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

如果有人問古人的生活是怎樣的?趙禎可以如實的回答:“舒服愜意!”

如果放在幾個月之前他的答案是:“沒有電子產品,沒有遊戲,沒有圍脖,啥也沒有,只有折磨!”

最近王語嫣和趙妙元對八卦非常的感興趣,她們兩人甚至喜歡去大相國寺打聽八卦,因爲那裡有專門爲大家閨秀準備的禪室供女眷休息,女人多的地方自然就有八卦。

這填補了她們沒有綜藝節目的無聊,整天八卦之火熊熊燃燒。

當然她們也帶回了不少有用的情報,比如丁謂喜歡書法,寇準奢侈,王相公病入膏肓等等。

天氣逐漸變冷,趙禎的行書已經達到登堂入室的程度,魯宗道已經從打擊變爲讚賞,而小胖子的正楷也寫的有模有樣。

現在衆人的課業已經變成四書五經的講解和對朝局時政的分析。

當趙禎提出三冗巨費的問題後,王旦沉默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太子解釋,三冗從太宗時期就開始了,冗官是因爲朝廷需要壯大文官集團而產生的,而多出的官員俸祿照發,冗兵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災民編入廂軍這是最好的辦法,而冗費是以上兩點得出。

趙禎想到三冗是因爲歷史上仁宗節儉,爲了省錢,晚上想喝碗羊肉湯都心疼,那到底是窮成什麼樣子?!

仁宗仁慈不假,但是也不能仁慈到這種程度,擁有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卻連一碗羊肉湯都捨不得喝?

太子的問題不解答也不好,最後王旦長嘆一口氣:“太子一語直指要害,三冗巨費已經壓得朝堂喘不過氣了!”

趙禎驚訝震驚的望着他,這纔是三冗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喘不過氣了?

蔡伯俙小聲的嘀咕道:“我雖然不懂朝政,但是大宋之所以出現鹹平之治,大概就是因爲要填補三冗的大窟窿吧?”

趙禎早就開始擔心三冗的問題,但沒想到王旦的回答卻是:“三冗有百害而無一利,卻不能擅動,其關係到國計民生,甚至是邊患!”

經過他的解釋才知道,三冗已經和大宋連爲一體,牽一髮而動全身,世家大族,廂軍,官員等等利益集團攀至錯節的糾纏着。

難怪范仲淹的改革會失敗,難怪王安石的改革會人走茶涼。

這就像是一道死循環的難題,如枷鎖一般纏繞在大宋這個巨人的身上!

連腿腳都邁不開的巨人如何能與外敵作戰?更何況這個巨人是天生殘疾,金甌不全就是偏癱,重文輕武就是一隻腳長一隻腳短。

看來自己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啊!

連王旦這樣混跡朝堂多年的老油條都想不出合理的解決辦法,自己應該怎麼辦?難道就看着這個巨人摔倒在歷史的塵埃中?

最後王旦總結道:“這是一幅死棋!除非朝廷的財政是現在的三倍,而且三冗不再增加!但老臣覺得三冗增加是必然的,天災誰也阻擋不了,而文臣誰也不能動,即使官家也不能!”

王旦渾濁的眼睛爆發着強烈的精光,就連一旁粗神經的蔡伯俙都下意識的打了個哆嗦,這老頭的眼神太可怕了。

午飯的時候,晏殊看着臉色難看的趙禎道:“太子還在擔心三冗的問題?”

面對已經長成小白臉的晏殊,趙禎苦笑道:“你有什麼看法?”

“王相公說得對,三冗不能動,但卻可以……”

“小殊,你先等一下。”趙禎打斷他的話就起身向外走去。

晏殊莫名其妙的含着青菜望着他的背影,無奈的聳了聳肩膀繼續吃飯,他現在已經完全習慣了太子的風格,也學會了後世的瀟灑。

小胖子則是完全不管兩人,悶頭開造,今天的粉蒸肉特別的好吃,兩人傻子一樣的考慮皇帝的問題,難道不是太早了嗎?

趙禎回來了,手中提着一個木桶,蔡伯俙哈哈大笑:“你不會是想和他講短板理論吧!這個我來啊!”

在晏殊面前炫耀知識,是蔡伯俙最喜歡乾的事情,他只能在這裡尋找可憐的優越感,他也是從趙禎那裡學來的。

輕咳一聲吸引晏殊的注意力,蔡伯俙拿起小桶老氣橫秋的說道:“小殊請你看好這個木桶。”說完啪的一聲用腳踹段其中的一節。

晏殊看着他神經病的行爲道:“好好的木桶你踹壞它幹嘛?”

滋滋滋~小胖子發出怪聲連連咂嘴道:“你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你仔細看看這個木桶還能用嗎?”

“能是能,但是盛水肯定要比以前少了,要把斷掉的木板補上才行!”

“答對了,三冗就像短缺的木板,而木桶就是大宋,盛水的多少並不是看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趙禎嚥下嘴中的珍珠米點着筷子說道。

小胖子鬱悶的要死,幽怨的望着趙禎:“你就不能讓我說完?!”

“你就吃飯吧,話說郭才的粉蒸肉是你教的嗎?下次叫他少放點糖,有點膩了。”

晏殊望着趙禎和蔡伯俙,這木桶理論看似簡單至極,卻蘊含着極大的道理!兩人好像早就明白一般,難道自己真的比不上?

他現在很難受,並不是因爲木桶理論,而是因爲自尊,他總是感覺趙禎纔是最大最聰明的人,這無可厚非,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當然勝人一籌,但是蔡伯俙,甚至是太子身爲女子的王語嫣和公主都要比自己聰明太多。

雖然和他們一樣穿着毛茸茸的睡衣,住在名叫別墅的大殿中,但是總是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溝壑,深深的把自己與他們劃開,就像倆個世界的人。

晏殊並不傻,他聰明而且敏感,趙禎等人的拼音紙條他看不懂,但是卻知道他們在通過這種奇怪文字在交流,但是卻知道他們在談論不想讓自己知道的事情!

的確,趙禎等人忽視了他的感受,四人畢竟是在一起的時間最長而且是患難之交,他們早已成爲一個小團體,他們有着天生的優越感,這種沁入骨子裡的團結使他們不願意讓人進入自己的小團體。

這些都是下意識的,晏殊如果不說,他們絕不會想到。

趙禎奇怪的看着一邊扒拉着米飯,一邊流淚的晏殊問道:“小殊你是怎麼了?”

吸了口鼻子卻被嘴中的米飯嗆到,晏殊頓時鼻子眼淚一起流下,嚎啕大哭。

“我去!誰欺負你了?告訴我,老子揍他丫的!”仗義的小胖子當場就不能忍,抹肩頭攏二背的就要出去揍人。

看着嘴中叼着雞腿的蔡伯俙,晏殊更是嚎啕不止。最可氣的就是傷害到了別人,當事人還不自知!

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
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