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

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西夏的事情更是如此,相比遼朝和大宋,西夏人對自己都城的保護顯然不是鐵桶一塊,關於李元昊的醜聞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天下人恥笑,西夏在大宋眼中便是沐猴而冠的那隻獼猴。

就是因爲西夏的事情與新臺醜聞太過相像,所以趙禎纔會情不自禁的念出詩經中的《新臺》,說起來,老子搶兒子媳婦的事件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權利讓人獲得滿足的同時也會增長人的慾望。

在這方面最傑出的代表非李唐王朝的李隆基莫屬,因爲他將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搶到後宮中冊封爲貴妃,諷刺的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也用一首千古名詩《長恨歌》來描述,讓這一個一個動人心絃的翁媳愛情故事流傳千古,以致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但是,在古代數千年君王史上,他唐玄宗並不是第一個搶走兒媳婦的君王。比他早一千四百多年的衛宣公,纔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恰巧詩經也在其中以詩歌的形勢描述出來……

這是人的慾望在作祟啊,趙禎看到了李元昊的死,並沒有什麼鬆一口氣的感覺,相反他感受到了一種恐懼,慾望這東西是一種毒藥,權利越大的時候,人越難控制這頭猛獸,一旦衝出自律的“牢籠”便會釀成一場可怕的悲劇,自己要不要給李元昊的醜聞也做一首詩?

想了想趙禎便笑着搖了搖頭,還是算了,相比他的父親,李元昊根本不值得自己多費功夫,自從李元昊即位後,自己對西夏便沒有放上太過關注,西征是大宋勢在必行的事情,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需要擴展,即便是千年以後所謂的“和平世界”也是如此。

相比千年之後,現在的華夏纔算是一頭真正的猛獸,要知道數千年曆史的華夏就是一隻巨大而空蕩蕩的胃,從來沒有滿足的一天,經過小冰河期前兆的突然侵襲,大宋明顯感覺到了糧食的吃力。

連大宋都有這種感覺,更別說是西夏這樣的國家了,而它不可否認也是華夏曆史的一部分,趙禎要爲大宋負責,也要爲華夏的歷史負責,這顆巨大的胃什麼時候才能填滿?

無論豐年災年,大宋的糧食產量只不過堪堪平衡而已,即便是豐年也不是整個國家都豐收,國土如此之大的王朝,有豐收便有歉收,有吃飽的便會有吃不飽的,這也是爲何他要派遣船隊前往美洲尋找農作物的原因。

西夏的災民情況趙禎從皇城司密報的字裡行間之中看的清楚,這是一場大災,易子而食慘無人道這種書面語已經不能形容當時的慘烈,這種大饑荒大宋可很少遇到過,但在華夏史書中卻有不少的記載。

這是一場由西夏皇帝李元昊自己釀成的人禍,自己用羊毛打擊西夏的農業很成功,但如果西夏反應過來並且開始積極備戰,準備糧食的話,根本不會出現這麼多的難民,其實到了最後,李元昊和興慶府中的貴族還想着自己的錢袋子。

饑荒的時候什麼東西最值錢?當然是糧食了!在李元昊的眼中,國家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甚至包括國庫中堆積如山的糧食,而這些糧食免費發放給百姓,顯然是皇帝自己的損失。

趙禎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爲李元昊的皇莊悄悄聯繫了大宋的商賈,準備利用這些商賈從大宋搞到更多的糧食,用來賣給西夏的百姓……這便是趙禎最瞧不起他的地方。

君王不應該把國庫中的錢財和糧食作爲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是屬於這個國家的,君王真正的私有財產其實是疆土和百姓,越是把疆土保護的越好,獲得產出的空間便越大;把治下的百姓保護的越好,獲得的財物便越多。

與李元昊完全不同,趙禎一直小心翼翼的呵護這自己的百姓,在他看來這些百姓不光是屬於自己這位君王的,也是屬於華夏的,他們每個人都構成華夏的一部分,百姓越多,生活的越好,便會使得大宋愈加的強大。

千古以來許多君王的想法都錯了,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並不是擁有多少軍隊,也不是有多少武器裝備,而是百姓,百姓生活安康富足,所以人得到自己應得的,就如《禮記》中的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是古人的烏托邦思想,也是最早的共產主義思想,雖然與後世的稍有出入,但卻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即便是趙禎在看到這篇《大道之行也》的時候都震驚的目瞪口呆,不禁感嘆華夏先哲的偉大。

“陛下,皇城司傳來密信……”

三才出現了,現在的他已經接替了陳琳的職務,擔任皇城司的頭頭,因爲陳琳去世了。他在臨走之前十分的安詳,並且特意進宮向趙禎以及宮中的貴人拜別。

靈兒說,她從沒有見過陳大官露出如此舒坦的表情,趙禎也是這麼覺得的,這個人一直活在責任之下,每天被無數的秘密所壓着,只有死去纔是一種解脫。

他最後的所葬之處便是真宗皇帝的永定陵,據守護陵寢的侍衛說當他用最後的力氣放下斷龍石,從此之後永定陵纔算是徹底封閉。

小小的紙條一看就是從蠟丸中被取出的,發生這麼多的事情,現在的興慶府應該是密不透風的,也只有用飛鴿傳書才能把消息傳遞出來。

信上的話很少,但言簡意賅,短短几句話便把興慶府發生的事情說的一清二楚,李元昊被兒子所傷,並與次日凌晨死於宮中,死因系金創崩裂所致。

最重要的是最後的幾句話:“沒藏氏誕下子嗣,相國沒藏訛龐囚禁寧令哥,欲立沒藏氏之子李諒祚爲帝,請陛下當機立斷!”

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
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