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

大宋的軍事保密工作一項是領先這個時代的,趙禎在這一點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從戰爭開始之前的三個月時間裡,大宋的軍隊便開始向西域都護府所在的伊州進發。

既然要打,就要打出一場震懾天下人的戰爭,要打就要打的氣吞山河,鬼哭狼嚎,讓西域人百年不敢異動!

這場戰爭不是單單的要報復西域,更是要讓西域俯首稱臣,成爲大宋的疆土。趙禎雖然知道新疆由來的典故,但在這個時候,新疆之名再恰當不過。

十萬大軍已經是一個極爲龐大的數字,現在除了遼朝能拿出比這更多的人手,大宋四周的國家沒有一個能有如此軍力!即便是大宋用兵十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大宋對西域用兵一事只有從趙禎下旨開始,纔對外正式宣佈,在此之前,兩府早已準備妥當,五萬上四軍的禁軍早已悄悄開赴西域。

一路上大軍都是以商賈的身份前往,現如今大宋的商隊規模早已是成了氣候,數百人,數千人的商隊都有,禁軍們化整爲零,喬裝商隊前往寧夏,一般人如何能發現端疑?

即便是發現了什麼不妥,也不會想到這是軍隊前往西域作戰的掩護。

五萬人的先頭部隊,以潺流的方式向西域滲透,這是一種不起眼的行軍,極難被人所發現,即便是遼人的密諜也沒得到消息,更別說是遠在玉門關之外的西域人了。

五萬大軍抵達伊州的時候,連駐守西域都護府的都護曹康都頗爲驚訝,直到看了領兵的王鐵鞭出示趙禎的密旨之後才放下心來。

畢竟聖旨在大宋基本上無法僞造的,更何況眼下源源不斷趕來的五萬大軍!

雖然僞裝成了商賈,但曹康一眼就看出了他們的僞裝,他們騙騙百姓和一般人還行,但身爲軍中之人的他卻是能看的清楚,看來官家是果然要對西域用筆了!

西域之事在曹康心中憋着一肚子火,也在西域都護府衆多將士心中憋着一肚子火,這些彈丸小國,居然妄圖以蚍蜉之力撼樹?這和找死有什麼區別?

但最爲憋屈的卻是他只能看着大宋的百姓倉皇的逃竄至伊州尋求庇護而不得主動出擊,若不是前段時間官家下旨斷絕西域商路,這種事情還會更多。

曹康是曹家的旁系,原本在東京城中並不彰顯,隨着曹家的沒落和被排斥,他早已失去了向上走的可能,但誰曾想到,官家居然委以重任,調遣自己擔任西域都護一職,這可是重開都護府後軍中最爲熱門的差遣!

能成爲一方都護,是多少軍中男兒的夢想,這是在爲國鎮守四方,乃是天大的榮耀!是官家最高的信任!

曹康在剛剛接受任命的時候多少還有些猶豫,但後來他也逐漸釋然了,官家這麼做顯然是讓自己忠於天家,皇帝已經向自己展示了足夠的信任,並且委以重任,自己又是曹家旁系,完全不必在乎曹家。

一邊是曹家,一邊是官家,傻子都知道該如何選擇,曹康毅然決然的前往西域,對曹家他可沒有任何虧欠。

“官家這是要御駕親征?!來我西域御駕親征?!”

曹康有些語無倫次,王鐵鞭理解曹康心中的激動,對於文臣來說官家是大宋的明君聖君,可對於武將來說,官家就是大宋的軍神!戰無不勝之君!

現在官家御駕親征與西域,這對西域都護府的守軍來說是多大的榮耀?說實話,王鐵鞭都有些羨慕眼前的曹康,若是自己是他,怕是也好不到哪去吧?

已經是捧日軍都指揮使的王圭依然和王鶴兩人搭班子,只有捧日軍和神衛軍兩軍,延續了太宗皇帝定下的舊制,每軍設兩廂,一廂二萬五千人,一軍五萬人。

官家親自率領神衛軍,而自己則是率先帶領捧日軍化整爲零到達西域,當然西域都護府中的兵馬依舊可供差遣,這也是他曹康如此激動的原因。

畢竟現在大宋的軍功越來越難以獲取,對外的戰事少之又少,王鐵鞭認爲再過幾年,遼朝被滅了之後,還不知會是一副什麼光景,怕是朝中文臣們又要叫嚷着削減軍費,裁撤士兵了吧?!

五萬捧日軍在玉門關外的伊州駐紮下來,彷彿一滴水irongru了沙漠,真的不是那麼的明顯和龐大,而對於本就人數衆多,足有八萬之衆的西域都護府駐軍來說,更是不顯。

不過伊州的景象卻是驚呆了王圭和王鶴兩人,眼下這場景實在是驚人,他們本以爲西出玉門關之後便是一片荒涼的沙漠,應該是遍佈黃沙,應該是黃沙百戰穿金甲,可在他們面前展現的卻是如江南水鄉般的情景,不,準確的來說這裡可比江南水鄉要大氣的多。

兩人在伊州看到了千傾良田,看到了大片的草場,看到了勞動的農人,看到了放牧的牧民,但最讓人驚訝的還是這裡的環境,堪稱塞上江南也不爲過。

事實上在王鶴看來,這裡甚至比中原的大多數地區都要好的太多!

由此可見,曹康在這裡經營數年時間是如何的盡心盡力,都護府不單單是掌軍戍邊,同時也是要鞏固地方上的統治以及發展當地,最少要讓當地百姓過的好。

現在看來,曹康做的非常好,基本上是完全按照官家當初的旨意牧守一方的。

王鶴向王圭解釋道:“眼下的伊州乃是唐時所設,而早在隋大業四年,煬帝便派文臣裴炬和武將薛世雄率軍屯駐伊吾。所以我大宋統轄伊州理所當然。”

王圭看了看駐軍邊上的良田,隨手扯下一束麥穗輕輕搓揉,在這個日照充分,水源充足的塞上,小麥的口感極爲香醇,麥香味在口中擴散,這淳樸的味道讓他微微閉眼。

許久才緩過神來,微微感嘆道:“真是個好地方啊!不知西域的諸多小國是否也是如此!”

王鶴笑了笑,望向西邊天空中的火燒雲道:“到底是什麼樣,待我大宋之兵拿下後便知曉了!”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