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

蘇軾的確沒有他老子那般的果斷,在遇到天竺人瘋狂反撲的時候他慫了,三十萬大軍對戰雲南西路的不到十萬守軍,雙方之間的軍力差距讓他擔心。

蘇軾不是沒有膽量的人,只不過他沒有經歷老一輩的“激情歲月”當年的大宋和現在的大宋完全不同,在趙禎的帶領下,大宋的臣子幾乎是在懸崖邊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

那時的老一輩大宋官員幾乎都是頂着壓力做官的,能臣幹吏全部被派遣到了最危險,最複雜的地方,蘇洵當年所在的雲南路可沒有現在太平。

而恰恰就是因爲他的治理,使得現在的雲南路成爲一方富庶之地,大宋許多秘而不宣的東西都是從雲南路出去的,可以說大宋的商賈離開了雲南路就活不成!

老蘇對雲南路看的很重,同時也把雲南路對大宋的重要性向蘇軾詳細的說明,此次趙禎派遣蘇軾坐鎮雲南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子傳承。

按道理來說父親當官的地方兒子不應該去,這樣一來會有形成一種習慣性的統治,但蘇軾是個例外,他是外戚,頭上的光環可摘不掉,沒人會在意一個外戚在外當安撫使,因爲誰都知道他很快就要交出自己的差事了。

所以在蘇軾看來,防禦雲南路比什麼都重要,雲南路對大宋來說要比雲南西路更爲重要,於是蘇軾選擇了最爲穩妥的辦法,讓吳萬全帶領的八萬人駐守雲南西路,而他自己做好萬全準備,在雲南路駐屯大軍。

蘇軾相信以吳萬全手中的八萬大軍阻擋天竺人進攻一段時間是沒有問題的,而他已經在雲南路集結了十五萬軍兵,這些禁軍最遠是從永興軍路調來的。

當年和西夏一戰之後,永興軍路,秦鳳路,成都府路的大軍就幾乎沒有動過,好歹有義務兵的制度,保留了他們的人數。

雖武器裝備不及上四軍,但也是禁軍中不弱的存在,這些廝殺漢老早就打算建功立業,只可惜官家北伐之後便再也沒有了機會。

自己手中有官家賜予的臨機專斷之權,再加上兵部的行文和參謀兵事院的公文,這些人到了雲南路便算是任由自己調遣。

但不知爲何,蘇軾覺得這些來自各軍的將軍們望向自己的眼神頗爲不善,如同匪類似得,一個勁的在自己身上的要害位置打轉。

今日在小校場召集他們商議佈防之事,若是再敢這般無力定要問罪他們!

因爲昆明是雲南路的路治所在,所以昆明的衙門很多,其中就有安撫使府衙,這座府衙平時作爲路治的公廨所在,由轉運使司使用,當出現戰事的時候換做安撫司府衙,連牌匾都不用換。

府衙之中自是有校場的,方便點將只用,當年蘇洵任職雲南路的時候恰這裡動盪不安,於是便出任安撫使一職,自雲南路安定後便再也沒用過這小校場。

便是之前出兵鵬珈羅蘇軾也沒敢用,這裡是有白虎節堂的,一旦點將便是有大戰。

現在情況變了,已經不再是大宋出兵鵬珈羅,而是天竺人兵犯雲南西路,意味着大宋的疆土遭受入侵,豈能等閒視之?

手中足有十五萬大軍的蘇軾算得上是個一方大帥,安撫司衙門自然也叫帥司…………

蘇軾到了的時候校場中已經站了不少軍中將領,只不過雖然是提前到了,可態度散漫,完全沒有把蘇軾放在嚴重,校場上吵吵嚷嚷,如同集市一般。

“監司到了爾等還敢喧譁?!”

蘇軾的親隨看不下去,大聲呵斥,只不過他的話換來了將軍們的嘲諷與喝罵。

“你算個什麼東西?!監司老爺來了我等自然看得見,你一個小小的親隨莫不是要越俎代庖,治罪我等?軍法由在也由不得你施法!”

“老張!算了,畢竟人家是駙馬府的人,眼高於頂,我這般從七品下的修武郎,武義郎人家怎麼會看得上?便是吳正將那般的忠勇大夫人家也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這下蘇軾知道爲何這些武將對自己陰陽怪氣了,原因就在吳萬全的身上,或者說是他們覺得自己捨棄了吳萬全。

“眼下天竺人揮兵三十萬猛攻雲南西路,另有存兵二十萬,你們誰敢說雲南西路能守住?若是我這十五萬大軍壓過去也鎮不住又該如何?雲南路還要不要了?”

將軍中有人不滿道:“我大宋二十多萬精銳豈能不敵區區天竺人蠻夷?!”

“那誰敢在本帥面前立下軍令狀?!”

蘇軾懟的人沒話說,這是誰也不敢打包票的事情,可即便如此也不該捨棄吳萬全,派出人馬接應也是可以的,不行便舍了雲南西路。

蘇軾這麼做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若是吳萬全抵擋住了,那功勞就全在他的身上,雲南西路保住了,雲南路也自然沒有危險,蘇軾同樣有功。

可若是雲南西路失守,而云南路保住了,蘇軾同樣有功無過。

因爲他蘇軾是雲南路安撫使,而不是雲南西路安撫使,可雲南西路剛剛收歸大宋,只有名號而無路治,大量的百姓開始回遷,財富捨棄不知幾何。

蘇軾畢竟是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出謀劃策他沒問題,腦子靈活多變,可擔任一方安撫使卻要差勁許多,大局觀和果斷都比不上他老子。

天竺人五十萬大軍壓境就把他嚇怕了,雖然也在軍中當過行軍司馬,可大事還有上面人決斷,現在需要他自己決斷的時候,還是以穩妥爲上。

校場中的將軍們不再說話,只不過望向蘇軾的眼神充滿不屑,謹小慎微不是不行,更沒有錯處,可一旦過了頭,那就是畏首畏尾不堪大用了。

蘇軾治理的雲南路自然沒有話說,但他不適合擔任帥司的監司,這是校場中武將們的一致看法。

嘭…………

小校場的院門被推開,一個漢子摔在了地上,緊接着一個渾身披掛的甲士大馬金刀的走了進來,嘴中罵罵咧咧:“便是兵部衙門也不敢擋某家的去路,瞧不見某家身後的檄羽?!今日便教你知曉規矩!”

甲士說完看也不看地上哀嚎的漢子,快步走向蘇軾,只不如果那漢子的時候一腳踩在了他的小腿上,咔嚓……在場的將軍校尉無不牙酸。

蘇軾知道自己的親隨算是被白打了,從駙馬府出來的人總是這般眼高於頂,自己教訓也不下兩三回,這下總該知曉規矩。

甲士走到蘇軾面前躬身施禮:“蘇監司!官家急詔,天竺叩邊,蘇軾無用,降轉運使提點雲南路財賦,民政,着石元孫暫代雲南路安撫使,即刻赴任!詔書如右,主者施行!”

甲士摘下頭盔露出面容,不是石元孫是誰?!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