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

神都城大亂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賈昌朝的耳朵裡,事實上他也在經歷這次暴亂,身爲北平府知府事的他知道,若是在這個時候再躲避下去,只能讓自己死的更慘。

他一直都知道神都城中的幫派林立是一件大事,但他卻一直不希望干預,原因就在於他希望這些人之間的矛盾在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後便通過械鬥來解決,如此便能很快的恢復太平景象。

那些大家族之間的矛盾還是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而不是把北平府夾在中間,成爲他們互相攻伐的工具。

之前的一切都挺好,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只要和那些家族打過招呼就行,賈昌朝其實早就盼着官家把自己的位置挪動一下,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內神都城不出事,那這些幫派和背後的家族就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但現在的賈昌朝就想破口大罵,整個神都城的地下勢力全部翻上了水面,城中打打殺殺的聲音已經響徹雲霄。

這是在告訴世人,自己這個北平府的知府事根本就是個擺設,但天地良心,這些幫派又不是在自己任期內纔出現的!

賈昌朝知道,自己恐怕要成爲替罪羊了,這些幫派的廝殺已經開始不受控制,大一點的幫派還好一點,中小的幫派已經開始不受約束,在街面上進行打砸搶的暴行。

這哪裡是幫派鬥毆,簡直就是暴民作亂!

這時候已經不是該猶豫的時候了,賈昌朝帶着北平府的六曹官員以及通判等人迅速點齊衙役,從器械司領了甲冑和兵刃已經最重要的弩箭便在北平府府衙集合。

這時候已經顧不得那麼多的規矩,大宋朝廷對弓箭的管制並不是十分嚴厲,地方鄉勇都會配比弓箭手以備捉捕盜賊只用。

但對弩箭的管制卻極爲嚴苛,沒有攻城大事發生,沒有悍匪入境,地方縣衙,府衙的衙役根本就沒有使用弩箭的權利,一旦擅用,抓到就是一個斬首棄市的大辟之刑。

北平府便更是如此了,北平府的治所在神都城中,手中自然有着數量不菲的棘輪弩,這是大宋最爲強大的遠射武器,能配備棘輪弩已經是北平府的最高待遇了。

但這些棘輪弩在庫房中存放的時間要比北平府衙役上一次摸弩箭的時間還要長,其原因就在於北平府的衙役幾乎都是從軍中退役下來的士卒,甚至有些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

這些人在邊關或是軍中接觸弩箭的時間比和自家婆娘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

棘輪弩一直是大宋的神兵利器,即便是在火槍逐漸普及的大宋,棘輪弩在軍中依舊有很高的地位。

富有彈性的鋼臂棘輪弩體積進一步減小,威力卻在進一步的提升,棘輪上的絞盤可以輕鬆上弦,在鋼臂的兩邊甚至還裝配了倆個小圓輪以更好的節省利器。

這樣一來棘輪弩的威力得到了加強,但同時對棘輪弩維護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當北平府的衙役拿到棘輪弩整裝待發的時候,霍老七帶着他的一羣手下進來了,看着一排排的衙役手持棘輪弩,霍老七臉色稍稍一變,他沒想到賈昌朝在這個時候膽子居然這麼大。

城中的大部分禁軍還未動手,只不過是巡城司的人開始彈壓,而在這個時候他賈昌朝居然就敢帶着北平府的衙役着甲持弩?

在霍老七的印象中,賈昌朝一直是個官場上的老油子,能不惹事就不惹事,平安的從北平府知府事的位置上挪走纔是他的根本,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居然如此果斷。

“霍參軍來的正好!隨本官上陣殺敵!”

賈昌朝的氣度大變,眼下是緊急情況,已經由不得他在做縮頭烏龜了,最壞的事情已經發生,終究是要追究自己的責任。

如此還不如大刀闊斧,立下的功勞越多以後算賬的時候自己的罪過便越小,要怪就怪自己倒黴罷了!

邊上的通判楊舟變了臉色,望向賈昌朝失色道:“府尊之言太過,眼下是在我大宋的神都城中,何來的戰場?如何能用上陣一說!”

賈昌朝的臉色冷的彷彿能擰出水來:“眼下神都城中亂局以現,幫派鬥毆之中甚至出現了軍中的陣法,這其中若是沒有貓膩你信嗎?暴亂以生,百姓危矣!我等作爲北平府的父母官如何能視而不見?!”

楊舟沒想到賈昌朝這麼快就給那些人定了性,但他知道賈昌朝是個既有手段和眼力的人,這個時候跟隨他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站在這個時候就不該有一絲猶豫,楊舟也不是一個目光短淺之輩,既然賈昌朝已經把這些人從亂民變成了造反的賊子,那就不需要一絲的憐憫和人性。

自古以來造反的賊子都不會有好下場,敢在神都城中作亂,無異於是自尋死路,這場大規模的騷亂已經不能稱之爲騷亂了。

民變在某些情況下就可以稱之爲造反,官人之家或是朝廷衙門遭到衝擊的時候。

北平府的衙役迅速從維護治安的公人變成了類似於軍隊的存在,這個時候賈昌朝對霍老七的尊重已經遠超他這個兵曹參軍應有的地位。

“霍參軍,眼下我北平府之胥吏皆在此處,兵刃,甲冑,弩箭俱在,還望你奮勇殺敵以平民亂!”

霍老七此時只想跳腳罵娘,這不到五百人的隊伍有個屁的用,若是都能裝備棘輪弩還好些,多少能震懾住外面的幫派,但弩手人數不過數十,不是射手少而是弩少!

北平府府衙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棘輪弩和弩箭儲備,說到底北平府只不過是維護神都城治安的衙門,真正有兵力的是巡城司。

這數百人即便是戰力彪悍的老兵,扔進神都城這大水池中也沒有太多的作用,驅散小的幫派是有可能的,但對於人多勢衆的大幫派根本就毫無作用,而且人家自己知道自己的靠山是誰,有多大。

最重要的一點,霍老七作爲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人,他知道這件事的蹊蹺之處太多,有些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活見鬼的事情發生時,只要用腦子稍稍想想就知道,其實不是“有鬼”而是有人在裝神弄鬼!

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
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