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連鎖反應8

在現代社會,隨便找一所縣一級的中心小學或者中學,學生的規模都差不多能夠達到一千人左右。

現代社會的小學生和中學生們,常年的受到隊列的訓練的薰陶。無論是在體育課上還是在課間操上,他們都要聯繫集體行進。可是,在要進行運動會之前,這些常年受到薰陶的中小學生,也還是要在學校的組織下進行排演,才能保證運動會上的檢閱活動不出問題。

與現代社會的小學生和中學生相比較起來。姚宗文通過陳建業從襄陽等四個衛所精挑細選出來的一千來個“樣子貨”的士兵,無論是從身體素質還是從文化素質上,都是一點兒也沒辦法和現代社會的中小學生們相比較的。

他們都是純粹的文盲和純粹的農奴。他們的平均年紀雖然已經在二十歲左右,可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過任何系統性的軍事訓練。都不要求他們能夠排着整齊的隊列行軍,單純的一個跟一個的走路不掉隊,對於他們的難度都不算小。

在現代社會裡,身體正常營養充分的一個現代成年人,每小時差不多能夠步行十里地左右。連續走上七個小時,連續走路七八天,一般來說都會有太大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不需要負重的情況下,從襄陽到荊州這四百里地的距離,一個健康的現代人,最多六天的時間就能走完這個路程了。

但現在的問題是,陳建業目前領導着的一千個菜鳥“樣子兵”,實際上是完全不能和一個健康的現代人相比較的。

你別看他們是從上萬的衛所正兵中挑選出來的。實際上,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其他的衛所兵一樣糟糕。常年的吃不飽飯,體力常年的透支,讓這些看起來比那些年紀大的衛所兵更健康更有樣子的年輕士兵,身體狀態相當的不好。

別說讓這些很多人都穿不到鞋的士兵每小時走十里地了。每小時三裡地的速度,他們能不能堅持五個小時,這都很成問題的。

更主要的是,因爲沒有什麼有經驗的底層武官來管理這些菜鳥新兵。怎麼組織和帶領他們,也是個很大的問題。陳建業在最初幾天裡也一直在爲這個問題煩惱着。

陳建業爲人四海,能夠被上司、同僚和下屬稱爲“及時雨”,他的這種善意可是隻針對自己這個階層的人的。對於普通士兵,他和一切封建社會的武官一樣,都認爲他們是可以隨時替換的消耗品。所以,爲人四海的“及時雨”陳建業,根本就不關心士兵的狀態如何。

新官上任的陳建業還是按照武官們的潛規則那樣,部隊成軍之後,該怎麼吃空餉,他就怎麼吃空餉。該怎麼剋扣糧餉,他就怎麼剋扣糧餉。

倒是陳建業相對比地方武官算是有點見識。早在離京之前,他就自己出錢,從京師僱傭了三四十個身強體壯武藝不錯的鏢師當自己的家丁。

這三四十個家丁算是救了陳建業這個草包的急了。他們每個人都有些行鏢保鏢的經驗。組織起隊伍來,居然也算井井有條。不過,相對於正經八百的軍官,他們這三四十個人把一千多個新兵當成了趟子手來管理。整個隊伍看起來像個大的保鏢團隊,多過像一支軍隊。

比如說,正在路上行軍的調查團隊伍,物資和文武官員們都在馬車上。而這些馬車,被三四十個鏢師,領着各自名下的趟子手(士兵)團團圍住,在整個隊伍的中間。

從保鏢的意義上說,這種安排是倒是可以很好的保護住物資和重要人員。可是從軍事指揮的角度出發,沒有系統的指揮體系。指揮官和士兵處於完全分離的狀態。一旦出現埋伏之類的突然襲擊,這樣的隊伍完全是送菜。

從襄陽城出發,整個調查團走了十多天的時間,才漸漸的接近荊州府境內。

就是像陳建業這樣的草包,也發現荊州地界和其他地區不同。一路上看到的情況都是讓他非常的警覺的。

每個村子都建設了自己的城堡(實際上是復興會基地村的村民和復興會各直屬農場工人們居住的棱堡式民居)。每個村子都練有使用鳥銃(復興會淘汰下來的不適合改造的復興二式步槍。目前復興軍已經開始換裝復興三式步槍。復興三式步槍即日本人根據夏塞波的改進版格拉斯步槍改制而成村田式步槍)的民壯。

這種緊張的狀況,使得一行人也不得不緊張了起來。就是陳建業也開始覺得荊州知府張宏的報告不一定是荊州衛的搪塞之詞了。畢竟,這樣嚴密的防衛和緊張的氛圍,可不像是爲了應付調查團專門弄出來的樣子。

因爲在這些地主階級出身的文武官員們看來,這種在鄉間守衛嚴密的堡壘,往往都是鄉間的地主大戶們建設的。要不是地方上的治安確實已經變得很差了,地主大戶們不可能是這樣一副風聲鶴唳的樣子。

比如說,調查團的隊伍在試圖進入一個村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該村民壯的鳴槍示警。還沒等隊伍接近村子。村子的堡壘中就敲響了警報。然後就有一隊隊服飾奇怪但是卻統一(民兵制服),組織水平明顯比調查團部隊的素質要高的多的民壯隊伍,迅速登上牆頭並向調查團部隊鳴“銃”警告。

陳建業派了一個師爺前去和村子裡的人交涉。可是村子裡話事的人,卻死活也不允許調查團接近村子。哪怕他們出示了湖廣巡撫的文書,他們也不相信。

陳建業他們不知道的是,他接觸到的這個村子,實際上是復興會的一座直屬農場。整個農場裡的生產建設兵,全都是復興會下屬的農業工人。他們都是接受過復興會充分的軍事訓練、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

別說是湖廣巡撫的命令了,就是天啓皇帝的聖旨,也別想指揮得動他們。

作爲接受了復興會充分教育,產生了明確的階級意識的農場工人們,他們沒直接派出部隊消滅這羣人,那還是因爲復興會有明確的命令呢。

實際上,覺得受到了冒犯,感到非常生氣的陳建業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幸運。正常情況下,超過三十人的隊伍,在沒有復興會通知的情況下貿然進入農場的範圍,一般情況下,他們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7章 準備(3)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11章 終結者8第308章 終結者5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11章 終結者8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7章 準備(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章 準備(1)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6章 準備(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章 穿越(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4章 理念(2)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1章 穿越(1)第384章 東改編3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5章 準備(1)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
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7章 準備(3)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11章 終結者8第308章 終結者5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11章 終結者8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7章 準備(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章 準備(1)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6章 準備(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章 穿越(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4章 理念(2)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1章 穿越(1)第384章 東改編3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5章 準備(1)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