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

張儉稍稍點頭後又搖頭道:“此次老夫前來雖是面見大宋官家,但還有一事請狄帥應允!我大遼雖然是一時受挫,但十三萬大軍依然使得大同府固若金湯,如若宋軍攻城必會兩敗俱傷。故張儉望狄帥稍後,暫緩攻城,待老夫面見官家之後再做定奪如何?”

狄青被張儉的話驚呆了,這老倌難道是瘋了不成?居然會提出如此比切實際的要求出來,簡直是完全沒有頭腦。

“左丞相說笑了,大軍壓境如山如林勢不可擋,用兵之道乃兵貴神速,戰機稍縱即逝豈能拖延?更何況我大宋十萬兵甲列陣白登山,克奉義,大同,如探囊取物。左丞相此請狄青萬萬不能答應。”

張儉知道狄青不會輕易答應自己的條件,但既然如此張儉再次價碼道:“狄帥既然如此,那不妨稍等片刻,馬上便會有探馬來報。”

狄青將信將疑的望着張儉,也不知他現在葫蘆裡買的是什麼藥,但盞茶的功夫便有軍卒來報,狄青更加驚奇,待出帳之後便聽來人道:“啓稟大帥,遼軍十萬兵馬齊出,以至奉義城外!”

“什麼?!”

狄青很驚訝,沒想到張儉的底牌居然是這個,十萬大軍壓近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現在看來只能看看張儉是如何說的,但要是要求過分,大宋的十萬大軍也不怕他契丹人!

進入帳中,狄青輕笑道:“怎麼難道左丞相以爲這十萬大軍便可使我狄青望而卻步?說實話狄某還真是沒昂在心上,經鴛鴦泊一戰,你遼朝皇帝戰死,軍卒士氣已散,即便是上了戰場也不是我大宋甲士的一合之敵!”

張儉笑了笑道:“狄帥可莫要說如此鑿鑿之言,真要較量起來誰勝誰負還不可知,老夫不要別的,只要狄帥許我三日之功,等老夫面見官家之後便可,待到那時,你狄青即便是率領大宋甲士盡出也無妨,畢竟不過是三日之功不是嗎?老夫面見官家可是有要是,這將會給宋遼之間帶來轉機也說不定,狄帥三思!”

狄青被張儉的話說動了,如今確實如張儉所說,遼朝十萬大軍傾巢而出,即便是大宋兵甲之利也佔不了便宜,如若真如張儉所說,宋遼之間還會有所轉機,那便再好不過。

再說,大宋依託白登山之地勢,居高臨下迎擊來犯之敵,即便是遼人有所謀算也不會得逞,最主要的是狄青不想攙和到政治之中,特別是兩朝之間的政治更是波雲詭譎,稍有不慎甚至會遭到文臣彈劾。

“既然如此,那本帥便等你三日,但如若遼朝兵鋒來犯,大宋也不會坐以待斃!必當傾兵而出橫掃大同府!”

張儉笑道:“如此甚好!時不我待,不如現在狄帥就安排甲士送老夫面見官家可好?”

狄青點頭道:“理應如此。”

看着依舊是坐着牛車離開的張儉,狄青心中奇怪,張儉說有所轉機,這有點讓狄青想不通,難道遼朝會放棄燕雲之地不成?稍稍搖頭,狄青便把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拋之腦後,遼人怎麼可能放棄燕雲?

且不說爲了燕雲遼朝投入多少,單單是遼皇戰死在這裡便使得遼人不會善罷甘休,豈能拱手送與大宋?張儉此行一定還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既然如此只能等官家遣使而來了。

張儉坐在牛車踹了前面駕車的書童一腳,這個孩子完全被大宋的甲士嚇到了,說實話,這也是張儉第一次如此靜距離的觀察大宋的騎兵,如果以前說大宋的騎兵可以媲美大遼的契丹勇士張儉是絕不相信的,但眼見爲實之後,他不得不承認大宋的騎兵之彪悍不弱於大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馬具甲不說,單單是馬背上的馬甲就足夠晃眼,甚至比大遼契丹勇士身上的盔甲材質還要好,張儉看的相當眼紅,馬上騎士的盔甲更不用說,澤光發亮的彷彿能刺瞎人的眼睛,完美的曲線和高高的立領足以顯示它優越的防護性能,這便是所謂的大宋板甲了吧?

每個騎士身上的都帶着長長的馬槊,這東西可不是尋常的兵器,乃是戰場上數一數二的神兵,這個起源於漢朝的神兵興起與騎兵爲主的戰爭時代,魏晉,隋唐都有相當大的發展,而他的製作確實相當複雜和考究,也只有大宋這樣財力豐厚的王朝纔會用他大規模的裝備騎兵。

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如同一把寶劍,仔細觀察之下張儉發現大宋的槊刃甚至有八面之多,如同漢劍一般,長長的槊身更是發揮了它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必定一擊而破。

這不禁讓張儉想起南朝的梁簡文帝,此人風流瀟灑、文采斐然,甚至把制槊當做作詩,還專程做《馬槊譜序》:“馬槊爲用,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

但這戰場利器的馬槊也有缺陷,它的成本實在太過昂貴,且費時而且繁複,失敗機率高,耗費大,一杆槊使用以及廢棄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強弓。

即便是大遼全盛時期也拿不出錢用過馬槊的費用,可現在大宋騎兵的手上卻人手一把,剛剛張儉在離開大宋軍營之前悄悄的看了看,基本上所有的騎兵馬鞍上都配有一柄長長的馬槊,這樣奢侈的武器裝備讓張儉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高大威武的騎兵,鋥亮的板甲,鋒利的馬槊,還有一柄大宋獨有的棘輪弩背在身後,這樣的裝備即便是陛下在世時組建的鐵林軍都遠遠不能相提並論。

最重要的是大宋的軍馬,張儉身在遼朝,見過的寶馬良駒不計其數,但大宋的軍馬卻是少見,它們頭形獨特,尾巴高聳,聰明、活躍及富有耐力,大量裝備騎兵乃是上上之選。

有了這些東西,即便是大宋的騎兵的馬上功夫不如契丹勇士,但也能用這些裝備來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一塊連在頭盔上的面甲放下,黑洞洞的雙眼連張儉自己看了都有些發涼何況趕車的書童?

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
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