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

四民的爭論在朝堂中彷彿成了重要的話題,被上升到了江山社稷的高度,甚至連民間百姓,仕林都被捲入其中。

顯然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只有在四民之列的人才會高談闊論,甚至相互排擠,這是趙禎所沒想到的事情,宋人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居然這麼的在意。

也沒辦法不在意,士農工商把天下百姓化爲四等,每一個階級都會有他們的階級利益,當然要爭上一爭。

如今的大宋商賈已經算不得四民的最末,商人的子弟可以參加科舉,可以入朝爲官,這就大大的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而工匠只要有一副靈巧的雙手,能創造或是改善工廠中的工具就會成爲商賈乃至官員的座上客。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的四民該怎麼排序呢?

陽光照射進巍峨的大慶殿之中,在廊柱之間留下了一大塊陰影,蔡伯俙跪在地上一言不發,四周是官員的指指點點。

“蔡伯俙也太放肆了,居然敢上《四民皆子民疏》,這是要把士農工商的地位都擡的一樣高啊!如此一來還有什麼清貧貴賤之分?天綱五常還要之何用?”

“可不是!但這還是要看官家的意思,官家向來是對蔡伯俙恩寵有嘉,說不定還真的能被他欺瞞過去!”

“這就需要我輩中人站出來,爲大宋去除奸佞,以正朝堂!”

“董御史說的好!不愧是諫臺彰憲,端是一副赤膽忠心!”

四五品的官員在自說自話,而兩府的相公們則是閉口不言,他們怎麼能瞧不出蔡伯俙今天的這齣戲是官家指使的,昨日在後苑中的事情他們多少也知道些,皇后娘娘召集各家女眷飲宴,宴席上可是說了不少佛道兩門的話,其中好換參半。

但是就是這好壞參半就說明官家的心思,看來官家要動手對佛道兩門進行整治了,誰不知道官家對佛道兩門都不是很待見,道門還要好一點,官家只是厭惡他們裝神弄鬼,而對佛門卻是厭惡至極。

別說是趙禎,就連王曾這個本來篤信佛教的人都開始排斥僧人,更別說正直的魯宗道了。

可他們也是看過蔡伯俙的四民疏的,其中把士農工商提升到一個高度,這未免有些過了,官家是絕不會同意的,這小子還是不知道上疏的要旨,有的放矢才能正中目標,這樣的萬箭齊發效果反而事倍功半嘛!

“陛下臨朝!”

隨着三才的呼喝,羣臣躬身施禮,禮畢而立規規矩矩,站班的隊伍中也沒了對蔡伯俙的口誅筆伐。

趙禎坐在御座上瞧着地上的蔡伯俙,這小子怕是受了不少的委屈,一張微胖的臉憋得通紅,上面寫滿了無辜和不服。

微微一笑:“今天倒是出了一件奇事,諸位卿家可知是什麼?”

魯宗道微微皺眉出班道:“官家,蔡伯俙任三司度支副使雖然不用上朝,可他前來也無可厚非,必有是要事稟報,陛下以其爲嬉戲不妥也!”

這是自己給自己挖坑,沒想到魯宗道年歲越大越剛直了,連自己的面子也不給,這簡直是魏徵的翻版啊!

但趙禎還真是捨不得把他挪走,這樣的諫臣還是留下一個的好,多了自己不舒服,少了卻又沒了警示。

尷尬的笑了笑,趙禎看着蔡伯俙揶揄的眼神無奈說道:“魯參政所言甚是,是朕孟浪了,蔡伯俙你的《四民皆子民疏》朕已經御覽,你且對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說說。起來吧,莫要裝可憐,朕吃你這套,諸卿可不吃!”

蔡伯俙長舒一口氣,終於不用跪着了,即使膝蓋上縫了內襯也經不住在大殿上這麼跪,膝蓋都有些痠麻了。

“謝陛下,臣昨日假寐,突然想起陛下聖言:法無長法,瞬間如醍醐灌頂輾轉反側,確實如陛下所說,十年前之法到今日已不得擅用,何況幾百年前的舊法?

臣追根溯源,發現四民之論乃是最早出現在《春秋穀梁傳》中,此乃儒家經典,與《左傳》《公羊傳》同爲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卻也是時過境遷頗爲不妥……”

小胖子的話顯然是觸及到了士大夫的禁忌,連宋綬都出來反對:“豈有此理!蔡伯俙你休得妄言,儒家典籍怎麼就古法不得今用了?當初爲師教你的儒家經典都成了廢物不成?!”

宋綬上來就給蔡伯俙致命一擊,作爲老師有理有據的反對學生,這幾乎是鐵定的敗局。

可趙禎相信蔡伯俙絕對會想到應對之法,果不其然,小胖子對宋綬以弟子之禮拜下:“宋學士所言甚是,但學生覺得儒家經典中的大道要傳承,時過境遷的學問要去除,這纔是傳承儒學的根本,陛下曾經說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趙禎身體一僵,蔡伯俙這王八蛋居然敢以自己的名義說出這樣的話,這不是在給自己拉仇恨嗎?

果然唰的一下,所有的朝臣都望向御座上的趙禎,大殿中一時間鴉雀無聲。

趙禎恨恨的瞪了一眼裝模作樣的蔡伯俙,輕咳一聲道:“朕確實說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話,但這是在完整傳承先賢之道的基礎上,只有完全繼承先賢的典籍才能順應時代的取其精華,只有懂得先賢的道理才能根據時下所需去其糟粕。”

趙禎的話讓羣臣們皺眉苦思,稍稍一想這個道理也是沒錯的。

“陛下聖明!古法今用的實例多得很,就如我大宋襲承盛唐之法一樣,雖然襲承卻有不少的變通,而爲何變通?乃是因爲當世的情況與唐不同,僅此而已!

如今我大宋的士農工商和春秋事情的士農工商一樣嗎?

不一樣就要制定出相應的四民地位,但在蔡伯俙看來,大宋的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都爲我大宋創造價值,都是我大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一來何別之有?官家理應如父親對待兒子一樣,個個平等纔是!”

蔡伯俙這套忽悠理論確實把一部分朝臣忽悠住了,兩府相公們默契的不插嘴,丁謂裝作沉思的樣子,王曾欲言又止,夏竦微微點頭……連魯宗道和宋綬都只是瞪了蔡伯俙一眼而不說話。

他們都知道這是官家的意思,也是強國之道,因爲他們在朝會之前便接到了官家送來的奏疏,蔡伯俙的《四民皆子民疏》並且還有御批……

“強國直到莫不是百姓萬衆一心,四民之論阻礙之大尤爲可怖……望諸卿助朕!”

官家都把話說道這種地步了,誰還好意思反駁,就連魯宗道都是微微一嘆的不再說話,何況本就支持官家的丁謂等人。

兩府相公不反對,剩下的朝臣幾乎就沒有反對的聲音,御史中丞杜衍剛準備上前反駁卻被一旁的右諫議大夫呂夷簡拉住:“莫要自找麻煩,你看不出這是官家的意思嗎?”

杜衍還要再說什麼,卻見呂夷簡微微搖頭,長嘆一聲便不再說話,他清楚此時在殿上反駁官家確實不妥,但散朝之後的上疏是必須的,否則杜衍覺得自己對不起官家給的俸祿!

但杜衍不說不代表別人不會說,和諧的氣氛很快被打破:“起奏陛下!蔡伯俙之言乃是滅國之論!理應誅殺以震奸妄!”

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
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