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

蘇軾是聰明人,他早已看出現在朝堂上之所以風平浪靜乃是官家刻意爲之,所有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京道,這片土地之大,幅員之遼闊,遠超燕雲。

蘇軾望着遠處逐漸出現的城池闕影,想起了當初官家對自己說的話,那會他還是一個之中的一個“年輕才俊”,只不過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事情後,心性也愈發的改變了。

“蘇子瞻,你這樣娶公主可不行啊!”

蘇軾有些迷茫,自己走入秘閣之中便是基本上放棄了參與朝政,而促使自己走到今天的也正是眼前對自己說不行的官家,在秘閣之中他見識到了什麼是帝王眼界,什麼是大國之勢,甚至看到了什麼是國家,什麼是歷史,以及那可怖的輪迴。

但現在,一路把自己引領過來的官家卻說自己娶公主不行,望着官家剛剛剃鬚過的光潔下巴,蘇軾好奇的問到:“爲何?”

趙禎豎起手指道:“你的才學足以迎娶公主,但你要走的路可不單單是一個駙馬都尉,朕不會把你這份才學限制在外戚這個牢籠裡,你自己也不希望如此吧?那有什麼可以打破這個牢籠,或者說讓你外戚的身份稍稍特殊些?”

蘇軾想也不想的開口道:“自然是軍功了。”

趙禎點了點頭:“沒錯,你需要軍功,但凡是手中有點軍功的外戚,在朝堂中的地位都算不錯,否則朕也不會縱容魏國大長公主和郴遵勖至今。朕是帝王也是父親,靈兒的將來要託付給你,面對朝中的陰謀,面對市井的毒語,你的身份並不能保護她,反而是靈兒公主的身份在保護你。”

趙禎的話極爲現實,也充滿了威脅,讓蘇軾驚訝的同時心中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上一切都是虛妄的,唯獨自身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詩詞歌賦做的再好,沒有功績,在朝中沒有關係,一樣可能成爲人家的笑柄和利用的工具。

要想迎娶靈兒,光靠自己的才學還是不夠,最少在官家眼中是不夠的,所以蘇軾便到了這戰場之上,父親的話說的對,蘇家要是單單依靠仕途也走不了多遠,最少自己是已經沒有前途可言的。

官家會重用自己,但卻不會給自己什麼文資,就像現在的蔡伯俙一樣,雖然是堂堂三司副使,可論論資排輩他還是個正五品的朝奉大夫,而包拯這個三司使卻是從一品的光祿大夫,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

他開始也認爲官家會把自己派往彭七的上四軍中,但看到任命的敕書他便有些傻眼,居然是讓他到背嵬軍中楊懷玉的手下任職,難道是擔心他這個將門?

很快蘇軾便打消了這一可笑的想法,那官家派遣自己任職背嵬軍行軍司馬的差遣便是爲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軍功。

在抵達之前,他做了許多功課,甚至從秘閣之中借閱了官家曾經訓練三衛的手段,張從質非常貼心的給他準備了一切,雖然是同僚,可兩人之間相差的年歲卻不算大,即便是老頑固著稱的楊休也把一本《孫子兵法註解》塞給了自己。

雖然這書是他自己所注,但也是他能幫上最大的忙了,對此蘇軾一邊把他的書放在壓箱底,一邊感激他的情義,一個沒上過戰場的讀書人所注的孫子兵法誰敢用?!

最有用的便算是官家總結的手札,這東西藏在秘閣之中終年不見天日,但蘇軾翻開之後小讀幾段便受益匪淺,這手札中的內容算不得多麼精妙,但卻嚐嚐有着驚人的效果。

翻看官家練兵手札之後,蘇軾才知道爲何軍中的將士們要把被子疊的如此整齊,爲何所有的用度連刀劍,弩箭的位置都要方向一致。

這還僅僅是開始,蘇軾在手札中看到了治軍的小竅門,這些小竅門總結在一起,基本便可解決軍中的大多數難題,他用上的改良足球比賽也是出自官家的手札,只不過是官家設想還沒來得及用上而已。

在手札中,官家把這叫“橄欖球”,蘇軾看到了手札中的圖影,嗯……這球還真的是形似橄欖。

既然來了背嵬軍,蘇軾便打算把自己融入其中,軍中的老兵說練習騎術的最好辦法便是把自己綁在馬上,時間長了,記住了馬的起伏規律,在馬上該怎麼動便心中有數了。

蘇軾摸了摸胯下的老繭,還真是這麼回事,一路上來他的騎術雖然不說有多麼高明,但終究是熟練許都,只不過不能像楊懷玉一般在馬上閃轉騰挪罷了。

不知爲何,蘇軾覺得自己的心變了,原本的他是不屑於什麼高官厚祿的,也是不屑於從軍建功的,但逐漸的他在軍中待的久了,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當作是軍中的一部分。

瀟灑的性格也隨之收斂許多,一切都把自己和普通士卒放在一個標準之中。除了顯示自己文官身份的帽子沒變,其他的也和軍中的廝殺漢差不多。

前襟被甲冑代替,冰冷的盔甲立領總能蹭得自己臉頰冰涼,下襬太過礙事,便學着楊懷玉的樣子束在腰帶之中,馬背上永遠少不了一把棘輪弩。

楊懷玉的親兵說過,背嵬軍不知何時便會突然衝鋒起來,到時再取兵刃爲時已晚,對於這棘輪弩,蘇軾是好奇的,雖然知道它的運作原理,也知道它是如何製成的,但到現在蘇軾也沒放過一箭。

當大軍抵達龍山城外的時候已經天色不早,前軍列隊着裝,他們並非是要攻城而是全副武裝的防衛在軍陣之前,大軍能安營紮寨的時候纔是最爲脆弱的時候。

後軍同樣這般列隊,只不過他們除了照看後路以外,還要向兩邊分散謹防側翼,中軍中的一部分士卒便開始了伐木造營。

蘇軾翻身下馬,他雖然不會參與伐木挖坑之類的重活,但卻要時刻觀察軍中的動向,以達到最高的效率,這也是出自官家手札之中的要訣,效率乃是軍隊的生命。

效率這個詞很有意思,軍隊要有作戰效率,朝廷要有辦公效率,商賈要有經濟效率,等等,蘇軾覺得極好,常常記在心中。

於是背嵬軍的安營紮寨便成了蘇軾提高效率的試驗品,專門的人負責專門的工作,嚴謹挑選,於是便有專人負責伐木,專人挖坑,專人營造,所有的一切都彷彿在同一時間進行,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楊懷玉悄然摸到蘇軾的身邊偷看他手中的小冊子:“這便是官家的學問?”

蘇軾隨手合上望直勾勾盯着手札的楊懷玉道:“你該坐鎮中軍以防萬一…………”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