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

八月初八,又是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也是趙禎御駕親征的日子,神都城的城牆上豎起了無數的紅色旌旗,大宋火德,崇尚紅色,鮮豔的大旗在風中飄揚仿若一層層的血浪。

趙禎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他還是遵照了禮部的規矩,祭了天地之後才準備出發。

他當然不是親臨前線去指揮衝殺的,坐鎮大軍的後方就好,如此一來士氣也被鼓舞,同時前線將士不用擔心他的安慰而小心謹慎,束手束腳以至貽誤戰機。

趙禎的親征事實上只是給大軍提高士氣,穩定軍心,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能更快的收到戰報如此而已,趙禎絕不會干涉各軍的作戰。

這是多年來他和武將之間的默契,皇帝以獨裁的權利干涉武將的正常作戰,這本身就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

皇帝只是皇帝,極少有能做到雄才大略又文武兼備的,這幾乎不可能,隋煬帝事實上也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很可惜他在征伐高句麗的時候獨攬軍權,最終也是征伐失敗。

放權事實上是一個帝王最難做到的事情,當你位高權重,當你萬萬人之上,當你獨裁的時候,多年養成的習慣便會不自覺的驅使着你去幹預權利。

趙禎知道這個習慣,也經常被這習慣左右,但他努力的去克服,因爲通過丁度的講史,他發現,有時候平庸的皇帝任用將才往往會獲得戰爭的勝利。

反而是那些雄才大略之主會在戰爭上栽跟頭,有時甚至是狼狽不堪,醜態百出。

爲何?當然是因爲他們自認爲自己有才能指揮軍隊,既然當了皇帝可不就是全天下都應該由他指揮嗎?

這時候,高高在上的君王就會忘記,皇帝也是一個職位,他即使權利再大也只是皇帝,並不能擔任將領的位置,有的根本就不具備良將的潛質。

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君王感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那些天資平庸的君王卻是恰恰相反,他們貴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會輕易的干涉將領的指揮,只要用人的當,往往會收到奇效。

趙禎便是如此,他不會干涉軍隊的日常事務,也不會對如何打仗指手畫腳,只是命令將領以什麼樣的速度前進,並且提醒他們注意補給,剩下的事情純粹是當一個“吉祥物”。

當然,在如何用兵這一方面還是需要由參謀軍事院的隨行參謀負責,這些人天生就是“紙上談兵”的,他們並非是庸才,恰恰相反各個都是戰術能手。

所謂的紙上談兵在這裡完全是褒義詞,意思是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通過不斷彙集的戰報,軍情,他們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推演,同時得出在什麼地方進行伏擊最合適。

主要的目的便是給帶兵的將領們提出建議,當然只是建議而已,至於將領們要不要聽從,決定權完全在他們自己手上。

參謀的作用只是信息處理,分析,更多的時候只是服務與趙禎一人而已,並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所以對待他們的客官意見,將領們也會有所考慮和採納,這樣也就夠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趙禎一直所提倡的,剛剛出了神都城之後,趙禎便利用最大的馬車改爲軍情室,即便是在路上他也要了解大軍的動向。

蘇軾作爲趙禎的“秘書”已經常伴帝王左右,蔡伯俙這貨也倒是機靈,準備找一個替死鬼出來,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放飛自我”了。

再說他以使者的身份抵達恆邏斯城與塞爾柱的使者談判,自然可以避過這場戰爭,但很可惜,趙禎的一張聖旨就把他找了回來。

送聖旨的人是趙禎的帶御器械,蔡伯俙想拖延也不成。

這場戰爭乃是大宋最重要的戰爭,趙禎打算把所有能力出衆的人都挑選出來,文武雙方都要出力,最後封賞的時候好酌情加官進爵。

這一次趙禎打算把塵封在歷史中的東西拖出來,建立功臣閣館。

唐時有凌煙閣,雖說位於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卻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既然唐太宗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衆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題字,時常前往懷舊。

那自己也要建立昭勳閣了,這本就是大宋的東西嘛,只不過把時間提前了一點。

說到底這種館閣就是爲了存放功臣的畫像,到時間命蘇軾的表兄文同作畫,蘇軾題字便可,這對錶兄弟的文化水平還是相當出衆的。

趙禎已經想好,這些進入昭勳閣的功臣以後都要配享太廟,也算是對趙家忠心耿耿的臣子,即便是去世了也要追加上去。

比如配饗太祖廟庭的趙普,便是一定要入的,再有便是寇準了,無論他做的好做的不好,有沒有存在感,他都是大宋的功臣,單單是澶淵之盟便算是給大宋王朝續命許久了。

剩下的人自不用說,能點的上名的就不在少數,趙禎覺得怎麼也要湊夠二十四個,也好比肩盛唐不是?

眼下這次北伐戰爭就是最好的時機,待北伐結束之後,大宋也算是徹底肅清宇內,如此一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情況下,當然要設立館閣紀念功臣了。

所以趙禎秘密的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沒事就往上增加名字,他甚至打算把丁謂和夏竦也列入其中,私德有損不算,就看看他們有沒有爲大宋的今天出力。

三才在邊上“入定”了,耷拉着眼皮也不知睡着沒睡着,蘇軾不斷的看着奏疏,同時按照上面的內容擺弄着佔據聖駕一大半的沙盤。

至於蔡伯俙,這貨怕是也該到了,趙禎忽然覺得,有時候外戚得勢並非都是他們自己爭權奪利,而是皇帝需要一個說話的人,外戚的身份恰恰附和這一點。

比如現在,趙禎有些話不適合對被人說,但對蘇軾說卻完全沒有問題,他是外戚,本就沒有了進入昭勳閣的機會,但卻能在將來配饗自己的廟庭。

“朕打算設立功臣館閣,名曰昭勳閣,以二十四功臣爲基,也讓他們配饗太廟。”

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
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