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陰差陽錯

.楊禹方與章玉廷的判斷也一樣,認爲聯合艦隊已經進入南海,正在駛往印度洋。

只是,聯合艦隊在進入南海之後,有沒有繼續以二十四節的速度前進,幾名主要指揮官的判斷並不一致。

原因很簡單:聯合艦隊以二十四節航行,最多能跑二千五百海里。

這就意味着,要麼在南海南部海域、要麼在阿南巴斯羣島附近,聯合艦隊得進行第一次補給作業。

因爲聯合艦隊裡只有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每艘戰鬥支援艦最多隻能爲其他戰艦補充八千噸燃油,所以在完成補給後,聯合艦隊繼續保持二十四節的航速,就得在進入印度洋後前往布萊爾港進行第二次補給作業。即便把航速降到十六節,聯合艦隊也得在進入印度洋後直接前往維沙卡帕特南。只有進一步降低航速,比如減到十二節,聯合艦隊才能在進入印度洋後參與聯合演習。

從戰術上講,這麼做的風險太大了。

即便不用擔心在第一次補給時遭到打擊,聯合艦隊也沒有立即前往布萊爾港,或者是前往維沙卡帕特南。

最理想的選擇,是在進入印度洋後,立即編入印度海軍的航母戰鬥羣。

爲此,聯合艦隊就應該在進入南海之後減速,在進入印度洋之後進行第一次補給,然後與印度艦隊會合。

楊禹方與章玉廷都認爲應該如此,連周渝生都覺得這更說得通。

“確實存在這種可能,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關鍵因素。”牧浩洋沒有因爲大部分人的觀點而改變想法。“到目前爲止,日本海軍都認爲,我們並不清楚聯合艦隊的行蹤,因此我們不可能在聯合艦隊之前進入印度洋,甚至不可能在聯合艦隊進行第二次補給作業的時候發起攻擊。沒有後顧之憂,聯合艦隊很有可能進入布萊爾港。爲了趕在我們前面,聯合艦隊肯定會全速前進。”

“問題是,我們已經出港。”

“但是我們的支援艦還在廣州,沒有支援艦,航母戰鬥羣就算進入了印度洋,也很難持續作戰。”牧浩洋看了楊禹方一眼,說道,“此外,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即將出發,日本海軍有理由相信,我們會與登陸艦隊一同前往印度洋,不會冒險留下登陸艦隊。照此判斷,我們應該在南海北部活動。說不定,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偵察衛星、或者是印度的偵察衛星已經發現了我們。”

“這……”

“既然我們還在南海北部海域徘徊,日本海軍更加不會擔心什麼了。”馬明濤替牧浩洋補充了一句。

“證明這個判斷的辦法很簡單,讓二部調整偵察衛星的運行軌道,根據聯合艦隊進行第一次補給作業的時間與地點進行偵察。”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大概再過二十四小時,聯合艦隊在哪就一清二楚了。”

“也許稍微多一點。”周渝生提出了新的觀點。“爲了隱蔽行蹤,聯合艦隊肯定會避開國際航道,沿着菲律賓西部領海線南下,航程比直接穿過南海多出大約八十海里,也就是在大概二十七個小時之後,在南海南部海域進行第一次補給。讓偵察衛星盯這這片海域,就能發現聯合艦隊。”

“用不着等到二十七個小時之後。”

幾個人都朝馬明濤看了過去。

“二部已經調整了偵察衛星的運行軌道,如果老周的判斷沒有錯,四個小時之後就能有所發現。”

“那麼,我們就在吃午飯的時候再做討論吧。”

此時,聯合艦隊確實在南海東部向南航行,而且正是沿着周渝生猜測的航線,貼着菲律賓領海線南下。

只是,情況與牧浩洋等人的判斷有所出入。

在安排作戰計劃的時候,今井利村考慮到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特別是第2護衛羣返回那霸後,所產生的變數。

如果有可能,今井利村不會讓第2護衛羣返回那霸。

讓第2護衛羣返航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聯合艦隊裡只有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如果增加十艘驅逐艦,艦隊的航速就必須降低到二十節以內,不然在到達布萊爾港之前,就將燒光全部燃油。

只派遣四艘驅逐艦去掩護支援艦隊,也與這個因素有關。

如果增派六艘驅逐艦,支援艦隊進入印度洋後,無法爲所有戰艦提供第二次補給,只能減少每艘戰艦的補給量,聯合艦隊在海上活動的時間將由十五天縮減到十二天,隨後必須進行第三次海上補給。

因爲無法判斷中國艦隊什麼時候進入印度洋,所以今井利村必須儘可能的延長聯合艦隊在海上活動的時間。

從掩護支援艦隊的角度出發,四艘驅逐艦就足夠了。

如果中國海軍盯上了支援艦隊,即便增派六艘驅逐艦,也保護不了支援艦隊,只會造成毫無意義的損傷。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前面提到的問題,即第2護衛羣返回那霸,肯定會產生變數。

今井利村也想過,讓第2護衛羣在海上多活動幾天,只是這麼做的意義並不大,因爲中國海軍肯定會加強搜索力度,第2護衛羣在沖繩附近活動,遲早會被發現,即便讓第2護衛羣遠離沖繩,也不見得穩妥。

讓第2護衛羣返回沖繩,反而更有利一些。

按照今井利村的判斷,中國海軍發現第2護衛羣只有六艘驅逐艦回到那霸後,肯定會想到其他四艘驅逐艦去掩護支援艦隊。因爲支援艦隊不走南海,而是繞過菲律賓羣島,從蘇拉威西海去爪哇海,再從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所以中國海軍很有可能據此認爲,聯合艦隊也走的這條航線。

當然,前提是支援艦隊被中國海軍發現。

爲此,在安排支援艦隊的航線時,今井利村耍了點小聰明,讓支援艦隊沿着沖繩羣島西面南下,在宮古列島南面進入菲律賓海。只要有一艘中國海軍的潛艇在東海活動,就能在很遠的地方發現支援艦隊。

可以說,今井利村的安排非常巧妙。

如果第2護衛羣沒有在返航的時候被中國潛艇發現,牧浩洋很有可能做出錯誤判斷,認爲聯合艦隊繞過了菲律賓羣島。

只是,進入南海後,今井利村遇到了一點小麻煩。

因爲航空作戰模塊比兩棲作戰模塊重了大約一千五百噸,所以出港後,兩艘“翔鶴”級航母爲了達到二十四節,動力系統一直超負荷運轉。爲了避免動力設備出故障,進入南海後不得不把航速減到二十二節。減速也是爲了節省燃油,以便按照計劃在預定海域進行第一次補給。

如此一來,聯合艦隊要比預期多花三個小時才能進入印度洋。

七月二十三日凌晨,收到衛星偵察報告後,今井利村鬆了口氣。

中國海軍的兩艘航母仍然在南海北部海域徘徊,等待支援艦歸隊。只要中國艦隊在十二點之前還沒有南下,就無法趕在聯合艦隊之前進入印度洋。如果中國艦隊在二十四日十二點之後才轉向南下,聯合艦隊則能按計劃前往布萊爾港進行第二次補給,不用擔心在補給時遭到打擊。

這個發現,也讓今井利村相信,中國海軍沒有發現聯合艦隊。

不得不說,今井利村是一個非常有計劃的人。

因爲護航戰艦的最大航速超過三十節,以二十四節航行,動力系統沒有超負荷運轉,也沒有超額消耗燃油,而且兩艘戰鬥支援艦最多同時爲四艘戰艦補充燃油,所以今井利村讓四艘護航戰艦繼續以二十四節航行,其他戰艦則伴隨航母航行,第一次補給分三次進行,首先爲兩艘航母補充燃油。

結果就是,在二十三日十二點左右,中國的偵察衛星只發現了四艘戰艦。

當時,其他六艘戰艦在後方大約三十五海里處,剛好超過了偵察衛星的覆蓋範圍。

二部送來的情報,讓牧浩洋百思不得其解。

竟然只有四艘戰艦,而且是四艘驅逐艦,沒有發現航母、也沒有發現巡洋艦。

日本海軍到底在搞什麼名堂?

當然,聯合艦隊肯定在南海里面。因爲在此之前,牧浩洋已經收到消息,日本支援艦隊從宮古羣島西面進入菲律賓海,至少有四艘驅逐艦護航。按照計劃,海軍出動反潛巡邏機去跟蹤監視支援艦隊,最快能在下午四點提供準確情報。如此一來,聯合艦隊裡最多隻有八艘護航戰艦。日本海軍再狂妄自大,也不會冒險只用四艘戰艦爲兩艘航母護航,讓一半的護航戰艦去打醬油。

問題是,那兩艘小型航母到底在哪?

四點過,海軍司令部發來確切情報。支援艦隊沒有從巴士海峽進入南海,而是從呂宋島東面南下。

這下,牧浩洋有點頭大了。

難道聯合艦隊沒有進入南海,日本海軍故意安排四艘驅逐艦當誘餌,讓中國海軍做出錯誤判斷?

果真如此的話,日本海軍也玩得太過火了。

要知道,如果聯合艦隊繞道而行,肯定無法趕在中國艦隊之前進入印度洋,而中國艦隊完全有機會首先開進印度洋,幹掉印度艦隊之後,再回頭收拾聯合艦隊,毫無懸念的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

雖然牧浩洋不大相信,但是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現在,牧浩洋麪對的問題是:要不要先行一步?。.。

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54章 生於憂患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46章 決策點第11章 取經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4章 怎麼打第88章 奢望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78章 中國化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4章 盟友第63章 卸甲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6章 幽靈墜落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1章 屏障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6章 轉折點第37章 遠洋護衛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41章 反擊第75章 預演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8章 節外生枝第84章 戰將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1章 不怕死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2章 年關第84章 戰將第93章 兩頭作戰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75章 三板斧第86章 膠着第26章 重拳出擊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3章 軍事部署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4章 怎麼打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36章 小心過頭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6章 海軍新銳第76章 水下力量第55章 毅然決絕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2章 年關第238章 不歸路第2章 唯一選擇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54章 反擊第168章 暴風雪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266章 門檻第80章 援助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13章 底線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3章 根源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7章 利誘第35章 後方部署第6章 軍事化第39章 出其不意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70章 內部矛盾第79章 立場第175章 犯糊塗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54章 生於憂患第219章 火線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94章 是打是和
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54章 生於憂患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46章 決策點第11章 取經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4章 怎麼打第88章 奢望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78章 中國化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4章 盟友第63章 卸甲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6章 幽靈墜落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1章 屏障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6章 轉折點第37章 遠洋護衛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41章 反擊第75章 預演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8章 節外生枝第84章 戰將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1章 不怕死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2章 年關第84章 戰將第93章 兩頭作戰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75章 三板斧第86章 膠着第26章 重拳出擊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3章 軍事部署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4章 怎麼打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36章 小心過頭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6章 海軍新銳第76章 水下力量第55章 毅然決絕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2章 年關第238章 不歸路第2章 唯一選擇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54章 反擊第168章 暴風雪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266章 門檻第80章 援助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13章 底線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3章 根源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7章 利誘第35章 後方部署第6章 軍事化第39章 出其不意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70章 內部矛盾第79章 立場第175章 犯糊塗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54章 生於憂患第219章 火線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94章 是打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