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

當包拯抵達集英殿的時候,突然看到放置在大殿之中地上的牌子,以及三才撅着老高的屁股和小心翼翼的模樣,這一幕對於包拯來說相當的奇怪。

不過他在宮中見到奇怪的事情也不算少,時間長了也就見怪不怪了,上前恭恭敬敬的對趙禎行禮道:“臣包拯參見陛下!”

不過當他看到地上的牌子上所寫的內容時,立刻不再淡定,兩府三衙都在牌子之上,有些已經消失,有些被重疊在一起,包拯雖爲計相,但卻也是朝中的老臣也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瞧見眼下這模樣,他便知曉官家意欲何爲,多年之前他便聽過官家對大宋官制的不滿,這是要改革大宋官職,去痾除弊!

包拯作爲朝官和計相自然是知曉朝中官制弊端的,大宋疊牀架屋的結構爲的是限制文官的權利,又可以放止權利過大,當然防是防了,可最終效率也降低了下來。

官家要對官制進行改革包拯是即想支持又擔心動盪,他是老成持重的,但也最不喜歡的便是改變,作爲一個老臣,他甚至對一切剛剛出現的新鮮事物懷有一種擔憂。

嘴角抽抽的望着眼前的牌子和上面的名稱,官家甚至把自己的玉佩放在最上面充當象徵皇權的那塊牌子。

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被取消了,這是最不能讓他接受的,這三省被官家合併在了政事堂中,作用自然不用說,依舊是參政議政,但這樣一來,三省的衙門消失了,所有官員都將集中在政事堂辦公!

這樣的變動實在太大了些,三省被取消,別說是他包拯,即便是最爲支持官家改革的范仲淹怕是也不會同意!

“官家,眼下取消三省實在太過激進,中京道戰事剛停,我大宋當休養生息,以安穩爲主,凡是不可太過冒進,以免朝局動盪得不償失!”

這話說的就已經很嚴重了,但趙禎卻並不理會,而是笑着對他道:“包相公來了?三才賜坐!朕這只是規劃,並未付諸於行動,朕也知道眼下這情況不適合,只不過早早規劃一下罷了,但早晚一天朕去除弊病,疊牀架屋雖好,可效率太低,朕比希望這東西成爲大宋的常態,綿延萬代!”

包拯也知道這是個問題,他想反對,又不知該如何說,只能默默不語,既不點頭也不搖頭,算是默認了眼前的問題。

不過趙禎打算稍稍改動軍事結構的設想得到了包拯的堅決支持,樞密院和兵部合二爲一,成爲大宋參謀軍事以及後勤保障的衙門最合適。

這次趙禎宣召包拯前來不是爲了找他要錢,而是給他送錢去的,對商稅要再次調整,以及對商賈要有更多的限制迫在眉睫,而包拯也是心知肚明。

他是除了蔡伯俙之外接觸商賈最多的官員,也是最爲支持對商賈手中權利和稅收加以限制的官員,不過別看他古板如此,卻有着極爲犀利的眼光。

“陛下,商稅可增,但不可過甚,不可使苛捐雜稅之舊案重現,商人若是無利可圖,自然不會趨利而往,市面也不會繁榮。”

趙禎點了點頭,笑眯眯的望着包拯道:“然也!這也是朕尋你而不是其他人來負責此事的原因,在朕看來,你包希仁鬆弛有度,知根知底,在徵稅和出具條文上比誰都出色,所以朕才尋你而來!”

包拯反倒是被趙禎誇的不好意思,臉上微紅連道不敢:“官家謬讚,謬讚了…………”

三才覺得官家這是在捧包拯的同時也是在用包拯,反正今天下午是離不開集英殿了,三才悄悄走出殿門,順帶手把殿門關上,只留下趙禎和包拯兩位君臣在殿中私下謀劃。

這就是封建時代的好處,說的好聽叫留身奏事,說的不好聽可不就是權柄集於一身,朕即天下!

開始的時候趙禎還打算保守一點,在現有稅收的基礎上增加兩成,可待包拯的一番言論之後,趙禎覺得不增加三成的稅都是對不起這些商賈!

於是經過一些列的磋商,趙禎覺得從原本百分之五的商稅增加至百分之十頗爲合適。

因爲大宋三司沒有專門的生產總值統計部門,所以民間商賈的交易金額,收入,等等這些都不確定,而朝廷只能以查賬的方式對有問題或是懷疑有問題的商戶進行覈實,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原因很簡單,這些商賈乃是地方經濟的大戶,也是帶動一地發展的重要力量,即便是有問題,地方上的官吏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是象徵性的罰款,因爲稅收金額不是很大。

可一旦提升了稅率,並且加大巡查力度後,這些商賈的偷稅金額一旦超過律法,他們很可能面臨牢獄之災甚至是流放之刑!

包拯得出了一條驚人的理論,也就是說大宋的商稅提高之後非但不會出現更多的偷稅漏稅,反而會使得原本偷稅漏稅的人小心翼翼,減少偷稅漏稅的可能!

趙禎算是明白了,從頭到尾包拯所說的內容都是在加強稅法,這是稅收的重要保障,只要稅法的當,並把地方稅收納入官員的勘磨之中,事情便會迎刃而解…………

君臣二人在集英殿中對奏了很久,也分析了很多,最終趙禎同意了包拯的手段,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開源已經不是問題,增加商稅也不會存在限制商業發展的可能,反而可以讓商業更好的發展。

在商賈賺的盆滿鉢滿的時候,大宋的商業之繁榮盛況空前,即便是一般的百姓都會自己買賣一些東西,稍有身家的人都會做上一點小生意。

大宋不光出口絲綢和瓷器,茶葉,糧食,成衣,飾品,手工藝品,等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這些東西一旦到了西域過了西域之後,立刻身價暴增,再往西面去,甚至可以用一袋茶葉換取滿滿一袋銀幣!

包拯挺滿意的,這次在集英殿與官家的會談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預期,更爲難得的是,官家對三司的支持和看重,自始自終官家都沒打算動三司這個衙門的念頭,這就很好嘛!

“包相公,朕打算逐漸減免農稅。”

包拯已經一隻腳賣出集英殿了,在聽到趙禎的這句話後整個人僵在原地,還保持着一隻腳凌空的狀態,而身體卻一動不動………………

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
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