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

封丘軍演的晚上變得極爲熱鬧,這次軍演大多是剛剛招募的新兵,而且都是來自農家子弟的役兵,自然從未見過這樣聲勢浩大的賜宴。

數萬人聚集在巨大的校場上,無數的大鍋和篝火被架起,上面不是肥美的烤羊就是香噴噴的紅燒肉,老兵們帶着新兵列隊進入自己的座位,整個軍營雖然人多但並不騷亂。

這便是經過系統訓練的好處。

趙禎此時很開心,看着數萬的精兵強將都是自己的麾下猛士,還有什麼比這更有自豪感的?

何況這些精兵強將都是經過自己的方法訓練出來的,從踢正步到站隊列,從訓練軍事科目到參與軍演,趙禎幾乎看着這幫新兵成長爲戰士。

他們唯一缺少的便是那些老兵所擁有的戰場經驗,沒經歷過血與火的歷練,這些新兵還算不上真正的戰士。

但趙禎並不擔心,能讓他們實戰的地方並不少,倭國,菲律賓,馬六甲都是最好的戰場,和當地兇悍的土著人作戰能最大程度上的磨鍊他們戰場廝殺的技巧。

大宋必須拿下馬六甲海峽,這是通往阿拉伯和歐洲的重要補給站和門戶,海上貿易是大宋的主要出口渠道,趙禎比任何人都重視海洋帶來的巨大的利潤。

大宋的商人不斷的往來與大宋與阿巴斯王朝之間,獲得的利潤是驚人的,也是大宋富國強兵的基礎,此時不拿下海上的重要關口更待何時?

海洋貿易不僅爲大宋帶來了龐大的財富,還推動了造船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大宋的海船幾乎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船舶,如果加上軍械司的火炮,趙禎相信大宋將成爲日不落。

擁有無敵艦隊,馳騁於星辰大海之上這可是趙禎自己的夢想。

趙禎要組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海軍,爲大宋獲得更多的土地與財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這些位於大宋南海的國家也要成爲大宋的土地。

殖民?不需要!

這些富饒的土地將會有無數的大宋移民去開拓,只要軍隊幫助漢人在當地站穩腳跟,在朝廷的資助下他們會頑強的生存下去並且把這些土地經營成和大宋一樣的地方,到時間南海諸國就會變成大宋的州府。

漢人最爲可怕的地方便是同化別的名族,在這一方面它有着驚人的能力。

糧食產量的增加,醫療衛生的發展,文化教育的進步使得如今的大宋人口呈現爆炸式的增長,也即將要觸碰到那塊隱藏在這個時代的人口天花板。

人口數量增加使得大宋土地的負擔加劇,工業的發展雖然能增加財富,但糧食的多少依然取決與這個時代的農作物以及土地,爲此趙禎不得已派出最爲勇敢的猛士組成船隊前往白令海峽,並通過那裡到達美洲大陸。

只有趙禎知道美洲大陸這片與世隔絕的世界擁有高產的糧食,紅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紅柿,洋蔥等等這些又好吃又好養活的農作物都是產自那片神奇的土地。

香料也是那裡的特產,肉蔻,小茴香,等等這些香料的價格都等重於黃金,當然真正的黃金也不少,瑪雅人可是有一座傳說中的黃金城……

對於趙禎來說這是個絕好的時代,誰也不知道美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蘊藏着多少寶藏,趙禎秘密派出的勇士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探險者。

他們的主要任務便是尋找高產的農作物。

趙禎在賜宴過後便在樞密院召見狄青楊懷玉:“南海之地乃是我大宋進出大海的要道,朕給你們五萬精兵,下月月初出海,務必拿下這些地方,之後會有我大宋子民遠渡,海圖自會有人給你們,切記務必拿下重要的地方!”

狄青和楊懷玉雖然不理解,可他們依然領命,對他們來說皇帝的命令高於一切。

兩府相公們也匆匆趕來,移民的事情要早做打算,並且動員工作可不輕鬆,漢人講究落葉歸根,誰願意死在海外的土地上?

這就需要朝廷的努力了,文官在這方面有一種先天的優勢,他們甚至比軍隊更適合個勸說百姓移民。

大宋人口稠密,隨着城市化的進行雨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壓力,在城市中生活不下去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就是移民的最好來源。

隨着嶺南之地的開發,南方對於漢人來說已經不是瘴氣環繞之地,而是魚米之鄉。

許多人舉家搬遷到了嶺南這片流放之地討生活,嶺南的開發也逐漸到達極限,那剩下的就是向海外移民了。

當然趙禎不會對南海諸國的土著進行屠殺和殖民,大宋是個包容的國家,一旦拿下了當地的武裝力量,廢除國王后,這些國家便會被併入大宋,成爲大宋的州府,有了州府自然會有官員和軍隊。

當地的土著自然會成爲大宋的子民,享有和大宋百姓一樣的待遇,成爲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這些土地也需要人去耕種,單單依靠大宋移民的百姓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宋有多富饒和強大,相信這些土著是知道的,商人會往來其間,官員也會如此,長此以往之下,同化的速度驚人,何況經過通婚原本的土著人會越來越少直至消亡。

反抗的力量會越來越小,並且隨着漢人百姓的增多同化,要不了多久這些土地就會變成大宋永久的領土,且不可分割。

中原王朝一項是多民族的漢人王朝,他有着無限的包容性,沒有宗教衝突,也沒有太多的種族歧視,只要趙禎能適當的做一些牽引,所謂的狄夷歧視將會變得很弱,畢竟大宋的文武百官都習慣了外聖內王。

兩府相公很不理解趙禎移民這一舉措,在他們看來即便是拿下南海諸國也沒必要移民,夏竦的意見便十分簡單,扶持傀儡政權讓其連連上貢,尊大宋爲宗祖之國……

趙禎想都沒想便否則決的了他的提議:“諸位臣公可記得當年的定難軍?如今它又安在?朕要的是完全控制,如我大宋州府一般的控制!從當地招募軍隊,收取商稅,農稅,興辦學堂教育,招賢納士,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被我大宋征服的土地得到完全的控制,移民便是最好的辦法,也是達成這一目的的唯一手段。”

衆人完全被趙禎的氣勢驚呆了,沒想到官家所圖有如此之大,不光要戰勝他們,還要把這些土地變成大宋的州府,這和之前的南滅大理有何區別?!

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
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