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

趙禎離開的時候上京城的早市還沒有結束,午市便悄然而至,街上所有商鋪店鋪已經開門,買什麼的都有,日常用度,木器,鐵器,金銀器;布匹,綢緞,棉花衣。

各種各樣的牙行夥計穿着黑白鞋在街面上高聲叫喊着工廠招工,但他們的信息絕不會相同,這是牙行的規矩。

飯館酒樓的幌子高高掛起在風中招展着,遠遠便能瞧見,小二也是熱情的在街上攬客,別看他們攬客,但卻一點也不招人煩。

行色匆匆之人,他們絕不會耽誤別人的時間,更不會對貴賤有所歧視,保不齊街上的一個衣衫襤褸之人日後就成爲自家酒樓的貴客,現在的大宋,尤其是上京城中,行情好着呢!

發財的機會也多,只要你腦子靈活,空手套白狼的生意也能做得來,前段時間就有一夜暴富的事情發生。

不過是從秦鳳路來的逃荒人名叫李山,本打算用朝廷北遷的補給錢活口,誰曾想到一路都有飯食供應,於是便隨着遷徙之人來到了上京城。

這可不得了,此人原是個潑皮,但還算有道義,一路上盡爲婦孺撐腰,隨遷的官員見他仗義,便許了他一個小小的門房。

李山不靠別的,就在官衙門口當門房,但卻從不收取別人例錢,而是告訴別人消息獲利,什麼消息?自然是告訴別人這上京城衙門來的都是什麼人。

這不算犯法,也不算不義,來的是什麼人即便是門房不說,想要知道也可以自己盯着,但卻省了不少事情。

而有些聰明人便直接每月付錢給他,雖然其中都是些無用的雞零狗碎,可萬一有用呢?

就是憑藉這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李山發了家,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這不是個長久的買賣,便主動向那有知遇之恩的官員請辭,但一文錢都沒給那官員,而是把隨身帶着的一塊家傳印記給了官員半塊,有言在先,若是有事憑藉印記差人來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對於那官員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對於李山這個混混來說卻是把身家性命都送與他了。

開始那官員本不以爲意,一個混混的保證能有什麼用?只是他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此人倒是還真講情義,好生勉勵一番也就作罷。

誰知短短一個月後,李山居然成爲上京城中人脈最廣之人,各家商號,各家鋪面都有他從中牽線搭橋,連門路最廣的牙行都願意讓他穿針引線。

這可就不是一個小混混了,幾乎所有認識李山的人都尊他一聲李事主,能在各行各業都吃得開的主事人。

但他更願意自稱老李,此人心性不壞,越是做大之後,越上進,開始讀書識字拜先生,時間長了倒是和文人官員有所聯絡,因出手豪闊,倒是也頗有名望。

上京城中誰家的事情難辦,只要能拜到他,必會辦的妥妥帖帖。

久在街面上逛,連趙禎都對此人好奇不以,他是通過怎樣的手段迅速崛起的?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趙禎看重的卻是他的榜樣作用,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眼下這個李山就是上京城中的榜樣,聽着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居然是不爭的事實,想想一個秦鳳路的小混混,居然成爲整個上京城中的事主,多麼讓人羨慕和嫉妒啊!

而這種情緒只要利用的好,宣傳的好,上京城也能成爲大宋控制草原的特殊城池。

不光要向大宋百姓宣傳,還要像所有人宣傳,這上京城乃是一座機遇之城,一座遍地是黃金的城市,只要你肯賣力,只要你肯來,就有錢掙!

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缺,就是不缺窮人,想要發財的人太多太多,想要一夜暴富的人也不少,而且這座曾經的契丹都城是契丹人的故鄉。

他們的祖州就在上京城的邊上,這裡是耶律氏的發家之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置,因其高祖、曾祖、祖父、父親皆誕生於此,所以得名。

而祖州的地位也不可小瞧,一點也不比上京城差。

阿保機秋季狩獵多在此,建有西樓。城高二丈,西北隅有內城及殿;東爲州廨、官舍、綾錦院等,東南橫街四隅有樓,下連市肆,繁華異常。

原本爲契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可後來有了中京上京之後,祖州政治中心的地位就被削弱,反倒成爲契丹的宗族中心。

現在落入大宋的手中,反倒是變成了上京城的附庸,因爲交通便利,祖州成爲上京城的交通樞紐和貨運中轉站,每日向上京城提供日常用度所需。

這些事情忽然讓在街上閒逛的趙禎有了一個全新的想法,類似於後世鐵幕出現時的一幕,大宋和契丹的意識形態差距並不大。

更容易拉攏對方的百姓,以前的遼朝就這樣拉攏過漢家百姓,雖宋遼之間有澶淵之盟在,其中明確規定不許隱匿“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遷越百姓。”

雖然規矩如此,但這些早已名存實亡。

相反,雙方之間把對方百姓視作一種資源,互相派遣間人誘惑之,鼓動之,連通商的馬車之中有時都裝着百姓…………

反倒是這幾年大宋越來越繁榮之後,對待契丹百姓便沒有原本那麼熱衷了,甚至組建巡邊的隊伍,擊殺契丹越界的百姓,萬一是敵人的奸細又該如何?

趙禎打算重新打開這扇門,他相信一旦這扇門打開,契丹人便會如潺潺流水般來到大宋,當然還需要一些適當的宣傳。

“三才傳旨隨軍翰林錢禮,自今日起,大宋邊境對契丹人開放,凡是契丹百姓歸附大宋者,皆可赦免,入宋之疆土,皆爲宋人落籍!”

三才理所當然的去傳旨,對於他來說皇帝的旨意當然無條件執行,可邊上的蔡伯俙卻大吃一驚。

自從拿下契丹人的中京道開始,大宋便不允許外族入境了。

尤其是契丹人,畢竟境內存留了一些契丹人,難免會有拖家帶口出現的逃戶,或是以探親名義滯留的契丹人。

爲此官家還下達過一道靖邊令,阻止任何外族從北方入宋,今日怎麼放開了?

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
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