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

楊懷玉率領的背嵬鐵騎一路廝殺,完全沒有手軟,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這是一種毀滅性的攻擊,甚至在敵烈部察覺並開始反擊之後也沒有停止和收斂,反而愈發的加快進攻的步伐了。

草原之廣闊,要想在草原上尋覓一支騎兵並非易事,擁有五萬人馬的背嵬軍在草原上就像捕魚兒海中的一條魚,敵烈部的騎兵一路追趕,可背嵬軍一路不停。

而在這時,敵烈部的可汗可也臺依舊能收到敵烈部的小族帳被宋軍屠滅的消息,一邊是追趕不上,一邊是不斷的受損,這樣的打擊讓可也臺鬱悶的快要發瘋。

顯然五萬背嵬鐵騎兵分兩路了,他們追趕的那一路只是誘餌而以,剩下的騎兵依舊在屠殺着草原上的敵烈部部衆。

恐慌的情緒在敵烈部的草原瀰漫開,所有人爲了自己和族人的安危都開始往河董城遷徙,在他們看來宋軍即便是襲擊也時襲擊分散在草原上的族帳而以,若是遷徙到了河董城,宋軍就拿他們沒辦法了。

這反而是在幫助宋軍,正發愁在草原上襲擊敵烈部族帳費事,沒想到敵烈部的人便如此配合的開始聚攏到了一起,河董城不過是有着低矮圍牆的城鎮而以,所謂的城防也不過是簡陋的弓箭和壕溝而以。

攻城和城防一直都不是草原民族的長項,相反他們更加擅長的是在草原上進行衝鋒作戰,現在他們放棄了長項,用短處和大宋較量,自然是必敗無疑。

事實上這也是敵烈部的無奈之舉,在可也臺看來,宋人的騎兵太過狡猾,難以尋覓不說還在這個時候分兵兩路不斷的襲擊分散在外的部衆,沒過幾天便有一個族帳消失在草原上,這樣的損失是他和敵烈部所不能承受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集中力量,尋找機會和宋軍正面決戰,他也不傻,當然不會和背嵬軍打一場城防戰,之所以把河董城作爲中心,爲的是減少部衆損失。

待宋軍出現之後,便開始草原上的決戰,他要殺光這些宋軍,要讓他們有來無回,要讓他們永遠的留在草原之上。

這段時間敵烈部損失慘重,從傳令的族人帶回來的消息,族中的長老便推算出了大概的損失,這個損失是可也臺所不能接受的,每每想到,心中如撕裂般的疼痛。

宋人的報復是如此猛烈,他甚至後悔當初羞辱大宋使者的行爲,這一行爲不光讓敵烈部損失慘重,更是動搖了他這個一族之長的地位。

族中的長老和智者已經開始指責他當初的過激舉動,若是不能擊潰宋軍,他在敵烈部中將會威信掃地。

現在的可也臺才知道什麼叫威信掃地,什麼叫四面楚歌,但真正的禍端纔剛剛開始,楊懷玉得到的旨意是屠滅整個敵烈部,不留任何活口…………

從戰爭開始的時候,雙方就站在了不平等的臺階上進行對戰,這一戰即便是宋軍拿不下河董城,無法消滅敵烈部也沒有太大的損失,相反敵烈部卻是存亡之戰。

一旦戰敗,後果便是整個敵烈部的消失,任何部衆都沒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滅族的威脅在每一個敵烈部智者和長老的心中徘徊,如同一座高山壓在他們的身上,戰爭的陰雲也讓敵烈部的部衆愁雲慘淡。

河董城中終於有了另一個態度,這些人是族中的長老和智者所組成的主和派,他們希望派出使者向大宋求和,認罪,讓宋軍停止對敵烈部的攻伐。

他們甚至願意歸附大宋,與之前的塔塔爾部一樣承認敵烈部的土地是大宋的疆土,以獲得自治的權利。

可也臺的家族極力反對,在他們看來必須和宋人血戰到底,必須要報復宋人的囂張和屠戮,到現在他們也認爲是大宋進攻敵烈部在先,而敵烈部沒有任何錯。

雙方之間的爭論並沒有影響使者的派出,敵烈部的主和派依舊向大宋派出了使者,表達了自己願意停戰的態度。

而楊懷玉在沒有接到聖旨的時候依舊在草原上屠戮着敵烈部的部衆,消滅一個又一個族帳,直道搜尋不到零散的族帳爲止。

宋軍的戰力真的讓敵烈部開始恐懼,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敵烈部便損失了半半之數,而宋軍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戰爭持續下去滅亡的只會是敵烈部。

河董城迫切的希望使者待會大宋皇帝的消息,而當他們的使者出現之後,得到的只有一句話,大宋皇帝需要敵烈部的可汗首級平息大宋的怒火。

於是一場在河董城中的陰謀和內戰爆發,可也臺的家族於其他敵烈部家族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一部分族人支援可也臺,而另一部分支援主和派的長老和智者。

隨着對可也臺的刺殺失敗,漸漸的河董城中的陰謀從暗處浮上水面,雙方之間開始了光明正大的廝殺,這一次沒有大宋騎兵的征伐,各個族帳之間的攻殺已經進入白熱化,甚至不是爲了榮耀和意義,而是單純的爲了自保。

混亂的局勢使得河董城分崩離析,楊懷玉在這個時候率領五萬背嵬鐵騎驟然而至。

三股勢力在河董城中交匯,直到這個時候敵烈部的人才恍然大悟,宋軍根本就沒有給他們機會,也不會給他們機會,所由敵烈部的部衆都遭到了宋軍的擊殺,毫不留情。

小小的河董城中血流成河,除了一部分契丹人早早的躲進事先準備好的堡壘之中,其他人無人倖免,盡數遭到了宋軍的屠戮。

城中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遭到了背嵬軍的擊殺,可以說任何活着的東西都沒能逃過屠戮的命運,城裡城外皆是如此。

契丹人躲在堡壘之中瑟瑟發抖,此時的他們纔看到宋軍猙獰可怖的一幕,這是多年來契丹人所不曾見到的,宋軍的騎兵強大宛如地獄修羅。

堅固的甲冑即便是承受了敵烈部的刀劍也無所謂,只能在上面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而以,而他們所面對的卻時宋軍鋒利的刀劍和馬槊,以及不知何處射出的弩箭………………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