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

一國之都城不光是帝王之居所,更是一國之根基,全國的財富集中在這裡,經濟,文化,政治,甚至裡國力都在都城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沒有一個國家的都城不重要,尤其是在封建時代,一國之都被攻滅之後,往往這個國家就基本上被毀滅了。

極少有王朝在都城被攻陷之後還能翻盤成功絕地反擊的,當然都城也是一個王朝之中防守最爲嚴密的地方,城池高大,防禦完善,百姓衆多。

守軍在不夠的時候,完全可以徵用百姓進行防衛。

都城的攻守之戰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甚至是民族的最後反抗,一旦都城失守,這個王朝也就基本上走上了末路,即便是勤王大軍規模宏大,浩浩蕩蕩的在勤王路上,都城沒了也就成爲一盤散沙。

因爲他們勤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護都城,保護都城之中最爲重要的那個人,一國之帝王。

帝王一死,權力機構瞬間土崩瓦解,這個時候誰敢站出來統領大局?沒有人!唯有攻伐都城的人敢站出來一統天下,因爲他是成功者,連國都都能攻滅的強者,自然會引起人們心中的敬畏。

能殺死一國之君的人自然也是天底下最爲強大的人,他“屠龍”了,自然比龍還強大,不就間接證明他天命所歸,真命天子的身份?

這時候只要有膽小之人,貪生怕死之人在邊上附庸,最終的結果就是把叛逆扶上正朔的寶座,當然這也會留下一個惡性循環,誰的力量強大誰就是天子。

也就是五代十國時的那句“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的亂象開始。

都城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維護穩定,維護王朝的傳承的正統性,汴梁城爲何是後周的都城,又是大宋立國的都城?主要是這份正統性的延續,說明宋太祖乃是天命所歸。

當然他繼承後周也是有着各種算計,挑選了極爲正確的時機,時間,運用巧妙的佈局完成了國家權利的轉換,當然他的所作所爲也是衆望所歸,因爲當時的後周確實需要一位強有力的人站出來主持大局。

光靠年幼的皇帝和一個常年呆在深宮之中的婦人如何治理天下和國家?當時的後周可不太好,四周強敵環伺,腹內又有擔憂。

而壓下的上京城卻不是這樣,蕭撻裡需要的都城不再是上京城,因爲這座城池隨時都會被宋軍所吞沒。

明知上京城受不住,那再耗盡國力的防守還有什麼意義呢?

不如讓這座都城發揮最後的作用,讓他們成爲契丹北遷的棋子,這樣一來反而讓西遷更加順利,誰能想到,契丹的最後一個都城居然是作爲阻擋敵人的“火堆”而使用的。

上京城的皇宮就如同一座巨大的寶庫,在這寶庫之中有糧食,有財富,有任何人想要的一切,皇宮的宮門打開,不斷的有財富流入。

而這些財富和糧食經過內侍的統計整理堆放好,形成一座座小山,而接下來好戲纔剛剛開始。

上京城的皇宮和大宋的皇宮差不多,都是靠在城池的最北面而建的,坐北朝南乃是宮殿的制式,南視爲至尊,北象徵爲失敗、臣服。

幾乎所有的宮殿和廟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當上皇帝稱“南面稱尊”;打了敗仗、臣服他人“敗北”、“北面稱臣”坐北朝南就是這麼來的。

既然在上京城的最北面,地理上的優勢便出現了,皇宮的北面永遠都是契丹的後方,只要不被包圍,就能從北面獲得援軍或是從這裡撤退向北。

物資被輕點完畢之後,上京道中剩下的朝臣被召集到一起,除了張儉,蕭惠,蕭捷三人之外,其他的人的表情真是“精彩”。

這些朝臣都是經過寂靜的街道進入的皇宮,但最重要的是不是街道,而是街道兩邊原本高大華貴的府宅,半掩着的大門,坐在臺階上披頭散髮的婦孺,嚎啕大哭的老人……以及那一閃而過的院內“景色”都讓人毛骨悚然。

沒人能想到眼下的局面居然是一夜之間便出現的,渾渾噩噩的進入宮中,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怎樣。

但稍稍有些心思的人便會知道,既然自己不在昨夜的殺戮名單上,現在被招進皇城必然有重要的事情要委任自己,這是一場契丹權利的大洗牌,若是不在這個時候抓住了機會,一切就真的晚了。

消息是勁爆的,蕭撻裡沒有說話,而是張儉向衆人述說了現在契丹所遭遇的困境,並且坦言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上諫蕭撻裡纔會這麼做的。

但這話也只能偏偏百姓,絕對騙不了在朝堂之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人。

這麼大的事情若非皇帝的意思,誰敢動手,若非皇帝的意思,誰也不敢先一步說出來,雖然貴族敗壞,雖然外戚驕橫,但這兩者都是契丹立國的根基。

每家每戶之中都有着大量的實力和兵力,畢竟契丹還是保留了部族制度,而部族也是貴族的所屬…………可以說宋人靠士大夫治理天下,而契丹靠貴族治理天下。

殺掉這些貴族,也就意味着契丹制度的徹底改變,但如何收攏這些貴族死後所遺留下的力量呢?

這些是朝臣所擔心的問題,但張儉早已解決,他的辦法很簡單,在今夜動手之前便封閉上京城的消息,待事情做好之後,神不知鬼不覺的處理貴族的府宅,讓其顯得安然無恙。

而在此之後便遷徙百姓轉運財物,儘可能的離開上京城向北而遷,剩下的上京城便會成爲宋軍前進道路上的一大團“火焰”,如此一來城池毀滅之下,誰還知道這些契丹貴族到底發生了什麼?

至於那些之情的婦孺老人,只要他們敢說,便一個不留,徹底那一脈斷盡,如此一來還有誰敢說出去?

這些貴族就會成爲“自願”留下與大宋血戰到底的“猛士”雖然心中不舒服,但蕭撻裡還是捏着鼻子認下了,畢竟是解決後顧之憂的最好機會。

想想也是,這些人爲契丹也算是做出最後一點攻陷,雖然他們曾經不是英雄,而在這個時候卻也算是了。

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
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