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

上京城的陷落在趙禎的意料之中,這裡已經超出了漢家統治的最遠地區,這是一座遊牧民族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爲數不多的草原都城之一。

若不是契丹人急於學習大宋,窺伺商業繁榮,大宋和上京城之間的距離會更加遙遠。

但通商之後,上京城乃至整個臨橫府便因爲公路的勾連而近的多了,同樣的大宋也在苦心經營者遼朝當年留下的中京道也就是大宋的北京路。

北京路遍佈公路,這要得益於繼任者對當年蔡伯俙政策的支持,更是地方官員對公路的堅持,北京路流行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雖然是大白話的庶民之語,但卻是極爲精煉,一句話概括了公路的重要性以及致富的方法,無人不遵從。

當然這樣的話也不出意外的流傳到了大宋全境以及契丹。

於是無論大宋還是契丹人都開始瘋狂基建,這簡直成爲一種病態的嗜好,連趙禎都忍不住感嘆,一旦東方土地上的人較真起來,那是相當可怕的。

連趙禎都忍不住感嘆“基建狂魔”提前了數千年,這簡直是一場奇蹟,當然這也得益於他從後世帶來的經驗。

既然上京城被拿下了,趙禎作爲大宋的皇帝自然要進入城中,享受勝利者的榮耀時刻。

城門打開,城牆上插着的宋字大旗獵獵招展,全城已經被大宋將士佔領,空出的大量房間自然就成爲宋軍的房舍,一瞬間便解決了宋軍的住宿問題。

畢竟在草原上風餐露宿可不舒服,四周的城池完全能容納大宋的士兵,這是好事也是壞事,證明了蕭撻裡快了大宋一大步,在宋軍抵達之前最大程度上的撤走了臨橫府的百姓。

從最遠的扶余城,到最近的長霸城,皆是人去屋空,若是換成漢家文明是絕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撤走如此多的百姓的。

但契丹人辦到了,他們完成了一項壯舉,在大宋攻伐之前完全撤走百姓。

雖然這和蕭撻裡的果斷和才智分不開,但也體現了遊牧民族的最大優勢,機動性。

契丹人在作戰的時候長途奔襲,甚至不需要劫掠便能存續很久,皆是他們的作戰方式完全依靠戰馬來進行,遊牧民族作戰時,不需要後勤人員,一人帶三馬:馱馬,戰馬,走馬。

顧名思義,馱馬就是用來馱物資的,寶貝的很,因爲在緊要關頭,馱馬還可以產馬奶,以供軍中所需,而戰馬便是作戰時所用,走馬是正常行軍時所用。

契丹人常以地爲席,以天爲被,餓了的時候隨便彎弓射箭,獵物手到擒來,或是靠劫掠的方式以戰養戰,不像傳統的中原軍隊,三十萬戰士中有五萬是押運糧草的!

軍隊如此,上京城定然也是如此,草原民族最不缺的便是戰馬,而上京城中的契丹人也不會缺少馬匹,趙禎相信若是蕭撻裡有心要北遷,早早就計劃好了北遷的事宜。

一定會把馬匹集中分配,最少保證每家都有足夠的馬匹使用,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想要搬家實在太容易了。

事實上契丹人並沒有放棄遊牧多少年,商業的繁榮和工廠的興起也就是這兩年時間纔出現的。

現在轉回遊牧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對於這個馬背上的民族來說,放牧就是天生應該做的事情。

上京城算是被契丹人徹底拋棄的舊都,也讓他們品嚐到了商業繁榮所帶來“甜美果實”的滋味,只不過這顆“甜美果實”卻對契丹人有着致命的“毒素”。

現在他們發現了這一點,上京城連帶着整個臨橫府都拋棄了,這裡是契丹爲數不多既能放牧又能耕種的州府,再往北去,基本上就沒有適合耕種的地方。

契丹人所面對的情況和大宋完全不同,他們只能孤注一擲的把所有“本錢”投入到草原之上,否則別無出路。

他們的所有退路都被大宋所切斷,如同草原上的孤狼,要麼餓死,要麼孤注一擲,蕭撻裡的選擇讓趙禎內心憤怒,你有一個如此強大的男人,爲什麼還要帶着契丹走上不歸路?

是,趙禎承認存續契丹的最好辦法就是遠遠的避開大宋,遠到讓大宋覺得不值得派兵去征伐,現在的契丹已經遷徙到北方,最終的目的地應該就是阻卜大王府。

那裡距離烏蘭巴托緊緊“幾步之遙”完全可以作爲契丹人休養生息之所。

可那又如何?

草原的本性就是會向南擴張,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而且作爲“華夏的固有領土”趙禎絕不會放棄對烏蘭巴托以及整個的控制。

當然趙禎也知道自己心中的憤怒是男人自尊心的可笑想法,面對民族的存續,愛情這東西便顯得很奢侈,蕭撻裡是對他有感情,可這感情怎麼能比擬民族的危亡?

明知道歸附大宋就會徹底消失,那還有誰會去這麼做?

蕭撻裡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是不正確的,在趙禎看來,身爲一個女人就沒必要扛着如此重的負擔,只要和自己見面,萬事好商量…………

上京城的規模不小,這是在最近幾年纔開始擴建的,城區的劃分明顯有新舊的區別,高大的城牆採用了和大宋差不多的構造,內以夯土,外裹城磚。

只不過這些夯土根本抵擋不住炸藥的攻擊,雖然缺口已經被堵上,但趙禎依舊能從難以磨滅的痕跡之中看到爆炸帶來的威力。

上京城的皇宮相交契丹人其他都城的皇宮並不顯眼,規模不是最大的,裝飾不是最爲華麗的,但卻是最有契丹風格,最爲古樸的。

事實上整個上京皇宮都應該叫龍眉宮。

精通契丹事物的文官在邊上解釋道:“陛下,契丹之上京臨潢府,本漢遼東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遼太祖取天梯,蒙國,別魯,等三山之勢於葦甸,射金齪箭以識之,謂之龍眉宮。”

這便是上京城皇宮的由來,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先有上京城,再有龍眉宮。

趙禎進入契丹的皇宮之後,並沒有直接去正殿之中,而是去了契丹人的祖殿…………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請假!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請假!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