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

大宋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局勢非常明瞭,當然這是對趙禎來說的,角廝羅的對策和想法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部署已經實現,也知道角廝羅上當了。

三萬吐蕃聯軍出現在瑪兒敢之外,這些人以察瓦崗和察瓦絨作爲前哨基地,背靠怒江而戰,顯然她們的目標就是來進攻瑪兒敢。

兩國交戰,而且是滅國之戰,在這個時候還不能判斷出主要威脅,那就一定是被戰場紛亂的局勢遮蔽了雙眼。

若是角廝羅是個聰明人,現在就應該派遣大軍前來圍剿瑪兒敢,趙禎之所以要把這裡建設成一座高原堅城,爲的就是要對付即將可能出現的吐蕃主力。

但三萬人的吐蕃士兵是在水不夠宋軍對付的,說是三萬吐蕃聯軍,但在王韶和三才這樣陽光毒辣的人眼中,這些吐蕃軍隊就是雜兵。

顯然這是角廝羅並沒有重視這支從四川路進軍吐蕃的軍隊,區區三萬雜軍來對付近八萬具裝火器的宋軍,這不是來找死是什麼?

當然這也可能是角廝羅的試探,試探一下瑪兒敢的城池是否堅固…………

但無論是來試探,還是真的輕視這些在趙禎和王韶的眼中都無所謂,大宋從來就不懼怕挑戰,雖然怕輸,但若是沒有勇敢堅毅之心,怕輸都沒有機會!

對於永安軍來說,探馬的重要性非常高,大宋永遠都要快人一步,在瞭解敵人的情況下才能做好最快的部署。

趙禎的等待沒有白白浪費時間,果然三萬吐蕃人沒頭沒腦的便衝向瑪兒敢,但在遠處瞧見高大的城牆時便逐漸的停了下來。

他們派出的探馬全部被宋軍的遊騎擊斃,開玩笑宋軍的探馬可是帶着火器執行任務的,只要發現敵方遊騎,毫不猶疑的便會在遠距離開槍擊斃,甚至會進行伏擊。

這些大宋的遊騎所的都是最爲先進的火槍,帶有照門的膛線火槍,並且膛線乃是螺旋形的四股,米尼彈在射出之後會在空中高速的旋轉,最大程度上的保持穩定度和精準度。

最適合的便是在遠距離襲擊移動目標,這要比永安軍所裝備的火槍更爲先進。

永安軍使用的是後膛火槍,但相比之下神衛軍使用的乃是栓動火槍,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但這些遊騎和神衛軍的精銳卻使用的是帶有螺旋形膛線的栓動火槍,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精準度更高。

這些人是趙禎手中的王牌,都是從各軍中挑選出的神射手中的神射手。

火槍中的神射手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天賦這東西卻更是少不了的,有些人就是打得比別人準,這便是天賦。

火槍不需要強大的臂力,可以開二石弓的臂力便完全足夠,在某種程度上也減少對臂力的要求。

趙禎挑選出的火槍神射手個個都是萬里挑一,這些人混跡在龐大的軍陣中,只要是找到理想的射擊位置,識別出重要目標,他們的作用是強大的,一般人根本就比不了。

操演的時候趙禎親自試驗過,也見識過這些神射手的本事,這些人趙禎是按照狙擊手的標準來訓練的。

當然他們也擁有相當強悍的體魄和強大的鬥志以及毅力。

雖然還沒有瞄準鏡,但在火槍上加上一個單筒望遠鏡不是一件難事,栓動火槍,單筒望遠鏡,這兩樣東西大宋都有。

趙禎便命令過格物院專門執着一把可以安裝單筒望遠鏡的火槍,在經過一系列的複雜校準和調試後,趙禎自己都能運用基礎的射擊知識完成對四百米外的定點目標進行射擊的任務。

當然這依舊離不開大宋火器的犀利,趙禎更願意把最先進的火槍稱之爲栓動步槍,因爲這東西已經和後世而戰的步槍沒有太大差別。唯一的缺陷便是彈藥和槍膛的鋼材。

這些都是硬功夫,單單依靠技巧是無法彌補的,否則栓動步槍的有效射程能達到八百步甚至更多!

當然這些都要依靠時代的積累,但現在的大宋還沒有達到這一點,還不是純機械製造的火槍依舊存在一些偏差,這些是人工製作所無法避免的。

甚至連帶有螺旋形膛線的火槍都無法實現大規模裝備和量產,這些螺旋形的膛線都是經過匠人手工製作的,而不是機器,存在偏差和不齊。

火槍是大規模裝備的火器,精造幾把或是幾十把幾百把還有可能,但若是要獲得數千把,數萬把,甚至是十萬把…………技術難度實在太大。

趙禎只能用較少的精造火器滿足特殊人羣的需要,比如軍中的神射手,這些人手中使用的便是最好的火槍,或是叫做步槍。

他們的每一發子彈都是純銅的蛋殼,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氣密的問題。

大宋的遊騎皆是滿載而歸,他們已經把所有打算窺探瑪兒敢的吐蕃探馬清理乾淨,以至於吐蕃人不敢輕易的派出探馬來窺探瑪兒敢的情況。

從這些這般的態度看來,趙禎便看得出來的人就是一羣雜兵,一點戰爭素養都沒有,最少在得知宋軍派出強大的遊騎之後,應該迅疾集結精銳對這些遊騎進行圍剿和斬首。

否則便總有一雙眼睛在暗中盯着他們,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都會暴露在宋軍的眼皮底下。

所以這也是爲何三萬吐蕃軍在瞧見瑪兒敢高大城牆時停下的原因,幾乎都是騎兵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攻城作戰。

在這些人的腦袋裡瑪兒敢依舊是那個沒有城牆的聚居地,依舊是一個以商業爲生的地方。

三萬雜兵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進攻瑪兒敢城,根本就是在找死,一旦獲勝的希望都沒有。

但這些人顯然是不打算放棄,他們在砍伐木材執着攻城所需之物,同時也是在等待更多的援軍。

只可惜他們等不到援軍,最後只能帶着粗製濫造的攻城器械來攻打瑪兒敢。

王韶有些不明白,爲何這些人會如此的無畏,要知道之前數千精騎在宋軍的手中一個也沒有走脫,現在宋軍有了防禦,他們還能攻陷瑪兒敢,讓這座城池再次易主不成?

其實這些吐蕃聯軍自己根本就什麼都不知道,他們是部族聯軍,是爲了瑪兒敢這塊土地來的,在消息閉塞的吐蕃,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大宋的軍隊,更沒有多少人瞭解大宋的火器。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