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

對於彌勒教的清剿已經能塵埃落定,整個神都城又恢復了原先的模樣,那些曾經信過彌勒教的人大多“回頭是岸”,無辜百姓被蠱惑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事情,沒有人會把彌勒教的所有信衆全部繩之以法。

在朝堂上的官員們眼中,百姓大多數是愚昧的,容易被蠱惑的,只要把彌勒教的“本性”披露出來,再施以教化,那百姓自然就會對彌勒教棄之如敝履。

但在趙禎眼中,無論是朝堂還是彌勒教的行爲其實都是一種蠱惑,當然朝廷是站在正義一方的蠱惑,而且說的大多是事實。

趙禎不認爲彌勒教會死灰復燃,因爲這個屬於佛門的教派在大宋已經成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雖然彌勒教被清剿,事情已經過去,但無論是神都城還是大宋的其他州府,對彌勒教的容忍度依舊爲零,只要有人還敢公開的信仰彌勒教,甚至在家中悄悄的信仰彌勒教,那都會被治以重罪。

趙禎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哭笑不得,作爲帝王,你心慈手軟,法度寬鬆的時候,百姓非但不遵從,相反他們總是會以身試法,總會存有僥倖心理,而當你律法嚴苛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謹遵法度,而這並非是因爲法律的嚴峻,而是一種從心理上的理所當然。

在百姓眼中,甚至是在臣子眼中,皇帝就應該是個冷酷無情的君王,就應該是個鐵血手腕的君主,就應該是個威嚴無比的皇帝…………

說的難聽點,身爲帝王的趙禎若是仁慈起來,百姓也就不當一回事,而若是威嚴起來,那整個國家的人都會爲你喝彩…………

最近一段時間法度森嚴,尤其是對走私和彌勒教的打擊力度加大,民間的叫好之聲是不絕於耳,在他們看來這是帝王在保護百姓的手段,再森嚴也是一件好事。

而最受到衝擊的人不是百姓,也不是官員,而是商賈,或者說是一部分最賺錢的商賈,普通的商號規規矩矩的做生意自然不會有什麼損失,相反這段時間他們還是賺錢了的。

彌勒教的被清剿,神都城中多樁案件被偵破,許多事情都找到了“腳跟”,原來都是彌勒教在背後操縱一切,都是彌勒教在使壞。

無論是民間的雜紙,還是朝廷的邸報,都詳細的刊登了的彌勒教的罪證,並且有大量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評論以及對彌勒教的斥責。

在大宋,還真沒有一樣東西能和報紙相抗衡,這是趙禎手中最強大的輿論工具,也是帝王的口舌。

何況這些報紙上發佈的內容大多數都真實的,即便是有一些不當的地方也是爲了宣傳需要,比如把神都城以及宣毅軍中的動盪全部歸咎於彌勒教。

因爲從眼下的證據和線索來看,確實是彌勒教在背後操縱了一切,這是十分肯定的事情,五證齊全,人證嘛……婁守堅已經攬下了全部的罪責。

這個老頭當真是倔強的厲害,在大宋三大轄騎面前好不變色的把所有罪責擔下,並且供認不諱,不光如此,他還把所有事情的詳情都能描述的一般無二。

突然起來的變化打亂了趙禎原本的猜想,若是東城豪門栽贓,婁守堅不可能如此的應對自如,這說明所有的事情彌勒教也參與其中。

趙禎一直以來都認爲彌勒教和東城豪門之間的勾連便不深,彌勒教只不過是東城豪門的棄子而已,但現在看來並非如雙方之間的應該有牽連,甚至是利害關係。

但現在,婁守堅已經把所有罪狀全部扛下來,最大的受益人是誰?當然是東城豪門,他們已經從所有不堪的骯髒中脫身,變得“純潔無瑕”。

師橫手中捧着一張人皮面具,顫抖的單膝跪在趙禎的面前,隨手看了看這人皮面具,趙禎不由得對三才道:“這東西可比你皇城司做的要精湛許多,看來這個奎大始終沒找到,或許他就是那些彌勒教屍首中的一個,或許依舊逍遙法爲,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那些豪門之中得到消息。”

師橫抱拳道:“官家,婁守堅還在大理寺的天牢之中,罪臣請旨提審妖僧!”

趙禎擺了擺手:“不可能了,他什麼樣的酷刑都會承受下來,你們之前不是沒試過,此人已經如同朽木,根本就不會在乎自己身上的痛楚,朕早就說過沒有用這種最沒用的手段對付他,殺人要誅心!起來說話。”

師橫無奈的起身,他只是希望再試一次,但他也知道這個老和尚已經打定主意扛下所有罪責了。

趙禎忽然轉身道:“婁守堅原本是佛門的主事人,但他既然已經皈依彌勒,那現在佛門的主事人是誰?”

對於趙禎的提問,三才微微詫異,隨即想了想道:“應該是大相國寺的賢覺法師,此人當年和婁守堅……”

“賢覺?朕當年大婚之後便在大相國寺遇到過他一次,而在遇到他之前,朕……在大婚之前還做了什麼?”

趙禎陷入回憶,畢竟是數十年前發生的事情,許多細節他早已記不清。

“官家在對付世家!”

三才作爲趙禎貼身內侍自然是記得許多事情的,尤其是這些事關重大,甚至影響了許多人的事情。

世家這個詞在大宋並沒有消亡,這些世家和歷史上的門閥沒有太多關係,他們大多是從大宋立國之後才形成的。

這些世家也是大宋的世家,是當年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所親自造就的世家,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歷史悠久的世家門第,比如王家之類,但他們遠遠算不上門閥。

世家權貴還是能算得上的,而當時官家在大相國寺遇到賢覺法師之前,就是在對這些世家動手。

現在看看這些東城豪門,和當初的世家都是一脈相承,華夏的歷史就是一部家族史,漢家王朝無論怎麼變化,在地方上的政策都是一樣的,宗族制度。

而這些宗族制度就是世家大族的基礎,他們的存在就會醞釀出更爲龐大的家族。

這是浸透到漢家文明骨子裡的東西,即便趙禎這位帝王也無法改變,這時候回頭看看,當初趙禎對付世家的時候,賢覺和婁守堅便出現了。

現在趙禎對付東城豪門的時候,彌勒教也出現了…………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請假!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
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請假!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