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

六月二日、星期日,絕對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日本現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這一天裡,曾經號稱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消滅中國海軍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損失了四支護衛羣、四十二艘大型戰艦,如果算上五月二十九日凌晨的戰鬥,日本海上自衛隊總共損失了四十六艘艦艇。

第一護衛羣全軍覆沒後,日本海上自衛隊輸光了家底。

雖然還有兩艘“大隅”級兩棲登陸艦、二十多艘護衛艦與十多艘潛艇,但是沒有大型戰艦、特別是充當艦隊核心的防空驅逐艦,日本海上自衛隊根本沒有能力進入東海,更別說奪取制海權了。

六月三日上午,中國國防部率先公佈最新戰報。

因爲騰耀輝在凌晨四點半提交了詳細的交戰報告,特別是“海龍”號的作戰報告,所以在公佈的消息中,國防部宣稱中國海軍潛艇伏擊了進入東海的日本艦隊,而且戰鬥在公海海域進行。

所幸的是,日本當局沒有糾纏這個問題。

根據戰後的現場勘測,“海龍”號的戰報沒有錯,三艘驅逐艦確實是在領海線外被魚雷擊中,然後隨洋流漂入日本領海。最重要的證據就是,在“海龍”號提供的日本驅逐艦中雷海域,發現了幾塊日本驅逐艦上的鋼板。戰艦可以跟隨洋流漂流,可是沉到海底的鋼板絕對不會移動。

其實,關鍵不是驅逐艦被魚雷擊中的地點,而是“海龍”號是否進入過日本領海。

中國國防部一直沒有公佈“海龍”號潛艇在這場戰鬥中的行動細節,而根據戰後對交戰過程的模擬,“海龍”號很有可能在伏擊第一護衛羣之前進行機動佔位的時候,進入過日本領海。

當然,這些都是戰後爭論的話題。

第一護衛羣完蛋後,日本失去了打贏戰爭的資本,因此美國是否提供全面援助將決定日本的基本立場。

沒有美國的援助,日本將不得不向中國求和。

問題是,美國能夠提供多少援助?

受第一護衛羣遇襲影響,喜田多一郎到達白宮後,沒有立即跟麥克米倫商討購買軍火的事情,而是耐心等了幾個小時。

直到防衛省發來最新消息,喜田多一郎纔跟隨錢德勒去了橢圓形辦公室。

“我們也收到了消息,對於海上自衛隊遭遇的不幸,我也深表惋惜。”麥克米倫非常客氣的請喜田多一郎坐下,然後親自爲防衛大臣弄了一杯咖啡。“只是,事實無法改變,我們必須向前看。”

“總統閣下,我此次前來,就是爲了這件事。”

麥克米倫點了點頭,說道:“具體事情,你可以跟錢德勒部長商議。我請閣下過來,只想搞清楚一件事。”

喜田多一郎皺起眉頭,等着麥克米倫說下去。

“顯然,這場戰爭與我們之前預料的不一樣。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大,特別是進攻能力。”麥克米倫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因此,我想知道,貴國是否有信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取勝。”

“總統在懷疑我們的戰爭意志?”

“當然不是,我只是想知道,我們提供的幫助,能否讓貴國走出困境,能否產生應有的價值。”

“總統閣下,關鍵不在於我們能否堅持下去,而是貴國能否提供更多的幫助。”

麥克米倫笑了笑,說道:“毫無疑問,日本是我們的盟國,而且是我們在西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只要能夠幫助日本走出困境,我們會盡到一切努力。但是你也得明白,我們必須搞清楚情況,才能保證爲貴國提供最重要、也是最有價值的援助。畢竟,這場戰爭與我們沒有多少關係。”

聽到最後一句話,喜田多一郎的神色立即黯淡下來。

“喜田君,總統的意思是,我們將制訂一份最適合現實情況的計劃,因此我們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錢德勒趕緊出面圓場。“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幫助貴國,爲貴國提供了先進戰鬥機、先進彈藥、以及更加重要的情報,可是貴國在戰場上的表現,確實讓我們很難向國會與民衆解釋。”

喜田多一郎長出口氣,說道:“總統閣下、部長先生,我是奉首相之命前來。剛剛結束的戰鬥,讓我們損失了最後一支艦隊,如果沒有貴國的援助,我們將不得不在最不利的情況下停戰。也許,這是最糟糕的結果,對我國、對貴國來說都是如此。可是我們不可能在沒有艦隊的情況下作戰,也不可能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讓軍人去送死。至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心,時間會證明一切。”

錢德勒暗自嘆了口氣,朝麥克米倫看了一眼。

麥克米倫也聽了出來,喜田多一郎的態度非常強硬,而且直接拿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作爲談判籌碼。

顯然,這不是防衛大臣的意思,而是日本首相的意思。

稍微沉思片刻,麥克米倫說道:“大臣閣下儘可放心,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後,我會設法說服國會。其他的事情,錢德勒部長會替你解決。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跟我聯繫,我也會盡快跟首相閣下通電話。相信在我們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戰勝中國,幫助貴國走出困境。”

話到此,錢德勒知道總統不想跟喜田多一郎談下去,主動起身告辭。

喜田多一郎也沒有羅嗦,畢竟很多事情輪不到他來跟麥克米倫交涉,必須得小林光一親自出面。

兩人出去後,麥克米倫跟小林光一通了熱線電話。

當然,只是象徵性的溝通交流。通過喜田多一郎,麥克米倫已經察覺到小林光一的立場發生了變化。

也許,日本會很快向中國求和。

對麥克米倫來說,關鍵不是日本能不能取勝,因爲在開戰之前,錢德勒就預測日本將以慘敗收場。

是否繼續支持日本,得看美國的國家利益。

說得簡單一點,爲日本提供戰艦,讓戰爭持續下去,是否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能夠給美國帶來多少好處。

下午晚一點的時候,麥克米倫在白宮召開了部長級會議。

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確實沒有多大害處。

在經濟層面上,來自日本的大筆軍火訂單爲美國軍火企業提供了鉅額利潤。雖然日本採購的軍火都是現貨,沒有按照訂單生產,但是在把戰機、彈藥賣給日本後,美軍肯定要從軍火商手裡採購武器裝備。

獲益的不僅僅是軍火企業,還有很多關聯行業。

保守估計,這場戰爭至少爲美國創造了一百五十萬個就業崗位,而且影響還會持續好幾年。

從長遠來看,美國獲得的利益更加明顯。

戰後,日本肯定要重建軍力,還會擴充軍備。雖然日本有很強的工業力量,能夠生產大部分武器裝備,但是很多關鍵技術掌握在美國企業手裡,而且日本沒有擴充軍事力量所必須的戰略資源。

可以想像,在日本大力擴充軍備的時候,美國企業將在日本軍火市場上占主導地位。

在軍火業以外,隨着中日交惡,日本在經濟上將更加依賴美國,既需要美國市場、也需要美國的資源。

當然,利益不僅僅在經濟上。

從政治上看,日本輸得越慘,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就越高,那些與中國存在爭端的國家就更加需要來自美國的支持與援助。

就在喜田多一郎第二次訪美之後,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緊急訪問華盛頓。

這位曾經在中國獲得高度歡迎,通過幾次訪華獲得了數百億援助的總統並不親華,反而對中國迅速崛起充滿恐懼。

爲了表示對菲律賓的支持,麥克米倫不得不送出幾艘即將退役的護衛艦。

菲律賓只是中國周邊國家的一個縮影,與菲律賓一樣,同樣跟中國存在矛盾的國家還有不少,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乃至南亞的印度。在中國快速崛起的時候,這些國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擔心成爲中國前進道路上的下一塊墊腳石,遲早會投入美國的懷抱。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國家在向美國靠攏了。

別的不說,當年與美國勢不兩立的越南就表現得非常積極,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就與美國簽署了第一份軍火貿易夥同,採購了十二架30J型運輸機。雖然越南還沒有派使者來到華盛頓,但是要不了多久,越南就會像菲律賓那樣,向美國求援,希望通過與美國加強合作來抗衡中國。

這些,都是美國已經獲得的好處。

在討論中,麥克米倫強調了一點,即繼續支持日本,是否能夠帶來更多的好處。

從經濟上看,肯定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畢竟美軍有大批戰艦需要更換,如果日本肯花錢買下這些戰艦,美國海軍就能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軍火商手裡訂購新式戰艦,帶動成千上萬的企業。

只是在政治與外交上,美國越陷越深卻不見得是好事。

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表現得過於積極,必然讓其他國家認識到,這場戰爭的幕後主導者不是日本、也不是中國,而是一再宣稱要捍衛日本的美國。到時候,美國將別無選擇,只能全力協助日本取勝。如果日本輸掉了戰爭,肯定會有很多國家不再那麼信任美國,至少不會心甘情願的充當圍剿中國的棋子。

這下,問題變得簡單了。

美國提供全面援助,日本就能取勝嗎?。。

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35章 軍事政變第9章 做徹底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01章 反擊第318章 總則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1章 不可否缺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55章 兩強相爭第8章 擴軍浪潮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5章 兩手準備第48章 交戰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章 各算各的第57章 爭論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5章 戰略方向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55章 兩手準備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05章 突襲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53章 關鍵日第48章 戰爭準備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27章 雷暴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2章 絕命之行第55章 墳墓第29章 本質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46章 大戰略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7章 遠景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75章 三板斧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56章 難題第51章 時間點第43章 南亞明珠第31章 接觸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75章 主戰場第41章 標杆第233章 蠶食第56章 家宴第219章 火線第77章 分歧第66章 末端攔截第37章 回國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24章 內耗第193章 主旋律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章 大國實力第46章 逃命第9章 備戰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5章 夜空魅影第80章 轉變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5章 奔赴前線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6章 破例第18章 畫蛇添足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7章 關聯性第15章 虧本買賣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0章 緊急攔截
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35章 軍事政變第9章 做徹底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01章 反擊第318章 總則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1章 不可否缺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55章 兩強相爭第8章 擴軍浪潮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5章 兩手準備第48章 交戰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章 各算各的第57章 爭論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5章 戰略方向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55章 兩手準備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05章 突襲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53章 關鍵日第48章 戰爭準備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27章 雷暴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2章 絕命之行第55章 墳墓第29章 本質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46章 大戰略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7章 遠景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75章 三板斧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56章 難題第51章 時間點第43章 南亞明珠第31章 接觸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75章 主戰場第41章 標杆第233章 蠶食第56章 家宴第219章 火線第77章 分歧第66章 末端攔截第37章 回國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24章 內耗第193章 主旋律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章 大國實力第46章 逃命第9章 備戰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5章 夜空魅影第80章 轉變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5章 奔赴前線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6章 破例第18章 畫蛇添足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7章 關聯性第15章 虧本買賣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0章 緊急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