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

車廂的木門被推開,機括聲的齒輪疙瘩疙瘩的發出悅耳的聲響,這便是最好的提醒,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不發出聲音的情況下推動這扇門。

仁青東走進了趙禎所在的車廂,他之前想要進來卻被親衛所攔截,眼下進入車廂之後便開始東張西望。

“仁青東參見官家。”

趙禎指了指邊上的座椅道:“坐吧,這裡不是朝堂,甚至不是神都城,不必拘束於繁文縟節,朕知道你們康巴人不擅長這個。”

“謝官家。”

仁青東再次施禮後才坐下,雖然趙禎的話說的隨便,但仁青不希望給大宋官家留下康巴人無禮的印象,無禮是荒蠻愚昧的表現,別說是在大宋,便是在高原上都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趙禎並不覺得驚訝,即便是再無禮的蠻夷到了大宋都會變得彬彬有禮,因爲現在的大宋不是原本中原王朝那般的“客氣”,再在帝王面前無禮只會讓他們受到更多的傷害。

趙禎從來都不喜歡戰爭,千百年的歷史中已經無數次的總結出一個道理,只要有戰爭的出現,那就必定會伴隨着死亡,無論是“有道”還是“無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趙禎牴觸戰爭,但又不得不發動戰爭,文明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戰爭,文明程度越高,戰爭的代價越高,戰爭爆發的機率便越小。

即便是強大如眼下的大宋,在發動戰爭的時候都不能保證不死人,傷亡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即便是康巴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與大宋抗衡,趙禎也不會輕易的發動戰爭,“上兵伐謀”啊!

數千年前的人就已經知道,能不用戰爭解決的事情,那就儘量用外交,計謀等手段來解決。

這也是爲何趙禎一直用蠶食的手段來進行作戰的原因,“一役而滅國”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有多少的戰爭能做到“一役而滅國”的?

趙禎攻打党項,攻打契丹,都是經過數年的征伐,尤其是攻打契丹,前前後後用了數十年!而且大多是以蠶食爲主,正真的大戰役打的極少。

非必要的情況下,趙禎不會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強度太大,一旦開戰必會死傷無數,同樣,這樣規模的大戰,必須要一次把敵人打怕,一次把敵人心中最恐懼的東西打出來。

對待康巴人同樣如此,康巴人不是趙禎進攻高原的障礙,他們只是可能成爲大宋和吐蕃之間的變數而已,戰爭無論大小,在戰前就要把所有的變數消除,把所有可能有利於自己的東西掌握住,否則戰爭一旦開始,結果會往何處偏頗誰也不知道。

趙禎從未有過鬆懈,對於他來說,收復吐蕃高原,擊敗角廝羅不是一場侵略戰爭,相反而是一場解決華夏內部矛盾的“反分裂戰爭”。

青塘本來就應該屬於大宋,角廝羅本來就是大宋的統屬之臣,他攻陷的吐蕃就是應該是大宋的吐蕃,他的掠奪就應該是屬於大宋的掠奪。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思維,趙禎無法把吐蕃高原當作是另外有一個王朝去對待,因爲他曾經去過,那裡的許多東西他都很熟悉,他甚至摸過布達拉宮上的轉經筒!

當這個時候有人對他說,吐蕃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王朝,本來不是華夏的土地,趙禎能一巴掌把他抽死!

趙禎是不在意吐蕃,這個唯一能靠高原爲屏障的小朝廷根本就不是大宋的對手,但趙禎看重統一,他需要一個完整的華夏,歷史上只要曾經是華夏戰鬥過的地方,只要是曾經屬於華夏的地方,他都要把那些土地奪回來,一寸一寸的奪回來。

就如同那種“一個都不能少”的責任,只要是曾經屬於華夏的土地,趙禎都要把它拿回來,當然“一代天驕”打到多瑙河畔的事情趙禎還是要考慮考慮…………

他不是瘋子,沒有徵服地球的瘋狂念頭,更沒有宗族屠殺的“勇氣”,毀滅一個文明是罪惡的,也是可恥的,當然毀滅一個威脅你的文明卻不算。

吐蕃就是這樣一個文明的存在,沼澤對吐蕃的謀劃不是一天兩天了,從一開始利用青塘對吐蕃的進攻便已經開始。

對於這些趙禎並不介意“分享”給仁青東,在仁青東落座之後,說明自己心中疑惑的時候,趙禎非常樂意樂意講給他聽。

而趙禎最得意的事情不是對青塘的攻伐,而是對吐蕃的蠶食,已經看不見的手段,這些東西對於吐蕃人來說簡直就是一部“天書”。

“朕最得意處不是陳兵壓境收復青塘,而是在於解放那裡的農奴,讓他們成爲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對於大宋皇帝解放高原上低賤的農奴一事,仁青東當然知曉,不光知曉他甚至還有些驚詫。

農奴是什麼?是物品,是財富,是高原上貴族離不開的東西,他們需要農奴,而農奴是隨時可以犧牲掉的東西。

在吐蕃人眼中連人都算不上的賤民,在大宋皇帝眼中卻是人。

這是仁青東最想不明白的地方,而角廝羅這個吐蕃的贊普居然也在這麼做,他也解放農奴,也在效仿大宋皇帝。

以仁青東的天賦很快就明白眼前大宋皇帝這句話的意思!

臉上的表情微微一場,額頭出現密密麻麻的白毛汗,輕聲讚道:“官家手段高明,如羚羊掛角不可琢磨!

解放農奴這是在幹什麼?不是在給角廝羅啓發,而是在瓦解吐蕃貴族的利益,是在種下一顆小而“惡毒”的種子。

不要小看這些農奴,更不要小看農奴制度,當然也不要小看農奴對於吐蕃貴族的重要,角廝羅的改革是沒有錯的,吐蕃想要強大當然需要解放農奴。

但解放這件事大宋皇帝做出來沒事,角廝羅做出來便是大大的不妥。

首先大宋皇帝和角廝羅便是不同的,一個是外朝的帝王,一個是吐蕃的贊普,說的更確切一點,一個是吐蕃的保護着,一個是外朝的侵略者!

作爲保護吐蕃的人,怎麼能損害吐蕃貴族的利益?這兩者在心態上首先便不同。

想到這裡仁青東稍稍擡眼,便瞧見趙禎似笑非笑的表情………………

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
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