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

趙禎從來都是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主,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奉行的處事原則就是這樣,用人他就從來沒有擔心過。

他相信自己的手段,同樣也相信自己拿捏別人弱點的能力,用人不疑的前提是你掌握了別人的弱點,知道這人即便是未來謀反也有反制的手段。

這是用人不疑的前提,作爲一個在後世打磨出來的人,趙禎從不會相信會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在利益面前,朋友這個詞太過奢侈。

劉渙請罪的奏疏已經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上了五回,每一回都是言辭懇切,就是希望趙禎能削去他的官職,讓他不在屍餐素位。

趙禎當然不會准奏,不光如此,他還要給劉渙以安慰和機會,錯的又不是他是自己,皇帝都還沒有認輸,你怎麼能認輸?

事實上趙禎一直沒有找到解決高原問題的辦法,氣候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和屏障,若是高山那就是最高的一座,若是江河便是最寬闊的一條。

華夏數千年以來一直遭受高原的侵襲而沒有辦法徹底剿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那裡的高原氣候。

想要征服高原,在令兵器時代幾乎做不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原本單純的部族互相殘殺。

吐蕃人的百姓越是底層便越單純的可怕,但越是一小部分的“社會精英”便越聰明,只不過這些聰明人卻把心思用在了內鬥上。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因爲交通的限制,因爲物資的短缺,更因爲氣候這柄雙刃劍,使得吐蕃人難以有很長遠的眼光,他們更多的是把智慧用在了互相傾軋之下。

自從松贊干布死後,吐蕃人已經沒有一個大能把這個民族團結起來,事實上這數百年的時間裡,吐蕃人在不斷的自相殘殺以及內耗。

但一個異數出現了,角廝羅這個曾經的傀儡一步步的成長起來,在他親手滅掉李立遵的時候就已經見識到中原的強大。

在此之後與大宋結盟義無反顧,並且是真正的爲大宋流血犧牲,青唐部有多少的男兒死在了當年對西夏的圍剿上?

這些趙禎都知道,但卻沒有刻意的補償角廝羅,因爲他不希望青塘的勢力太過龐大,稱爲一種尾大不掉的境地。

一個西夏倒下去了,若是自己再親手扶持出一個西夏那不是打自己的臉?

而角廝羅這個曾經到大宋遊學的吐蕃人卻不一樣,他另闢蹊徑,不向大宋過多的索取資助,依舊忠心耿耿的幫助大宋守衛西疆。

就是這時間如一日的忠誠,贏得了大宋朝堂上下的信任,十年如一日,這樣的人便是君子!尋常人根本做不到…………

但一個幾乎被人人可以要挾的傀儡卻最後獲得勝利,其中幸運是一部分可背後的隱忍和手段差事最重要的。

角廝羅恰好擁有這些東西,並且他還有一顆善於隱藏的心。

他把一切都隱藏了起來,所有的想法只是在心中進行謀劃,幾乎從未流露過一絲一毫,這一點是趙禎最爲佩服的。

即便是他得到了大宋的資助,並且出兵吐蕃的時候,依舊是忠心耿耿的執行着他和大宋王朝約定好的計劃。

而大宋的黑手遍佈天下,即便是遙遠的羅馬帝國都有黑手的蹤跡,更別說青唐部了,這個部族中黑手的密探不下數百人。

但即便如此,依舊沒有發現角廝羅謀反的一點徵兆。

事實上角廝羅不是在謀反,他只是自衛,直到現在他也沒有打算和大宋抗衡,只不過在劉渙發現危險的時候手段太過激烈。

派遣種家軍對角廝羅發動突襲這本身就是個錯誤,宋軍的強大和勇猛給了劉渙以錯覺,覺得種家軍到了之後能很快平息角廝羅的叛亂。

可事實上這叛亂只不過是猜測,即便是所有的猜測符合邏輯,可只要角廝羅沒有豎起造反的大旗,他就是在爲大宋收復吐蕃,爲大宋在統一吐蕃。

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種家軍的突襲使得角廝羅有了足夠的藉口,他不光伏擊了劉渙調來協防的種家軍,而且還利用這個機會一舉拿下了烏思部。

膽大心細,手段驚人,野心強大,善於隱忍,這是趙禎對角廝羅做的“側寫”,雖然劉渙的錯誤很嚴重,但卻最終爲趙禎排除了一顆地雷。

劉渙的意識很好,嗅覺也很靈敏,只不過處置的手段太過激烈。

其實趙禎在得到消息的時候反而鬆了一口氣,角廝羅是被劉渙給逼出來了,若是沒有逼他,時長日久之下的青唐部會是一個什麼模樣?

那時候的角廝羅纔是最危險的,現在的角廝羅如同露出了獠牙的毒蛇,雖然致命,但卻在幾十米之外。

趙禎和大宋有的是時間進行處置這危險,更爲重要的是,角廝羅錯過了機會,眼下的大宋在成功肅清了西北和西南的邊患之後,已經開始內部建設。

而這段時間的大宋又處於一個上升期。

吐蕃的問題能否解決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方便處理,角廝羅無疑是給大宋找了一個極好的藉口。

事實上趙禎也在利用角廝羅,雙方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利益的盟友而已,角廝羅與其說是大宋的盟友,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趙禎的“打工仔”。

大宋付錢給角廝羅,角廝羅幫助大宋平定吐蕃,然後利用那些被大宋解放的農奴在吐蕃重新劃分利益的範圍。

但現在,這個“打工仔”不幹了,他不光要獲得財富,還要獲得尊嚴和更多的財富,他要自己當“老闆”,成爲和趙禎平起平坐的“贊普”。

畢竟給人打工多沒意思,自己當老闆纔是所有野心家想幹的事情…………

時機成熟了嗎?稍稍有點沒成熟,趙禎在看到種家軍的秘奏後便知道爲何角廝羅要破釜沉舟了。

原因很簡單,他已經拿下思麻部,但那位在思麻部乃至整個吐蕃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尊者,仁欽桑波毅然決然的前往劉渙所在的脫敢部。

在活佛和班禪這一類被神化的達賴喇嘛出現前,尊者便是藏傳佛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的影響力極大,精神力量也頗爲強大。

最少這位能看穿角廝羅陰謀的尊者已經在前往神都城的路上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請假!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
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請假!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