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

“現在的局面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在復興會擴大會議上,第一次參加會議的復興軍第二營總教導顧國樟,意氣風發的發言,讓正在爲官軍匪軍變成潰兵潰匪肆虐周邊,而感到頭痛不已的復興會會員們,覺得非常的詫異。

在潰兵潰匪肆虐的大環境下,復興會的各基地村,因爲有完善的防禦體系和戰力充沛的民兵組織,所以,在這次兵災中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是,鄉村社會的特徵就是,每個村子之間的村民們,往往都有些曲裡拐彎的親戚關係。所以,那些基地村周邊的村子,遭受了潰兵潰匪肆虐的消息,很快就被各基地村報告了上來。

按照王書輝一直以來的教育,按照復興會“爲人民服務”、“復興會和人民是一家”的價值觀。大家對潰兵潰匪肆虐,給百姓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的現實,都感到非常的痛心。所以,大家聽了情報部門的報告後,臉上的表情都是烏雲密佈的。

在這一片烏雲密佈中,突然出現了顧國樟這麼個滿臉陽光的傢伙。大家的心裡都感到相當的不痛快。

“顧國樟同志,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人民利益受到損害,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脅,這麼多村子的村民被搶劫、侮辱、殺害。你怎麼還能說出局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話。你的立場到底是不是一個復興會員應有的立場。你的屁股坐到哪裡去了!”

賈三強一直對這個不苟言笑,陰森內斂的顧國樟感到不滿意。但是,賈三強是軍事幹部,顧國樟是政工幹部,這兩個部門之間互不統屬。賈三強是第三營的營長,顧國樟是第二營的總教導,兩個人都不是一個單位的。所以,賈三強就是對顧國樟有再大的不滿,也沒機會發泄出來。倒是這次的擴大會議,讓他有了這樣一個直斥顧國樟的機會。

這次的擴大會議是王書輝帶領第一營回到總部後主持召開的。

原本王書輝想的是,讓第一營參謀部門直接制定作戰計劃,立即展開救災行動。但是,一方面第一營的參謀部門因爲缺乏潰兵潰匪的有效信息,沒辦法制定相應的計劃。另一方面,因爲救災行動也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需要大量的物資和相應的幹部參與。所以,在那種情況下,王書輝決定直接回到總部,等到情報完整,物資準備充分之後再說。

古代社會不是現代社會。因爲通訊技術的限制。一旦大部隊變成小部隊,正規軍變成散兵遊勇,在不是復興會勢力範圍,復興會不能完全掌握的地方,那些變成小股匪兵的小部隊的行蹤是很難掌握的。

而且,同樣因爲通訊的限制。即使特偵營掌握了潰兵潰匪的行蹤,但是,等到“騎”着馬趕回總部的騎兵,把消息傳遞迴總部,總部組織了部隊出動的時候,那股潰兵很可能早就流竄到別的地方去了。

復興會的軍官們就是再怎麼菜鳥,他們也接受了一定的,雖然粗淺但是系統的軍事教育。他們當然不會不斷的派出偵查人員,再不斷的派出部隊,跟在四處亂竄的潰兵潰匪屁股後面吃灰。所以,怎麼解決這些潰兵的問題,就成了這次復興會擴大會議的主要內容。

王書輝早就已經想好了,無論是這次詹家寨和荊州衛對復興會的進攻,還是現在被擊潰的潰兵潰匪肆虐枝江縣周邊,都不是他擔心的問題。

怎麼利用這次詹家寨和荊州衛對復興會的進攻,怎麼利用潰兵潰匪肆虐枝江縣周邊的局面,教育復興會的幹部羣衆,擴大復興會的勢力範圍,這纔是他要琢磨的事情。

對於復興會這個實體上初級工業化,理念上完全工業化的組織來說,復興會和復興會控制的勢力範圍,與復興會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是格格不入的。

用比較文言的詞來講,復興會和大明朝這個大環境之間,是一種“近在咫尺,人盡敵國”的關係。如果要用比較具體的例子來講,對於復興會來說,復興會與大明朝的關係,更接近於一種,先進的國家和落後的國家的之間的關係。

就復興會控制的枝江縣和大明朝其他地方的關係而言。復興會更像一個向大明朝傾銷工業品,吸取大明朝身體上的血液以壯大自身的勢力。

復興會不斷的向湖廣地區和湖廣周邊省份,傾銷價格低廉的機織棉布,傾銷低價鐵器,銷售捲菸,銷售低價鹽,銷售紙張、書籍等等。說的不好聽點,就是作爲工業國的復興會,向作爲落後農業國的大明朝進行經濟掠奪。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

不過,對於復興會和大明朝實際關係的現實,絕大多數的復興會會員們還不能夠明確的認識。他們現在還缺乏把自己完全獨立於大明朝,把復興會和大明朝的關係完全割裂,徹底的站在復興會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能力。

面對這種狀況,已經在明朝末年呆了兩年,帶着一幫剛剛完成掃盲和正在進行掃盲的明代古人,艱苦卓絕的建立起一套現代社會八十年代鄉鎮企業水平的工業基地,確定了來回使用時空門穿越可以改造生理狀況的王書輝,不再像他剛剛穿越到這個時空的時候那樣,着急上火了。

經過了農村調查、實際帶兵,對於自己的能力,對於復興會和復興軍的實際情況,已經完全瞭解了的王書輝,決定不再使用揠苗助長、灌鴨填鴨的方式來對待復興會會員。他重新把自己確定到了一個教師,一個教育者,一個領路人的位置上。他已經決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所以,在回到總部後召開的復興會擴大會議上,聽到復興會員們的很多粗淺、盲目、錯誤、混亂、不科學的觀點和想法,王書輝並沒有立即勃然大怒,連喊帶罵的糾正大家的想法,並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大家。而是像一個有耐心有辦法的好老師一樣,靜靜的聽着大家的想法,記錄大家的想法,並對每個發言者的水平和能力進行着細緻的評估。

直到前秀才,前礦奴,現在的復興會軍第二營的總教導顧國樟的發言的時候,王書輝才感到精神一振。

他很想聽聽這個讀書人出身的原統治階級的一員,會說出什麼不同的觀點來。

顧國樟明顯的感到了王書輝的關注,他沒有直接回答賈三強的質問,反倒是極有氣勢的掃視了一下會場中所有的人,等到大家都安靜了下來之後,他才說道:“首先,我要說一個問題。我們復興會從建立到現在,也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師尊制定了這麼多的制度,有些制度我們堅持的很好,有些制度我們就堅持的很不好。”

“比如說會議秩序的問題,‘按順序發言,每場會議中每個人的發言都要有明確的記錄’,就單說這一點,我們就沒堅持好。現在正在召開的擴大會議就是這種情況。”

說完了這話,他指着坐在王書輝身後的書記處的書記們問道,“從半個小時前開始開會,有多少人發言,大家都說了什麼,你們書記處記清楚了麼?”

書記處這次出席會議的是四個人,參加會議的復興會常委會、四大委員會和復興軍主要幹部等各部門的負責人,總共有四十多人。除了一開場的時候,情報中心介紹情況的時候還比較有秩序之外,之後的情況就是一片混亂的狀況。書記處的人根本就沒辦法記清楚這麼多人的話。自然而然的,面對顧國樟的質問,書記處的四個書記員都無言以對。

顧國樟第一次參加高層會議,就表現的這麼咄咄逼人,真的給很多復興會員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一時間大家心裡既有忘記會議制度的羞愧感,又有被直接揭露的惱羞成怒。可是,面對面無表情的看着大家的王書輝,大家一句反駁的話,一句講資格論資歷的怪話也不敢說。

顧國樟沒有就這麼完事兒。他繼續說道,“會議秩序失去控制,負責監督會場紀律的紀律委員,爲什麼不立即整理會場秩序!”

“書記處沒有提醒大家,紀律委員沒有整理秩序,我首先要求書記處和紀律委員立即就自己的工作失誤進行檢討!”

顧國樟這種堅持制度,直斥錯誤的作爲,真的讓王書輝刮目相看。他給了王書輝一種在現代社會當大學老師的時候,見過的那種,有原則,堅持原則的優秀班級幹部的感覺。

他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說了句,“很好!顧國樟同學說的很好!”

既然師尊已經說顧國樟同學“很好,說的很好了”,哪怕心裡頭再怎麼不情願,再怎麼委屈,一直在復興會的各個部門毫無存在感的書記員和紀律委員,都不得不立即在大家面前進行了檢討。

書記處主任和紀律委員會主任一邊檢討的同時,心裡一邊發着狠,“等到以後的會議裡面,看我們怎麼收拾你們!”

到底復興會是個先進的,年輕的組織。這些年輕人心裡,悔恨和改正的想法纔是主要的。倒是沒什麼人把顧國樟的行爲看成是個人矛盾的。

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69章 在山東(4)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3章 起步(7)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09章 終結者6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07章 終結者4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69章 在山東(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8章 開始(4)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73章 在山東(8)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
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69章 在山東(4)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3章 起步(7)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09章 終結者6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07章 終結者4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69章 在山東(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8章 開始(4)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73章 在山東(8)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