經是各國醫學工作者與生物科學家的主要研究方向。

早在二零三五年底,美國科學家就宣稱,已經找到了治療血癌的疫苗,能夠把血癌在八年內的發病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內。歐洲的科學家也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皮膚癌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家的研究進度也不慢,只不過沒有把重點放在疫苗上,而是通過基因尋找治療手段。

樂觀估計,三到五年之內,就有望研製出治療部分癌症的藥物與疫苗。

顯然,中國不可能在三到五年之內從日本撤軍。

更重要的是,絕大部分日本男性公民不可能活到三到五年之後。

正是如此,美國才堅決反對中國廢除天皇,甚至反對中國單獨佔領日本,提出應該由國際社會接管日本。

當然,黎平寇顯然不可能答應美國的要求。

在中國與日本交戰時,國際社會去哪了?

就拿美國來說,不但暗中爲日本提供情報,還爲日本艦隊提供錨泊地,許諾爲日本提供武器裝備。

如果戰敗的不是日本,美國會不會如此“仁慈”?

在這個時候,騰耀輝把牧浩洋調離日本,也就是讓他不要去趟這潭渾水。要知道,牧浩洋是下任總參謀長的頭號候選人,已經在拯救人類文明的國際行動中大放異彩,騰耀輝可不想讓他的聲譽受到破壞。

頂替牧浩洋的,正是一直負責佔領軍事務的龐躍龍。

因爲牧浩洋是海軍大將,所以在龐躍龍出任駐日佔領軍總司令之前,騰耀輝爲他爭取獲得了陸戰隊大將軍銜。

不出所料的話,在自然災害過去之後,龐躍龍就將出任陸戰隊司令。

至於牧浩洋,很有可能返回海軍,接騰耀輝的班,擔任海軍司令。之前最有希望出任海軍司令的楊禹方將負責總裝備部與總後勤部的整合工作,在牧浩洋出任總參謀長時,負責後勤裝備工作。

對牧浩洋來說,這也確實是一次休假。

在他接手工作的時候,中美歐俄的宇航科學家都沒能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甚至不知道該從何處着手。

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49章 最佳選擇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6章 前仆後繼第205章 突襲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56章 放長線第273章 共同化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9章 機會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83章 空中遭遇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33章 科技戰略第36章 權衡第37章 抽絲剝繭第8章 不知進退第54章 反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59章 盟軍第47章 證據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73章 關鍵裝備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54章 總撤退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章 新崗位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章 希望第64章 三管齊下第69章 惡仗第6章 錯失先機第8章 膽識第168章 暴風雪第98章 嚴陣以待第7章 機關算盡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74章 覺悟第120章 餘波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4章 科技競賽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14章 向前看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5章 深海猛龍第63章 一箭三雕第11章 不可否缺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98章 追趕第85章 矛盾爆發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67章 突然打擊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5章 奮起一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87章 接敵第81章 同盟集團第3章 演習第4章 怎麼打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6章 中東戰爭第79章 撲火第15章 預判第49章 疑點重重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23章 歐洲聯邦
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49章 最佳選擇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6章 前仆後繼第205章 突襲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56章 放長線第273章 共同化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9章 機會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83章 空中遭遇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33章 科技戰略第36章 權衡第37章 抽絲剝繭第8章 不知進退第54章 反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59章 盟軍第47章 證據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73章 關鍵裝備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54章 總撤退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章 新崗位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章 希望第64章 三管齊下第69章 惡仗第6章 錯失先機第8章 膽識第168章 暴風雪第98章 嚴陣以待第7章 機關算盡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74章 覺悟第120章 餘波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4章 科技競賽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14章 向前看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5章 深海猛龍第63章 一箭三雕第11章 不可否缺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98章 追趕第85章 矛盾爆發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67章 突然打擊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5章 奮起一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87章 接敵第81章 同盟集團第3章 演習第4章 怎麼打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6章 中東戰爭第79章 撲火第15章 預判第49章 疑點重重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23章 歐洲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