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

賈昌朝的態度就能說明一切,此時的東城豪門已經被逼上絕路,眼下他們最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便是繼續“耍無賴”,在官家面前哭訴,並且期望依靠這樣的手段來然官家放過他們。

做壞事的人永遠比別人清楚他們做的事有多麼的可惡,東城豪門那些人當年拒絕趙禎的提議,拒絕妥協的時候是一副什麼樣的嘴臉?

趙禎當年那麼爲他們着想,希望他們放棄資本的壟斷,放棄那些不應該有的幻想時,他們又是多麼的“囂張”?

鼓動邊軍挑釁遼人,那一戰雖然成爲大宋出兵的契機,但卻也在趙禎的心中種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

爲了利益而發動戰爭,操控政治,甚至左右國家的佈局,挑釁帝王的皇權,這些早就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但那時的趙禎看着大宋經濟的崛起,依舊不願對東城豪門下死手。

畢竟當時的東城豪門還有一定拿的約束力,雖然挑起大宋和遼朝之間的戰爭,但卻是在審時度勢之下的行爲,還沒有徹底喪失理智。

而當他們爲了發動戰爭,甚至不惜鼓動邊軍叛宋的時候,東城豪門在趙禎眼中就屬於不可饒恕的存在。

他們行爲已經不是挑起戰爭那麼簡單,而是在便向的發動戰爭,是在逾越皇權,是在干涉大宋的朝政,實在蔑視趙禎手中至高的權利。

這樣的行爲根本不可能被任何一個帝王所容忍,何況趙禎知道有一便有二,這樣的行爲即便是現在制止住了,以後還有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所以從一開始趙禎就沒有打算放過東城豪門的打算,嚴懲這些被資本驅使的“瘋子”一直都是趙禎在心中從未與人說過的計劃。

人只有在恐懼的時候纔會產生敬畏之心,東城豪門的這些人享受權利太久了,高高在上的太久了,根本就忘記了他們是來自何處,受誰的控制。

即便是對待身爲皇后的王語嫣,趙禎也是有所隱瞞,他並沒有打算讓這些東城豪門在破產之後還能享受“好日子”。

相反他要嚴懲這些曾經利用財富爲非作歹的人,只有他們下場的悽慘,才能讓其他人重視起來,才能讓所有人知道,大宋的底線不可逾越。

趙禎這麼可能用國家財政來給這些勳貴們“兜底”?他們不配這樣!趙禎要讓他們也感受一下貧窮的滋味,讓他們這些玩弄金錢,操縱市場的人曉得沒有錢的日子該如何過。

在趙禎眼中,這是一件非常公平的事情,他們觸犯國法自以爲皇帝沒有抓住他們的腳跟,但事實上趙禎並非沒有辦法。

用經濟的手段來制裁他們爲的就是讓他們感受一下什麼叫真正的“痛苦”,若是勳貴之前沒有多少財富也就算了,可現在不同,他們曾經錦衣玉食,曾經日進斗金,曾經奢侈無度。

一旦過慣了這樣的生活,再讓他們失去財富過上平凡人的生活,那將是一場折磨。

趙禎要讓東城豪門徹底成爲“一隻雞”,刀都已經高高舉起了,這時候已經不“落”下不行了。

對於趙禎來說,眼下最需要做的便是早早離開神都城,晚一點都會難以動下這般的決心。

趙禎縱橫沙場多年,對於敵人的分析早已盡在掌握,眼下是東城豪門最爲難纏的時候,“真刀真槍的拼殺”趙禎並不擔心,但若是在情義上糾纏,那事情就大了。

當初那羣誥命在宣德門外的陣仗可不小,事情鬧大了要不是皇后發威根本難以收場,眼下趙禎最好的辦法就是避而不見,徹底斷絕他們的出路。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這話可是在爲逃跑者找藉口,而是真真正正的兵家法門!

趙禎在和包拯扯完之後,便獨自一人出宮,宮中的親衛已經在宮外準備妥當,趙禎的親衛在皇宮內外有倆個府衙,在宮外的府衙是最爲隱秘的存在。

只要趙禎離開皇宮,他的安全便交給了宮外的親衛負責,所以趙禎每次出宮都是輕裝上陣,只要他離開皇宮,便沒有人能掌控他的行蹤,同樣這也是大宋朝臣們最頭疼的事情。

趙禎就是爲了方便,同時也要抵擋外部的壓力,這是他最好的應激手段,皇帝在皇宮中,天下人都安心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同樣天下人也都知道皇帝在什麼地方!

皇宮不光是大宋的權利中心,還是一座牢籠,皇帝在宮中時刻受到天下人的“監視”,雖然皇宮之內不好監視,但皇宮外面便不好說了。

只要皇帝的儀仗離開皇宮,那必然是會受到朝堂上下的重視。

所以趙禎悄悄的離開皇宮而不是大擺儀仗的離開,這神都城中還不知有多少勢力在緊盯他。

當然,作爲大宋的皇帝,趙禎逐漸了黑手,親衛,甚至是不爲人知的死騎,想要隱秘的出宮不被發現,實在是太過容易。

趙禎從來就沒有打算在皇宮中修建密道的打算,不需要也根本就用不着。

一國之都,一旦遇到危機萬分的時刻,即便是用密道也逃不出去,城內會放止敵人挖地道破城,會有分割的橫道,再加上聽甕幾乎難以躲過。

同樣的城外也會有敵人準備的橫道以及聽甕,城中的密道想要發揮作用幾乎比登天還難,深挖也是可以的,但深挖的風險太大。

所以趙禎從來就沒有想過在皇宮修建密道,所謂的密道其實就是宮中的“避火門”,就像後世遇到火災時的逃生通道一般,將作監在設計神都城皇宮時特意製作的。

這麼大的皇宮,一旦着起火來,火勢龐大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會燒到哪!但這樣的密道其實沒有什麼作用,只是給皇宮中的人逃離火災的安全通道而已,尋常有專人看守,等閒不得啓用。

而趙禎離開皇宮的辦法有很多,並非走的“避火門”而是走的安定門邊上“小偏門”這是入內內侍省宦官常用的小門,爲的是方便這些宦官探家。

趙禎已經把這些宦官當作是宮中爲他服務的侍者,而不是家奴,這一點從他們的待遇上便能體現,同樣也給了他們休假以及探親等多種福利制度。

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
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