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

邏些城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個人穿着大食衣服的人出現在了城門口便被攔下,誰也不明白爲何會有一個大食人來到高原之上的邏些。

這裡雖然是吐蕃的國都,但卻並沒有多少外族,甚至連漢人都沒有,當初角廝羅爲了穩定人心,並沒有把邏些城中遺留下來的漢人給抓捕起來或是殺掉。

相反而是讓他們繼續在邏些城中安居下來,不光如此還給了他們相當不錯的保障,只需要多繳納一些稅收就好。

在角廝羅看來,把這些漢人留在身邊能有不錯的好處,最少讓世人覺得他是一個仁慈的贊普,並且戰爭是大宋最先挑起來的。

但大食人的出現就顯得有些怪異了,當然這個不可能是大食人,作爲精明的商賈,大食人對方向和道路的瞭解遠超吐蕃人。

這個大食人便是仁欽桑波派往大宋的密諜,此時的他心中極爲慶幸,居然能從那麼多的宋軍圍剿之下突出重圍,但此時的他也充滿了恐懼,近百人的密諜到現在只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這在吐蕃人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當然他也帶回了重要的消息,宋軍確實在青海路集結,而且不是操演極有可能是一場對吐蕃的進攻!

能得到這樣的消息,已經是天大的不容易,於是這個名叫剛切的年輕人成爲的吐蕃的英雄,他帶着邪惡漢家王朝的消息歷盡千難萬險返回吐蕃,成爲所有密諜中唯一一個把消息帶回來的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歡欣鼓舞,在吐蕃人看來宋軍再多也不怕,因爲高原的天塹不是那麼容易逾越的。

即便是適應了青塘的氣候又如何?越是往高原上走,這道無形的天塹越明顯,宋人能在青塘遊弋卻不能深入吐蕃。

對於高原,吐蕃人有着相當高的自信心,在他們看來,這是漢人不可跨越的屏障,即便是宋軍有人能上得了高原,但大部分人都難以適應,戰力必會大減。

便是瞭解大宋的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兩人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在他們看來宋軍來的越多越好,這樣便能做大程度上的削弱宋軍的兵力。

三十萬人的大軍從青海路出征,必定會沿途散開,分爲三路大軍,每路十萬人的大軍還會繼續分散開,成爲更小的作戰力量,這就是漢人的用兵之法。

但三十萬大軍最大的問題不在別處,而是在於糧草供給之上,角廝羅在失去青塘之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宋軍追擊不出百里便退回去了,其根本原因在角廝羅看來便是糧草補給跟不上。

到了高原,竈火已經做不熟食物,餅子,饅頭,包子,甚至是糙米飯都做不熟,宋軍的糧草必然會出現大問題。

自己用土地換取時間自然是明智的,眼瞧着宋軍的戰線被拉長,角廝羅甚至都能笑出來。

只要宋軍距離邏些城的腳步越近,那宋軍的補給線便會變得越長,到時候派出騎兵襲擊宋軍的運糧車隊,宋軍在斷了糧草的情況下能撐的了多久?

即便是宋軍派出一部分的戰力保護運糧的車隊,但長路漫漫,大軍所需衆多,豈能是保護得過來的?

角廝羅的戰術相當成功,他的想法也讓趙禎有些難辦,畢竟宋軍的強大需要大量的後勤保障才能發揮出來。

用空間換取時間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衡宋軍的作用,也正事因爲如此,趙禎才放棄從青海路用兵直逼邏些城的打算。

要想消滅吐蕃,最基礎的便是滅掉角廝羅政權,擒賊先擒王,這是漢家祖先毀滅一個文明的最好辦法。

吐蕃人在高原上生活的時間很長,但真正統治的時間卻並不久遠,大一統的時代甚至只有短短兩百餘年的吐蕃王朝。

吐蕃人是由多個高原民族組成的,這一點和漢家文明有些相同又有些不同,漢家文明中漢人做爲了主體,不斷的同化和容納其他外族,使得他們也變成了漢家百姓。

而吐蕃人卻並非如此,他們之間的隔閡與區別一目瞭然,互相之間沒有歸屬感,甚至因爲高原上資源的問題互相都有矛盾。

角廝羅建立起的統一王朝使得這些人放下成見,合併在了一起,但這並不是趙禎想要的,紛亂的吐蕃反倒是有利於大宋的統一和管理。

吐蕃人因爲獨特的原因無法大規模內遷,這是一件稍顯麻煩的事情,只能把吐蕃人留在他們的高原上。

而這樣一來就要增加大宋的管理成本,在吐蕃大規模駐軍可不是一件好事,對吐蕃人不利的同時,對大宋管理吐蕃同樣不利。

趙禎從一開始對吐蕃的設想便是利用分而劃之的辦法,通過思想和貿易,通過中央派遣官員的改造來使得吐蕃安定下來。

光靠武力是決絕不了所有問題的,除非趙禎能夠下手,讓大軍把高原上的所有吐蕃人驅逐出吐蕃,或是全部屠殺。

但這樣的事情趙禎又做不出來,極端主義的代價便是讓大宋的四周出現一羣隨時打算報復的人。

這不是明智的選擇,趙禎用兵都是一攬子工程,絕不會把戰爭當作簡單的作戰來處理,更不是爲了宣揚國威來做。

相反趙禎出兵高原最重要的戰略考量便是爲了節省大宋在西面的駐守兵力,這不是爲了增加大宋的負擔,而是在“減負”。

用兵需要時間,青海路所發生的一切都會成爲吐蕃人的巨大壓力,無論他們承認與否,大宋對吐蕃用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眼下的一切不過是開始而已,青海路的軍隊調動已達三十萬人,這個數字對與吐蕃人的壓力不言自明。

而另一邊身處四川路的趙禎卻在和王韶兩人面對沙盤進行推演,吐蕃大部分地區的沙盤早早就在黑手的配合下製造出來,格物院的匠人手藝毋庸置疑。

山川河流,森林湖泊,道路關隘都在沙盤上被呈現出來,插滿了各種各樣旗幟的沙盤,在趙禎和王韶的眼中便已經是一座戰場。

王韶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何時從成都府出兵,但趙禎卻死死的掐住時間不放,在趙禎看來眼下還沒到出兵的時候,青海路的動作還不夠大,也不知道蔡伯準備的怎樣了,正真能夠決定出兵時間的人是他………………

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
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