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

劉渙煎迫角廝羅的起因趙禎知道,他也理解劉渙這麼做的原因,即便是一張老臉不要了,也要把青塘和角廝羅逼到大宋的對立面去。

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但趙禎卻依舊認爲劉渙太過愚蠢,這麼重要的事情居然不向上通報,不明白上面的意思就自己擅作主張。

這樣一來雖說劉渙一個人揹負起污名,可這件事完全不需要他的犧牲,這樣做毫無意義,也是多此一舉。

趙禎作爲一國之君難道不知道考慮青塘所帶來的威脅?

最重要的是上下君臣之間的信任和理解,趙禎仔細回顧之後便發現,現在大宋君臣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從一開始他就把臣子看作是和後世一樣的存在,可事實上他們與公務員之間的差距相去甚遠。

在古代的政治體系中,君臣關係是一個類似於紐帶作用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卻真實存在。

帝王一個眼神,一個念頭,一句話都會給臣子闡明一些道理,而臣子不單單是管理國家的工具,更是要揣摩上意,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積極反映。

趙禎努力打造的朝堂更爲類似於後世,所有人的一切都被安排好,文臣武將手中並沒有多少的自主權,最多便是把想法通過奏疏的方式向趙禎反應。

於是大宋的政治氛圍和以往都不太一樣了,有了趙禎這位聖君之後,朝堂上下許多朝臣都把問題交給了中樞,而中樞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推給皇帝。

人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都被放棄掉,這其實是做臣子的悲哀,朝中六部的相公不是沒看到這個問題,但他們擔心自己太過進取,最終會讓皇帝懷疑自己是在對權利的追逐。

趙禎恍然大悟,其實是自己把劉渙變成眼下這個奇怪的“政治動物”,大宋的政治體系並不完美………或者說原本的體系是不錯的,可到了自己手中就變得殘缺不全。

大宋的政治環境一直都不錯,不因言治罪,不因改革而掉腦袋,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政治環境?

多少的名臣名相都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出現的,可最終被趙禎自己一手敗壞,這是個不好的事情,過猶不及的道理被他忘記了。

強大的皇權以及日益勢微的相權使得原本安定祥和的政治環境不復存在,趙禎不斷的打擊文官體系,使得文官已經不敢忤逆他的任何旨意。

原本的聖旨要從中書門下發出纔算是真正的旨意,而中旨這種原本不受官員們待見的東西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權威。

這是一種倒退,事實上出自中書門下的旨意才能算是正事的聖旨,而非從禁中發出的中旨。

劉渙一事讓趙禎憤怒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眼下種諤兵進青塘,種世衡這位老父從神都城千里救援,這一切的一起都事出大宋現在的政治制度。

越是對權利劃分的細緻,越使得使用者謹慎,這原本是好事,可一個國家所需要的不光是謹小慎微的朝臣,還需要有拳拳報國之心的直臣,諍臣。

經過劉渙之事,趙禎猛然發現朝堂上的直臣,諍臣越來越少,即便是包拯都打算頤養天年不過問朝政。

大宋進入治世不假,可還沒到朝臣們閉口不言的時候,這麼一想趙禎忽然覺得渾身冰涼,他忘記了一點,大宋的朝臣都是敢於直言上諫。

即便是面對高高在上的皇權他們也不怕,甚至擔心力度不夠,無懼任何壓力和權勢,這纔是大宋文臣們的風骨。

現在,風骨不在,各個力求自保,爲的是什麼?

而這一局面也導致上下之間,君臣之間的思想阻隔,也纔會出現劉渙這般的固執和範大勇的慘事。

人無論做什麼時候都要爲自己負責,而趙禎明白,自己對文臣的過多限制和分權使得現在的自己嚐到了苦頭。

但對於分割相權之事趙禎並不後悔,前朝宰相只有一人,這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宋自開國後太祖不光撤去了朝堂上的凳塌,還把相權進一步的劃分。

三司的計相,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等等這些就是相權劃分的結果,於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利不存在了。

到了趙禎這裡進一步劃分相權,中書門下平章事變成了宰執,而參知政事的數量極具擴大,樞密使變成知參謀兵事,一系列的變動使得相權被打散。

現在大宋的宰執權利比中書門下平章事要小,但卻比參知政事大,所以朝中依舊以宰執爲首。

趙禎忽然笑了,他知道爲何劉渙會成功,爲何朝堂之中沒人去提醒劉渙,原來這一切其實都是朝臣以及相公們在給自己這個大宋皇帝呈現一種想要的結果。

現在看來,劉渙想要在當下的政治制度中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單單是文書的出處,以及各部之間的配合就要有相當權利的人在其中幫忙。

這根本就無法追究,一旦追究起來,怕是大宋的半個,不,大半個朝堂都拖不得干係。

說到底也是自己的不對,趙禎也就不打算在去追究誰的責任了,眼下最好的事情就是種世衡能在種諤發動總攻之前趕到寧夏路。

大宋和青塘之間終有一戰,但還不到時候,種諤若非是個傻子就不會冒冒失失的進攻青塘。

如此一來種世衡還有時間,他此去青塘就不是支援種諤的,而是儘量避免和青塘的戰爭,若是戰爭開始也要儘量的把出征的三萬西軍帶回來。

想通了一切,趙禎就不再糾結,錯了就是錯了,再去苦惱和悔恨沒有任何作用,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當然,自己是有錯,可劉渙以及朝中的袞袞諸公也有錯,趙禎最討厭的便是拐彎抹角的說話。

“三才吩咐下去,明日早朝過後,相公閣臣全部留於紫宸殿對奏!”

“奴婢遵旨!”

三才瞧見官家的臉色突然變好了,心中跟着歡喜的同時也有些疑惑,爲何官家不在此時降罪於劉渙?

他哪裡知道,趙禎不是不降罪劉渙,而是要讓朝臣們自己把劉渙的罪名給定下來!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