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

戰爭是誰都不喜歡的事情,因爲戰爭會帶來流血和犧牲,但人類似乎又無法避免戰爭,因爲戰爭也會讓人在戰場上收穫意想不到的榮譽和財富。

趙禎獲得了難以估計的財富,高原的土地中蘊含的資源以及大量的草場給可以給大宋提供讓人難以想象的利益。

吐蕃人即便是要撤離邏些城也是一件極爲麻煩的事情,宋軍包圍了整個邏些城,而吐蕃人更加擔心的卻是宋人突然發難。

本就不是宋人對手的吐蕃人幾乎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而且宋軍放他們離開在許多吐蕃人眼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少吐蕃的軍官和將領認爲這是宋軍的謊言,爲的就是誘騙吐蕃大軍離城,從而便能達到半路奇襲的效果。

但宋軍並沒有這麼做,一切都在宋軍的安排之下有條不紊的進行,宋軍甚至沒有繳獲吐蕃人的武器,只是在遠處監視吐蕃大軍的撤出,以及吐蕃百姓的離開。

宋軍的辦法很簡單,撒開一個缺口,讓吐蕃人有序撤離,別的事情都好說,唯獨的約束便是宋軍要求吐蕃軍民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排成隊列行進。

吐蕃人不知道其中緣由,而身爲大相的仁欽桑波卻清楚的告訴身邊的吐蕃朝臣:“宋人此舉是爲了清點人數,橫列十人前進,只需要數清縱列便可知曉人數多少,即便有差也相差無幾。”

既然趙禎下旨放過邏些城中的守軍,但趙禎同樣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畢竟宋軍也需要從這場圍城之戰得到好處,邏些城的那些財富如何能便宜吐蕃人?

吐蕃人可以帶走他們的私人財物,但吐蕃的國庫以及後宮中的財富卻被限制帶走。

角廝羅知道他不可能帶走那些東西,畢竟附帶大量輜重的吐蕃軍民周也走不快,若是賬冊和國庫中的東西以及紅宮中的財富不相符,宋軍完全能追殺過來。

雖說這是一場互信,但雙方之間也是互有提防,誰都不是充分相信對方,吐蕃人可以穿戴盔甲手持兵器,而宋軍同樣是火槍上膛隨時戒備。

可以說這時候任何的衝突都會導致一場災難,甚至引發雙方之間的全滿戰爭,但同樣宋軍和吐蕃軍都知道,眼下是難得的安寧,不需要死人便能結束這場戰爭。

從戰爭開始到現在,無論是宋人還是吐蕃人已經開始逐漸的厭煩,這是真實的戰場,每天都可能出現突發的狀況。

誰也保不齊會有厄運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也沒人敢打包票會很快結束。

這個機會來之不易,無論是身爲皇帝的趙禎,還是王韶和楊懷玉都清楚的認識到了一個問題,宋軍已經快到“師老兵疲”的邊緣。

和吐蕃人不一樣,宋軍雖然名義上打着懲戒吐蕃的旗號,但畢竟這是一場侵略戰爭,吐蕃人的鬥志和意志將會比他們更爲強大。

戰爭其實不光是國力的比拼,也是一場道德和意志的較量,雙方之間誰主沉浮,誰笑到最後有許多因素的影響。

趙禎站在一片高地上看着不斷從邏些城中撤出的吐蕃軍隊微微點頭,吐蕃人並沒有進行多麼激烈的反抗,這印證了角廝羅之前的話,吐蕃人是真的被大宋打的怕了。

事情到了這裡便成爲定局,吐蕃人不希望在邏些城浪費自己手中的力量,而宋軍同樣也不希望在吐蕃人投降並且撤離時再進行高強度的戰爭。

雙方之間達成的共識此時成爲一種微妙的平衡,這是一次戰爭以及外交的延續,雙方之間並沒有爆發驚人的最後決戰,而是進行了斡旋和妥協。

直到現在,趙禎對於角廝羅的魄力和對仁欽桑波的眼光都是極爲感佩的。

雖然土地沒有了,但角廝羅率領剩餘的吐蕃人可以轉戰其他地方,這是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妙筆”。

吐蕃人擁有的信仰足以支撐他們再度崛起,同樣在此次邏些城之圍中殘存下來的吐蕃人對角廝羅以及吐蕃王朝的決心是無比堅定的。

這就像是一次大浪淘沙,把一些不堅定以及不虔誠的人從邏些城中淘汰了出去,給角廝羅留下的都是精銳。

而隨着角廝羅率領吐蕃人的不斷西遷,這樣的步驟還會進行,總有人捨不得離開吐蕃高原,角廝羅若是強迫他們離開,那他就是太蠢了。

大宋的西征早就了吐蕃的西征,而大宋在獲得此次決戰的勝利之後,也將劃出屬於吐蕃高原的土地。

也就是屬於大宋的高原土地,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畢竟大宋的繪製輿圖的官吏並沒有收集到來自吐蕃高原的全部消息。

他們要進行實地測量,要進行一個龐大工程的完善,這是大宋的根本法則。

每當大宋佔據一片全新的土地之後,輿圖的繪製以及完善乃是當務之急,大海對面的海東州輿圖到現在還未徹底完成,大宋的輿圖繪製官員有些已經在海東州帶了數年之久,有些甚至立志要用一生時間來繪製出一本完整完善的海東州輿圖。

高原的情況也是一樣,但這並不影響宋軍對角廝羅以及其追隨者的驅逐。

宋軍會留下一部分人在吐蕃駐紮,這裡也將迎來更多的大宋官吏,他們要開始用大宋的律法以及制度官吏吐蕃,同時也要尊重這裡的習俗。

趙禎在看着不斷出城的吐蕃人心中微微有些心痛,畢竟這些人在後世也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

雖然角廝羅會率領一部分吐蕃人開始他們的西征之路,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部份吐蕃人的西遷。

一個文明擁有最基礎的權利,用自己的腳“投票”,在吐蕃高原不適合他們待的時候,吐蕃人開始西遷。

趙禎放他們離開不是因爲心慈手軟,而是因爲不希望戰爭再繼續下去,不希望漢家文明和吐蕃文明之間徹底結下死仇,成爲永遠的死敵。

在趙禎眼中,吐蕃人也屬於華夏,也是一個曾經輝煌又無比燦爛的文明。

而角廝羅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趙禎的利益,也讓趙禎把最後的圍城之戰結束在了一場外交談判之下。

宋軍可能有些怨言,畢竟大軍在高原上如此疲憊,最終是爲了和吐蕃進行一場決戰,大量的殲敵以獲取戰功。

而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的戰功並沒有那麼的重要,當然在得知戰功翻倍之後,這些大宋的“好男兒”也就因爲沒有發動最後決戰而感到僥倖,因爲誰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回到家鄉,現在帶着雙倍的軍功榮歸故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宋的老兵都知道,真正上了戰場,沒有什麼比活着更重要……………………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