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

趙禎不願打擾曾公亮的研究,他對格物的迷戀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彭七想上前提醒一下他,該恭送官家離去纔是,可趙禎拽住了他的盔甲。

“朕有這樣爲國操勞的文臣還在乎什麼繁文縟節?他能爲朕造出想要的東西就是對正最大的尊重。”

彭七還要說什麼,但看着趙禎眼神便住嘴,是啊!陛下從未因爲這些小節而責罰過誰,曾公亮這麼做只會讓官家對他增加好感,而不會招致災禍,難怪朝野內外皆贊官家體恤臣屬。

趙禎漫步於汴水之畔,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低聲對彭七問到:“你是一直在殿前司當值的,也經歷過戰爭,你說實話如果我大宋傾舉國之力揮師北伐,是否能收回煙雲故地?”

彭七驚駭的說不出話來,他的表情倒映在水中讓趙禎看的一清二楚,扭頭瞥了他一眼,這傢伙的臉已經不能看了,眼睛快要瞪出了眼眶,嘴脣哆嗦的直打結……

趙禎輕笑道:“你如此緊張幹甚?朕只不過問問你而已,又不是真的打算北伐。”

彭七露出苦笑道:“陛下乃是一國之君,自然是出口成憲的,從您嘴中說出的話,下臣自然會當成旨意。”

趙禎微微搖頭道:“這只是一個設想,人人都覺得大宋應該先拿下党項之後再揮師北伐,這個過程甚至要拖上許久乃至後世帝王才能辦到,可朕不希望拖那麼久,如今我大宋兵強馬壯,甲堅兵利,國庫充盈,此時尚不取之,後世又如何篤定有機會?”

彭七小心的說道:“官家可以再等上一等,畢竟收回煙雲之事要好生謀劃,如今党項李元昊在側,他雖某圖西域之地,可無時無刻不想着與大宋一戰謀求立國之機,如果我大宋揮師北伐,劍指遼朝,他很可能南下直逼中原腹地!”

“鹽州和洪州的西北禁軍難道不能阻擋他嗎?”

彭七微微搖頭道:“西北禁軍有折惟正,但他守城有餘擊敵不足,況且党項人完全能繞過城寨直趨京兆府。”

趙禎微微點頭,這也是爲何他要求大宋城市化推進的原因,想到這裡,趙禎轉頭望向西北說道:“如果西北之地處處州府治下皆是高牆深壑,是否能拒敵與西北?”

彭七訝然道:“陛下是說西北之地處處城寨?嗯,也許這是個良策,只可惜時日太長,有這時間完全可以訓練精兵強將固守西北。”

趙禎深吸一口氣道:“其實這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大宋揮兵党項,遼人亦會出手,畢竟脣亡齒寒的道理誰都知道。”

彭七陪着小心的開口道:“可宋遼之間一向是以兄弟之國相稱,如若我大宋揮兵煙雲,便是私毀當年先帝與遼皇定下的盟約,而兵出党項之時,遼人南下便是他遼朝毀約了。”

趙禎驚訝的望着彭七道:“怎麼連你也開始相信這可笑的盟約?無論遼人還是我大宋,只要毀約,其目的都是一樣的,一切都是爲了利益!”

彭七苦笑道:“臣也不相信那些所謂的盟約,遼人和我大宋毀約已經不止一次了,只不過臣覺得還是讓遼人先毀約比較好,這一點就連朝臣們都是這麼認爲的。”

“這就對了!”趙禎拍了一下彭七身上的板甲,光滑而又堅硬的表面讓趙禎手疼:“所有人都覺得我大宋應該先攻伐党項,然後纔是遼朝,連我大宋朝臣都是這麼想的,遼人自然更會這麼想不是嗎!”

彭七驚訝的說道:“陛下的意思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趙禎點頭道:“沒錯,朕就是這麼打算的,當所有人都覺得朕不會揮師北伐的時候,朕便要反其道而行之,奪回本就屬於我大宋的華夏故土,燕雲之地必須要回到我大宋的手中!”

彭七不解的問到:“爲何官家一定要收回燕雲之地?”

趙禎轉頭望向東京城外開闊的土地長嘆一聲道:“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趙禎的話點出了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爲險要,易守難攻。

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北部屏障,直接導致中原大地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下,這裡是華夏文明抵擋外族鐵蹄的重中之重,上至秦朝,下至隋唐,無不用心經營此地。

而且這片土地對大宋的衰變乃至滅亡有着重大影響!

併入遼朝的燕雲十六州,不只是遼朝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且也是遼朝“漢人”問題最爲突出的地方。

中國的地理形勢,到了黃河流域,就是大平原。一出長城,更是大平原。所以在北方作戰,一定得要騎兵。中國之對付北方塞外敵人,更非騎兵不可。

而騎兵所需的馬匹,在中國只有兩個地方出產。一在東北,一在西北。而這兩個出馬地方,在宋初開國時,正好一個被遼拿去,一個被党項拿去,都不在大宋手裡。

這也是爲何趙禎西征党項的原因,說來可憐,像大宋這樣國土廣大的國家卻找不到一片適合養馬的草場……而自從拿下賀蘭原之後,大宋才真正意義上的有了千里馬場!

大宋缺馬並不是指江南不能養馬而是生產出的馬匹戰力、耐力不如北方馬匹,更重要的是農業區生產的戰馬只能湊數……

先拿下党項的養馬之地,然後在組建騎兵,奪取燕雲十六州故地,如果拿下了煙雲之地,便可利用齊俊險要的太行山對遼人進行阻擋。

趙禎望向彭七道:“煙雲乃是自秦開始便在中原佔據要害之地的,國家興王地,據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盤盤鬱郁,爲朔土一都會,遼人在如此寶地經營許久,並把幽州設爲南京,以南京道管轄,可見其圖謀,此時不收回,以後更無機會!”

彭七回過神來小心的問到:“陛下準備只取煙雲而非整個遼朝?”

趙禎大笑道:“遼朝地域廣闊而草場衆多,朕只要斷其煙雲糧道,加強守備,便可壓縮遼人的活動,時長日久遼人自不會再是大宋的對手,有的是時間攻伐與它!”

彭七連連點頭,原來是這樣!陛下打算出其不意的北伐,而腳步便在長城故地方止,依託長城之險抵禦遼人反撲之後在徐徐某圖整個遼朝,如此蠶食的計策實在高明,但卻怕西北的党項人坐不住……

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
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