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

角廝羅是個識大勢者,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成熟。他再也無法忍受那種任人擺佈、受人控制的局面。他與論逋就是吐蕃宰相李立遵之間的矛盾首先爆發。

之後他利用溫逋奇也的勢力殺了李立遵,廢了他的論逋之位。

但好事多磨,誰想到溫逋奇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地方豪強,早就覬覦唃廝囉的贊普之位。唃廝囉到了邈川后,他一面暗中與西夏勾結,一面秘密策劃叛亂。

明道元年,溫逋奇發動了政變,逮捕了唃廝囉,並將他囚置井中。但是,溫逋奇的陰謀並未得逞。溫逋奇帶兵外出,負責守井的士兵將唃廝囉從井中救出。

唃廝囉當機立斷,迅速集結擁護自己的部族,誅殺了溫逋奇,平息了這一場叛亂。隨後將國都從邈川遷到青唐城,從此這個河湟地區的吐蕃政權才真正掌握在唃廝囉的手中。

而角廝羅也是在此時纔算得上是青唐吐蕃的領袖,並且聰明的選擇了新的政策。

親政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改變李立遵和溫逋奇時代投靠西夏、與宋爲敵的外交政策,他極力主張“聯宋抗夏”。因此,他的政權得到了宋王朝的大力支持,其中最爲支持他的就是趙禎。

這讓趙禎回想起了當年,那時候兩府還在,兩府相公們都擔心再次扶持出一個西夏,並不願意給予角廝羅太大的幫助,但趙禎同樣力排衆議,堅持給角廝羅最大的增援。

也就是這個決定,使得大宋攻伐西夏的時候得到了角廝羅的全力支持,若不是有他的支持,大宋拿下西夏的速度和難度將會翻上幾翻。

趙禎在國家權益面前是利益至上者,角廝羅對大宋有着極大的益處,並且他向自己表現出了最大的善意,這麼多年從未背叛大宋,只要是大宋政策所需,必定盡全力支持。

即便是大宋征服西夏之後,角廝羅仍舊盡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大宋有所需要,他便在所不辭。

最重要的一點,趙禎私下和角廝羅之間的通信十分頻繁,這不是趙禎主動發起的,而是角廝羅,是他主動彙報自己的日常政務。

並且謙遜的稱作是向趙禎請教如何管理治下百姓,尊稱趙禎爲皇帝的同時還稱大宋爲主國。

這樣恭謙的態度讓趙禎非常滿意,他不是沒懷疑過角廝羅在僞裝,但通過交流的越來越頻繁,趙禎發現,角廝羅不是要和大宋對抗,而是要統一吐蕃。

看似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可事實上只要稍稍理性和的分析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兩件事,誰說統一的吐蕃就會和大宋對抗?

角廝羅在信中承認他打算統一吐蕃後與大宋分庭抗禮,但他親自來過神都一次,那是在趙禎御駕親征契丹之後,本打算一探大宋的底細,但到了神都之後很快他就放棄了和大宋爲敵的想法。

角廝羅清楚的知道吐蕃和大宋之間的差距不是疆域所能彌補,更不是通過時間能彌補…………即便統一整個吐蕃之後,他也不可能同大宋抗爭,大宋的強大超越了盛唐,而現在的吐蕃早已不是原先的吐蕃。

雙方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平起平坐,角廝羅誠懇的向趙禎坦白,願意歸附大宋,成爲大宋永遠的附屬之國,只要大宋向吐蕃提供貿易便好,吐蕃什麼都卻就是不缺牛羊。

趙禎明白角廝羅的意思,把吐蕃的經濟完全對大宋開放,讓大宋掌握吐蕃的經濟命脈,這樣一來吐蕃就沒有反抗的可能,一旦戰爭爆發,大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切斷與吐蕃的貿易往來,吐蕃很快就會陷入癱瘓。

高原上缺少許多生活必需品,茶葉,絲綢,棉,瓷器,鐵器,甚至是藥物,書籍,更別提相關的技術。

趙禎對這一點是接受的,所以他一直對青唐角廝羅的所作所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樞院的相公們不明白,趙禎自己心中清楚,角廝羅已經準備歸附了。

吐蕃的統一其實勢在必行,即便不是角廝羅成功,也會有別的人成功,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而角廝羅和大宋之間的關係要好得多,與換成別人統一吐蕃,不如讓角廝羅來,他統治之下的吐蕃和大宋之間的關係一定會發生變化。

趙禎相信大宋有能力做到“和平演變”。

這本就是和經濟一體的戰略性手段,在大宋這種環境和強大的國力下想要成功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吐蕃和大宋之間的交流障礙消失,當吐蕃人發現他們只能從大宋獲得想要的一切之後,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吐蕃沒有辦法對大宋發動戰爭,因爲雙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

角廝羅知道,要想讓吐蕃過好,就必須統一吐蕃之後向大宋稱臣納貢,做一個俯首帖耳的歸順之國,藩屬之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這是角廝羅的想法,但趙禎並不這樣想,西藏成爲大宋的藩屬之國是好事,但趙禎要的更多。

角廝羅對大宋如此態度最簡單的原因是,大宋沒有任何侵略佔據吐蕃的理由,反而是擔心吐蕃侵擾邊防,所以他給出最大的誠意。

他這麼想不奇怪,因爲吐蕃從始至終都沒有成爲華夏的土地,中原王朝從沒有真正的有效統治過吐蕃高原。

但在趙禎的慣性思維當中,他把青藏高原看作是華夏的一部分,事實上從元朝開始,中央政權纔開始真正能夠統治以及管轄吐蕃的事物。

在此之前的數千年時光中,吐蕃都是獨立存在的,並且和中原王朝之間有着完全不同的關係。

吐蕃成爲華夏的一部分,成爲漢室的領土其實是從元朝蒙古人手中接過來的,元朝征服了吐蕃,設立宣政院,以此統轄吐蕃。

而明朝便簡單的多,直接收繳元朝舊敕舊印,換髮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過渡,繼承了對西藏地方的主權。

但這些都是歷史,還未發生的事情,趙禎忽然醒悟,爲何角廝羅的態度如此恭謙的同時卻絕口不提成爲大宋的自治區,而是堅持以藩屬之國爲最。

因爲吐蕃是一個獨立與華夏漢室的存在,雙方之間並沒有發生過統屬關係………………

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
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