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

蔡伯俙相當的有想法,也勉強算是一位合格的老師,看着小尼克還是有些不解,便開始“舉例說明”道:“東方和西方都有大洪水一說,在你們那邊是諾亞方舟的故事,而在東方卻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上帝創造了人類,可人類貪婪墮落,於是上帝以大洪水清洗這個世界,而諾亞信仰上帝,他的虔誠感動了上帝,並且拯救了他們一家和動物。”

宗教幾乎已經融入到了小尼克的骨子裡,他對這段出自《聖經》中的故事記得滾瓜爛熟。

“哈哈哈…………”

蔡伯俙在聽了小尼克的故事後笑出了聲,即便是晏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顯然這個故事在他們眼中非常可笑。

“既然你們的上帝那麼厲害,爲何我華夏卻沒有任何事情?不對我們也遭受了洪水,只不過被一個叫禹的人治理了,並且禹還成爲了我華夏的共祖,成爲一位君王。”

“這…………也許洪水沒有抵達東方?”

蔡伯俙再次搖頭道:“你又被帶進了一個陷阱中,我們是討論什麼問題來着的?是宗教和現實的問題,這場洪水應該是發生過的,但你們信仰上帝,認爲是應該的,而我們卻是覺得這是一場災難,需要有人站出來,帶領所有人爲之抗爭!”

晏殊在邊上開口道:“《夏本紀》有載:予娶塗山,“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司馬貞索隱:“《系本》曰‘塗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女媧也。”亦稱“女嬌”、“女趫”。”

在小尼克吃驚的眼神中,蔡伯俙再次緩緩開口道:“這就是東方與西方的不同,若是同樣一場洪水出現,你們選擇了妥協,認爲是上帝懲罰人,而人就應該受到懲罰,可誰又知道這世上就只有諾亞一家纔是虔誠的人呢?那麼多的人上帝難道就能說他們都該死?而我華夏不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就是差異,華夏也有信仰,但信仰不足以讓人失去理智,放棄勇敢抗爭的精神。”

晏殊在邊上總結道:“其實很簡單,看看這場大洪水西方和東方的過程就知道問題在哪!大禹治水的順序是,治、堵、敗、疏、成。而諾亞方舟卻是逃、汰、選、救。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麼嗎?”

“選擇的不同?”

小尼克的話讓晏殊點了點頭:“沒錯,從一開始你們便選擇了妥協,而我們選擇了抗爭,所以結果也完全不同。這也是你們和我們在思想上的不同。”

蔡伯俙再次加速稍顯急促道:“官家常說思想決定了選擇,華夏的思想和西方的思想從一開始便不一樣,所以我們更加強大,而你們更加混亂和無序!”

蔡伯俙說完便騎馬快速的遠去,並不遠再與小尼克說什麼,晏殊驚訝的望向蔡伯俙的背影,緩緩點頭道:“他的話說的不好聽,但卻是事實。”

而在這時候,小尼克擡起頭道:“他是不是最後一次耍了我?”

晏殊點了點頭:“不光耍了你,還耍了老夫!但也教了你一個重要的知識,無論何時也要保持本心,莫要受到外力的太多幹擾,虛無縹緲的東西如何與現實存在的東西一起被接受?這在你們看來是問題,而在華夏這邊卻不是問題,因爲兩者是一體的,人是天地的延續,皇帝是天子,是代天牧民的存在,所以華夏漢室一直遵從天子,即便朝代更替也是如此,不是沒人知道天子就是皇帝的另一個名號而已,但能帶領世上億萬人大一統,並且生活下去,這個人不就是天子嗎?”

晏殊的解釋很好的把人與神的轉變結合在了一起,也讓小尼克明白,在東方的宋帝國,神就是人們所崇拜,所遵從的人。

蔡伯俙的智慧其實要遠超小尼克,他沒有必要使用這種手段來給一個孩子挖坑,但在他眼中,已經把這個大秦國的小皇帝當作是了潛在敵人。

敵人就是敵人,可沒有所謂的年齡大小區別,大宋未來的敵人已經不是四周的小國,相反而來是來自於西方的大帝國。

在許久之前蔡伯俙就曾上疏趙禎,他認爲西方無論是大秦國還是塞爾柱都會對大宋產生影響,甚至是威脅。

以小尼克這般的年紀便有如此獨特的想法很見解,尤其是他的眼光,蔡伯俙恨不得把他永遠的留在大宋才放心。

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官家已經和大秦國的老皇帝達成了某種契約,官家沒有可能會失言,並且也不能失言。

這是倆個王朝之間的契約,是以帝王這種地位崇高且異常驕傲的人所許下的,雙方之間都不會做出毀約的舉動,否則很可能會引起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雙方之間的契約已經被更高一層的東西所捆綁起來,這東西幾乎無時無刻的存在,同時也是人最難以割捨的東西,利益!

趙禎幫助大秦國必然是有好處的,這一點蔡伯俙很清楚,只不過他現在還不知道其中的好處而已,而大秦國同樣需要大宋的幫助。

蔡伯俙悄悄的把馬匹移動到隊伍中最不起眼的中後部,前面是威武的禁軍,中間是官家的儀仗聖駕,而後面是受到邀請相隨的百姓,只有中後部纔沒人注意得到。

蔡伯俙知道官家的打算,也知道自己未來可能去往的地方,所以他在剛剛接到官家的密旨任命之後,便從黑手以及蔡記那裡要了他所需要的文卷。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西方實在是太過遙遠了,想要做到知己很容易,但要想做到知彼卻很難。

情報工作任重道遠啊!

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
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