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

邏些城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個人穿着大食衣服的人出現在了城門口便被攔下,誰也不明白爲何會有一個大食人來到高原之上的邏些。

這裡雖然是吐蕃的國都,但卻並沒有多少外族,甚至連漢人都沒有,當初角廝羅爲了穩定人心,並沒有把邏些城中遺留下來的漢人給抓捕起來或是殺掉。

相反而是讓他們繼續在邏些城中安居下來,不光如此還給了他們相當不錯的保障,只需要多繳納一些稅收就好。

在角廝羅看來,把這些漢人留在身邊能有不錯的好處,最少讓世人覺得他是一個仁慈的贊普,並且戰爭是大宋最先挑起來的。

但大食人的出現就顯得有些怪異了,當然這個不可能是大食人,作爲精明的商賈,大食人對方向和道路的瞭解遠超吐蕃人。

這個大食人便是仁欽桑波派往大宋的密諜,此時的他心中極爲慶幸,居然能從那麼多的宋軍圍剿之下突出重圍,但此時的他也充滿了恐懼,近百人的密諜到現在只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這在吐蕃人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當然他也帶回了重要的消息,宋軍確實在青海路集結,而且不是操演極有可能是一場對吐蕃的進攻!

能得到這樣的消息,已經是天大的不容易,於是這個名叫剛切的年輕人成爲的吐蕃的英雄,他帶着邪惡漢家王朝的消息歷盡千難萬險返回吐蕃,成爲所有密諜中唯一一個把消息帶回來的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歡欣鼓舞,在吐蕃人看來宋軍再多也不怕,因爲高原的天塹不是那麼容易逾越的。

即便是適應了青塘的氣候又如何?越是往高原上走,這道無形的天塹越明顯,宋人能在青塘遊弋卻不能深入吐蕃。

對於高原,吐蕃人有着相當高的自信心,在他們看來,這是漢人不可跨越的屏障,即便是宋軍有人能上得了高原,但大部分人都難以適應,戰力必會大減。

便是瞭解大宋的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兩人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在他們看來宋軍來的越多越好,這樣便能做大程度上的削弱宋軍的兵力。

三十萬人的大軍從青海路出征,必定會沿途散開,分爲三路大軍,每路十萬人的大軍還會繼續分散開,成爲更小的作戰力量,這就是漢人的用兵之法。

但三十萬大軍最大的問題不在別處,而是在於糧草供給之上,角廝羅在失去青塘之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宋軍追擊不出百里便退回去了,其根本原因在角廝羅看來便是糧草補給跟不上。

到了高原,竈火已經做不熟食物,餅子,饅頭,包子,甚至是糙米飯都做不熟,宋軍的糧草必然會出現大問題。

自己用土地換取時間自然是明智的,眼瞧着宋軍的戰線被拉長,角廝羅甚至都能笑出來。

只要宋軍距離邏些城的腳步越近,那宋軍的補給線便會變得越長,到時候派出騎兵襲擊宋軍的運糧車隊,宋軍在斷了糧草的情況下能撐的了多久?

即便是宋軍派出一部分的戰力保護運糧的車隊,但長路漫漫,大軍所需衆多,豈能是保護得過來的?

角廝羅的戰術相當成功,他的想法也讓趙禎有些難辦,畢竟宋軍的強大需要大量的後勤保障才能發揮出來。

用空間換取時間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衡宋軍的作用,也正事因爲如此,趙禎才放棄從青海路用兵直逼邏些城的打算。

要想消滅吐蕃,最基礎的便是滅掉角廝羅政權,擒賊先擒王,這是漢家祖先毀滅一個文明的最好辦法。

吐蕃人在高原上生活的時間很長,但真正統治的時間卻並不久遠,大一統的時代甚至只有短短兩百餘年的吐蕃王朝。

吐蕃人是由多個高原民族組成的,這一點和漢家文明有些相同又有些不同,漢家文明中漢人做爲了主體,不斷的同化和容納其他外族,使得他們也變成了漢家百姓。

而吐蕃人卻並非如此,他們之間的隔閡與區別一目瞭然,互相之間沒有歸屬感,甚至因爲高原上資源的問題互相都有矛盾。

角廝羅建立起的統一王朝使得這些人放下成見,合併在了一起,但這並不是趙禎想要的,紛亂的吐蕃反倒是有利於大宋的統一和管理。

吐蕃人因爲獨特的原因無法大規模內遷,這是一件稍顯麻煩的事情,只能把吐蕃人留在他們的高原上。

而這樣一來就要增加大宋的管理成本,在吐蕃大規模駐軍可不是一件好事,對吐蕃人不利的同時,對大宋管理吐蕃同樣不利。

趙禎從一開始對吐蕃的設想便是利用分而劃之的辦法,通過思想和貿易,通過中央派遣官員的改造來使得吐蕃安定下來。

光靠武力是決絕不了所有問題的,除非趙禎能夠下手,讓大軍把高原上的所有吐蕃人驅逐出吐蕃,或是全部屠殺。

但這樣的事情趙禎又做不出來,極端主義的代價便是讓大宋的四周出現一羣隨時打算報復的人。

這不是明智的選擇,趙禎用兵都是一攬子工程,絕不會把戰爭當作簡單的作戰來處理,更不是爲了宣揚國威來做。

相反趙禎出兵高原最重要的戰略考量便是爲了節省大宋在西面的駐守兵力,這不是爲了增加大宋的負擔,而是在“減負”。

用兵需要時間,青海路所發生的一切都會成爲吐蕃人的巨大壓力,無論他們承認與否,大宋對吐蕃用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眼下的一切不過是開始而已,青海路的軍隊調動已達三十萬人,這個數字對與吐蕃人的壓力不言自明。

而另一邊身處四川路的趙禎卻在和王韶兩人面對沙盤進行推演,吐蕃大部分地區的沙盤早早就在黑手的配合下製造出來,格物院的匠人手藝毋庸置疑。

山川河流,森林湖泊,道路關隘都在沙盤上被呈現出來,插滿了各種各樣旗幟的沙盤,在趙禎和王韶的眼中便已經是一座戰場。

王韶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何時從成都府出兵,但趙禎卻死死的掐住時間不放,在趙禎看來眼下還沒到出兵的時候,青海路的動作還不夠大,也不知道蔡伯準備的怎樣了,正真能夠決定出兵時間的人是他………………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