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

渾渾噩噩的出了呼倫貝爾城的行宮,包拯和王韻兩人都有些暈暈乎乎的,從他們進入皇宮開始,一切都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了。

雖然看似包拯在向官家上奏,但所有的主動權皆在趙禎的手中,雖然官家同意限制皇權,但卻沒有加強大宋的相權,反而是提高了六部以及三司和參謀兵事院的權利。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官家這是在削弱皇權的同時也下削弱三省的相權。

從一開始包拯便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他並非想要提升三司的權利,大多數朝臣們想要限制趙禎的皇權,提升代表文臣的相權,這纔是他上諫的根本目的。

誰知道官家卻先一步動手,轉守爲攻,爽快的同意了包拯的上諫,並且把除了三省之外的各部和衙門的權利進行了增加。

包拯和王韻兩人都沒想到,官家的手段如此高明,這樣一來滿足了文官限制皇權的舉動,同時把最爲突出的相權進行削弱。

一般人只會覺得官家顧全大局,並且給了六部以更多的信任,認爲這是好事,但事實上卻是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朝臣們不是千盼萬盼的要制衡皇權嗎?趙禎給了,並且把財權和軍權都限制起來,並非是肆意使用的,加強各部的權利,讓天下人看看皇帝的大度。

但包拯比誰都明白文臣最擅長的是什麼,內鬥,這是文臣擺脫不掉的“惡習”,與其說是“惡習”不如說是一種本能,再者說就算文臣團結起來,也不是皇帝的對手,因爲皇帝完全能用促使文臣自己內鬥。

只要稍微有點手段的皇帝,就能把大宋一切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趙禎的這次限制皇權,看似在限制,事實上卻是在爲大宋的皇權留下後路,同時也徹底的封死了相權進一步壯大的可能。

包拯知道,從此以後不會有人再在朝堂之中提出限制皇權的問題,得了官家的好處誰好意思再提出限制皇權?

王韻出了殿門之後第一句話便是:“我等這是着了官家的道!就說萬事待回朝之後與相公商量,你爲何如此急躁?這下你我二人在朝中的清名算是掉在了地上!”

包拯苦笑着搖頭道:“誰知官家早已有了對策,我等一個三司使一個參謀兵事,都是收益之人,陛下親自封堵,還有什麼話說?”

wωω •тt kдn •¢ ○

王韻驚訝的望着包拯:“您這是都知道?可爲何剛剛不在官家面前提出?我等回朝之後如何面對朝中的袞袞諸公!”

擔心自己在朝堂之中的名聲固然沒錯,但包拯卻渾不在意,一張老臉笑得皺成了一朵菊花:“只要皇權受限,只要陛下願意自己限制皇權,我等受人非議又如何?不過是些虛名罷了!老夫不在乎!”

他當然不在乎!王韻翻了個白眼,包拯這年歲回朝之後便可上表請辭,再加上官家的挽留以及諸多事情,最少也要拖上三五年,到時便可帶着好名聲輕鬆致仕。

回家之後享受天倫等着配享官家廟庭便是,畢竟他包拯在昭勳閣中尚有一席之地。

趙禎瞧着兩人走遠,邊上的牆角已經出現了一道倩影,瞧着她狡黠的模樣趙禎微微苦笑,殿中的事情她定然是聽到了,在這呼倫貝爾城中禮法之類的並沒有那麼重。

輕輕的拍這巴掌,蕭撻裡笑眯眯的說道:“官家真是好手段,如此一來端是了卻了朝中的一件大事,也讓文臣們無話可說。”

趙禎無奈的嘆了口氣道:“這纔是開始,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待朕回朝之後,便有的忙了!”

蕭撻裡不知道趙禎的意思:“官家不是已經限制皇權了嗎?”

趙禎笑了笑:“你以爲這就算結束了?這不過是剛剛開始罷了,限制皇權最好之制並非給六部或是三司之類的衙門增加權利,也不是增加宰相的權利,而是要制定出一種習慣,一種尊法,重法的習慣,讓朝堂上下,讓天下人知道,國法不可違背,即便帝王也不能例外,如此纔算是限制皇權。”

“法?”

蕭撻裡更加迷糊:“陛下乃九五至尊,天子之尊,出口成憲,言出法隨,您說的話就是法…………”

趙禎微微搖頭,摟着蕭撻裡的腰在宮中的御道上緩緩渡步:“法不是朕說的算的,法大於朕之言語,它是天地綱常,是人倫之精神,亦是國家之規矩,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國之法更是如此,若連制定律法的人都不去遵守,這法還有何用?便是帝王的玩物,到使國家受難,百姓遭殃。”

蕭撻裡微微點頭,趙禎的話觸動了她的內心,別忘了蕭撻裡也是做過皇帝的人,統治契丹的時間便更長了,眼光當然不是尋常人能比的,即便是包拯的眼光都不如她。

所以她很清楚的看清了一些東西,她知道趙禎在幹嘛,他在開創歷代帝王所沒做過的事情。

把天子之權放在一個牢籠之中,讓這個洪水猛獸被運用到極致,蕭撻裡看得出來趙禎限制皇權並非是自掘墳墓,而是讓皇權得到更好的運用。

權利這東西會使人迷失,蕭撻裡在至高的權力巔峰上徘徊許久,她太瞭解其中的慾望了。

趙禎能把至高無上的皇權進行限制,這本就是一件極難的事情,歷代君王無不是想要加強皇權,但眼前這個男人卻能放手。

這怕也是煌煌史書中無數王朝最終走向毀滅的原因吧?

事實上,周朝八百年,天子皇權最弱,自周之後,大一統的秦朝便開始了加強皇權,秦皇的權利盛極一時,走上了巔峰的同時也墜落懸崖。

接着皇權開始衰落,相權崛起,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這是一個走向衰落的過程,趙禎清楚的知道這一切,並且知道從宋朝開始之後,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相權被削弱。

皇權愈發強盛,朝代的動盪便越大,規矩越多,朝臣和百姓的能動性便越低,王朝便會不斷的走向低迷。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