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

范仲淹和狄青兩人從頭巡查到尾,但唯獨在靠近車廂中部的時候從邊上繞道走了,這時候他們都不想去接觸天家的幾位。

皇后對太子的責罵聲總是能隱隱約約傳出來,在這精心打造的車廂中還能傳出來,可見是動了多大的肝火和怒氣。

但有訓斥就是好事,說明她和陛下還在乎太子,范仲淹心中稍稍安定,作爲文臣之首的他必須保住太子,保住大宋的嫡長子繼承皇位。

望着邊上一句話也不說的狄青,范仲淹捅了桶他:“漢臣今日言語頗少,只是對車中武將囑咐交代幾句,所謂何故啊?”

狄青笑了笑:“漢臣性子直,說話常常不知輕重,官家囑咐漢臣,若是不知該如何說,便索性不說,也比說錯了強,沒人會故意難爲漢臣!”

范仲淹挑了下眉頭,隨即哈哈大笑道:“好你個狄漢臣!如今端是圓滑起來了!好一個不會說就不說,還真將了老夫一軍!”

說完便拉着狄青的胳膊,指了指中間的車廂,表情嚴肅的說道:“太子之事你可知道?莫要再這裡誆騙老夫,且說說你的見地!”

“天家之事乃是陛下的家事,漢臣不敢,也不會評論。”

“錯,漢臣大謬矣!天家之事便是天下之事,何況此次還真的是朝政之中發生的,太子外放的官員之中就有你參謀院的人,難道和你就沒有關係?”

狄青微微點頭道:“此話不錯,但李耀族就是貪沒軍餉被查處,軍中也對他貪沒一案重查,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漢臣覺得太子單單判他流放還判的太輕了。若是讓官家處置,必然梟首軍中!”

范仲淹長嘆道:“漢臣能如此公證,老夫佩服!你我如今在朝中搭班,各率文武官員,對官家負責,切不可有一絲懈怠,否則難以服衆,更讓官家失望。”

說完他老範便走了,走的時候鬆了一口氣,而狄青卻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范仲淹只不過不想讓自己對太子施壓而已,別說是武將,便是整個軍中對太子的所作所爲都頗爲不滿。

他是太子,是官家失蹤後的軍中最高統帥,在那個時候不拿出太子的魄力來,居然還一板一眼的整頓全軍,固守六種城,實在是丟了官家的顏面。

軍中的男兒就是如此,只要你符合他們對熱血男兒的標準,就會自然的和你親近,官家便是如此,得到了全軍上下的愛戴,將士們也願爲官家效死命,而太子卻差的太遠,將士們反而是對魏王頗爲親近。

這還都算不得什麼,畢竟他是太子,但回京之後對軍中將士嚴查這就有些公報私仇了,你是太子改變不了,可軍中將士卻是心中有數的,可以選擇喜歡或是不喜歡你。

軍中誰不知道李耀族之所以貪沒乃是因爲他把貪沒的錢財給了戰死將士的家屬,那些人的軍功簿遺失了,若是沒有軍功,回家之後豈能安生?

軍中給了證詞,甚至給了證物,但都沒有得到重視,太子反而是極力的抓着貪墨一事大做文章,他李耀族是西征的前鋒將軍,若是沒有他,神衛軍那堅持那麼久?

一個救了你弟弟的人,難道就如此不受待見?

軍中將士稍稍親近魏王便受到如此打擊?說實話連狄青都瞧不上趙旭的作法。

但他知道,官家一直堅持“立嫡以長不以賢”,爲的就是避免皇權的爭奪,雖然心中不舒服,可狄青知道自己還是應該支持趙旭,所以他在范仲淹面前把一切都說的很清楚。

只要他趙旭還沒有坐上皇位一天,大宋的軍隊便是終於官家的,其他的任何人休想動用軍權,這是狄青和參謀軍事院中所有武將對趙禎發的誓,也是軍中將士刻進骨頭裡的話…………即便是太子皇后也不行。

范仲淹走了一會又回來了,這一次他拉着狄青進入中間的車廂,內侍陳彤在邊上親自爲他們開門:“聖人等候二位多時了!”

狄青知道,麻煩來了!不過還好,有他范仲淹在,也不會有自己什麼事,反正太子和皇后不可能現在動用軍權。

雖然趙禎提倡文武平等,但狄青依然是在范仲淹的身後進入的車廂,寬敞的車廂中,中宮皇后一臉怒容的盯着跪在地上的太子,瞧見范仲淹和狄青進來,臉色立刻春暖花開。

“兩位相公都來了,速速坐下,這車廂不比宮中,晃動的厲害。”

兩人對視一眼,連道不敢,太子還在地上跪着呢!誰敢坐下?

王語嫣也沒有強求,而是望着趙旭道:“兩位相公都來了,你也起來吧!要跪也去跪你父皇,跪在母后面前可沒用。”

趙旭顫顫巍巍的起身,向范仲淹和狄青行禮後,便進入車廂的內門,這下車廂才恢復了平靜,也讓范仲淹和狄青兩人稍顯自在。

“陛下此次不回京,卻要在木蘭圍場舉行秋獮,本宮知曉陛下生着氣,打算用秋獮之事肅清朝堂,雖然沒有明說,可本宮知道,陛下這是在爲北伐做打算!”

范仲淹和狄青對視一眼,同聲道:“聖人英明!”

王語嫣苦笑一聲:“英明?現在朝中臣子怕是早已把本宮和商賈聯繫到了一塊,背後不知有多少流言蜚語嘞!”

范仲淹忽然拜下:“臣斗膽詢問聖人一句,聖人可是和那些商賈或是外戚有所沾染?!”

突如其來的問話,讓狄青徹底呆住,這種話如何能宣之於口?再說,皇后能說真話嗎?

王語嫣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反問道:“範相公此言何意?!”

范仲淹露出坦然的表情道:“臣的話其實很清楚,只要您並沒有沾染其中因果,陛下定然知曉,您無需擔憂,若是您沾染了,事情也就是陛下說的算,我等亦無話可說。”

狄青忍不住在心中給范仲淹豎起大拇指,暗自誇讚一句:老範高明!隨即跟着拜倒:“還請聖人相告!”

王語嫣望着拜倒在地攤上的兩人忽然展顏一笑,這一笑反而讓范仲淹和狄青兩人都愣住了。

“本宮自然和商賈毫無干系,爾等起來吧!其實此事官家早已知曉,且發了急腳遞給本宮,讓本宮在宮中不可妄動,裝作不問,不知,爲的就是考校太子如何表現,否則你們覺得本宮會蠢到太子犯下如此大錯之後才訓斥他?”

不知爲何,范仲淹和狄青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不是放心,而是脖後梗的汗毛先豎了起來,這大宋的乾坤日月,實在是手段高明,把所有人都繞了進去!

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
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