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

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開始到漢初形成制度。皇糧國稅這東西已經存在與華夏百姓的骨子裡,可以說這稅收牽動也關係到整個華夏王朝的興衰。

趙禎有一個大膽的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是不可能的,但適當的減免和取消農業稅呢?

小農經濟本就不適合面對衝擊,當朝廷減免農業稅之後,這些農人便會有更多的能力抵擋自然災害或是人禍,最少不會因爲吃喝問題而被困擾。

趙禎忽然發現,這些增加商稅的同時,減免農業稅是一個相對大宋環境更爲穩健的事情,趙禎算過一筆賬,減免農稅看似朝廷少了一部分收入,可實際上的好處卻是多得多!

大宋的農稅趙禎改革過一次,早已去除了苛捐雜稅,夏秋兩稅更是標準漢家“十五稅一”的政策。

這是趨於漢朝的稅法,稅收本就不算太高,原本趙禎打算實行文景之治時的稅法,把大宋的原本不多的農業稅改爲三十稅一的,但後來他翻閱文景之治的史料時忽然發現,文帝在位時居然“遂除民田之租稅”十三年之久!

但在這十三年中,漢朝的經濟和國家開支卻並未受到較大的影響,連漢朝都能有如此魄力,趙禎稍稍一算下來還不如直接減免部份農稅。

也是因爲趙禎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黃宗羲定律!

歷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侷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數百年後的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爲“積累莫返之害”,也被成爲黃宗羲定律。

稅國之本也!任何人都會和稅收打交道,朝中的官員更是把稅收看作是大宋統治的標準,也就是說凡是大宋收稅的地方,包括那些實行大宋稅收政策的地方都是大宋的土地!都要接受大宋的統治。

並且大宋的勢力範圍之內都要統一使用大宋的稅收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大宋現在的勢力範圍有多大?

趙禎不用觀看輿圖便知道大宋的勢力範圍,這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大宋原有土地的,南到三佛齊,北到木蘭圍場,東至倭國,西至寧夏。

幅員之遼闊,山河之壯美,百姓之衆多,文化之燦爛,遠超歷代王朝!

沒錯,即便是倭國和南海諸國也同樣實行大宋統一的稅收凡是,而在這一點上趙禎便覺得不合理,南海諸國盛產稻米糧食和熱帶水果之類,若是讓他們免除農稅大宋的損失頗大。

而倭國盛產白銀和黃金,土地貧瘠自然可以免除農稅,但商稅卻也無法增加,因爲這些真金白銀被大宋以掠奪的方式運輸至大宋,朝廷的錢莊之所以大量印製交子,靠的便是這些真金白銀作爲保障,否則打死包拯也不會加印交子,即便是趙禎告訴他什麼叫信用貨幣也無濟於事…………

認死理的包拯認爲,朝廷有多少金銀就應該印刷多少交子,這已經是他最大的讓步了,否則便是朝廷用廢紙向百姓騙取財物,乃強人所爲!

不過這個曾經固執的包拯僵硬在集英殿的門口許久之後,當三才認爲他是不是犯病準備叫御醫的時候,他猛然如兔子一般竄回去,速度完全不似一個老者,着實把三才嚇了一跳,這速度和勢頭,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他要行刺嘞!

同樣的趙禎也被他嚇了一跳,自己不過是隨口一說,爲的是試探一下包拯和態度,也是讓他在某地推進一個試點之類的,沒想到他包拯的反映這麼大!

“官家,農稅所爲國之本,但如今我大宋疆土廣闊,南北皆盛產糧食,以不愁買賣,至於軍中所需以及賑災之用朝廷大可用國帑以買賣,如此一來休養生息恢復民力,實在是大善之舉!陛下也將名垂千古,實乃千百代之第一君!”

相對於包拯剛剛的模樣,趙禎反而被他眼下的話驚了一下,實在想不到他包拯居然能說出如此恭維人的話來…………

千百代之第一君,這話實在太過誇讚,自己能被包拯這般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諫臣如此誇讚,趙禎甚至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包相公莫要如此激動,朕的意思是在部份地方實行減免農稅,而並非是舉國上下一律減免。例如南海諸國便不宜減免,此處以糧食爲主,輔以果蔬之類……”

包拯稍稍皺眉思索一番便點頭附和:“官家所言甚是,不當舉國上下減免農稅,寧夏河套之地也是產糧之所,可減而不可免也……”

這算是說道趙禎的心坎中,他最擔心的便是朝臣們一竿子把船打翻,或是堅決反對自己的減免政策,或是要求天下一致,那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皇帝最大的好處便是自己提出一個想法之後,自有下面的人回去完善和執行,但用人一定要正確,比如眼前的包拯,就是一個思慮周全又才能出色的執行者。

趙禎走下御座,走到包拯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事朕全權交由你處理,回衙之後務必擬奏一片詳實的奏疏呈上,朕不着急慢慢等你的奏疏,但務必詳實,且不得走漏消息。”

包拯知曉此事的意義重大,不光對大宋和百姓來說,對官家一樣如此,這是關乎陛下仁名的一次施政,也是名垂千古的一項改革!

若是能在大宋境內的大部分地區取消農稅,那便是繼漢文帝以來再次出現減免百姓賦稅的仁君!

不光官家需要仁君的名頭,朝臣們更是需要,能在仁君手下一朝臣子,那便是說明德行上無虧,雖不是各個都算真君子,卻也沒有僞君子在朝中興風作浪。

免除農稅更是盛世的寫照,是治世的降臨,想想看連朝廷都不需要農人繳納稅收,農人還有什麼理由造反呢?!文臣更是可以大肆宣揚大宋的鼎盛,也可以把自己標榜爲盛世王朝的典範。

可以說趙禎若是取消了農業稅,甚至比當初傳國玉璽現世更加有力,這纔是華夏正統王朝的魄力,這纔是帝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標緻!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