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

被自己的女人恭維當然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恭維使人舒服”這是放在哪裡都適用的話,這段時間趙禎的壓力很大,能得到蕭撻裡和王語嫣的安慰,這讓趙禎釋放了許多。

尤其是蕭撻裡那讓人“毛骨悚然”的眼神,更是讓趙禎苦笑的同時,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也更加堅定了趙禎心中的想法,打破權貴階級勢在必行!

若是現在不打破,那就要被“鐵拳”所打破,到時更加慘不忍睹…………

有些話他並沒有當着皇后和皇妃的面說出來,東城豪門便是權貴的代表,他們手中資本的擴展已經威脅到了大宋的經濟,他們的產業越大,所產生的利益和影響便越大。

經濟寡頭的出現勢必會影響政治,同時影響國計民生,若是繼續讓他們坐大,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到時便不是皇帝,朝廷要毀滅他們,而是百姓揭竿而起要毀滅他們,順帶着也把政權和皇帝一同毀滅掉。

倒時便不是造反那麼簡單,而是一場革命!

後世不是沒有出現過的,那場爆發在法蘭西的革命對整個世界影響之大不可估量。

大宋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當資本壟斷,貴族成爲這個國家的操控者的時候,皇權將會面臨最大的威脅。

在百姓的眼中,皇帝和貴族階級是一起的,是一家人。

權貴們的剝削便是皇帝在縱容權貴的結果,畢竟華夏百姓根深蒂固的思想中,皇帝便是和權貴“一家親”。

趙禎這次對東城豪門動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做一種割裂,要想讓尋常百姓不懼權貴,單單依靠那些從百姓中走出的官員還是不行,需要皇帝“以身作則”。

趙禎對東城豪門的打擊就是爲了告訴百姓,皇帝和權貴不是站在一起的,相反雙方之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趙禎這麼多年來樹立的的仁君形象爲的是什麼?爲何要堅持外王內聖?

就是爲了讓百姓的自尊心強大起來,同時也讓他們看到帝王的仁慈和對百姓的體恤,讓百姓從心中認爲皇帝和權貴不同。

東城豪門這段時間已經被逼到了絕地,但他們還是沒有看清局勢,在趙禎看來,讓誥命夫人進宮尋皇后說項顯然是他們最大的錯誤。

無論如何趙禎是打算徹底毀滅東城豪門的,這場貿易戰爭根本就沒有給他們留下任何餘地,一旦留下餘地,以東城豪門的底蘊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場貿易戰從一開始就是不死不休,而東城豪門還打算利用婦人來向皇后求情,由此可見他們還抱有幻想。

趙禎當然不能給他們任何機會和希望,在戰場上趙禎就沒有手軟過,何況是在不死人的商場上?

但事實很快打臉趙禎,貿易戰爭不是不流血,不死人的,死人了!而且死的人舉足輕重,或者說他的身份非同一般。

死的人是大宋的皇族宗室,剛剛被降爲陽城縣伯的趙仲旻…………

因爲之前祁國公府的事情,趙宗說被趙禎貶爲庶民,而趙仲旻也好不到哪去,這段時間他都是在忙着家宅的搬遷。

趙禎的旨意很清楚,勒令趙宗說在洛陽城的府宅中不得離開,這已經是最爲輕省的處罰了,害人性命,累犯不止,單單是罷官奪爵已經便宜趙宗說。

趙仲旻的爵位也被貶爲陽城縣伯,但他卻沒有被限制,他家的產業家大業大,豈能撂下一走了之,還是在處理完家宅安頓的事情後回到了神都城。

而這段時間死騎對趙仲旻的監視可爲是不遺餘力的,什麼是否離開在神都城的府宅,什麼時候出門,去的什麼地方,都在死騎的跟蹤之下。

趙仲旻最常去的地方便是東城豪門的聚會的茶樓“聚豐樓”,這裡是東城有名的茶樓,每年在這裡鬥茶,品茗的人不在少數,人數多的時候便是在外面棚子下飲茶的人都能排到燈市街上。

而趙仲旻從聚豐樓騎馬離開後,到家便吐血而亡。

消息第一時間被送到了趙禎的手中,趙禎有些驚訝在他看來東城豪門便會用這般下作的手段去對付趙仲旻,而且雙方之間利益是相同的,東城豪門的人這時候害趙仲旻一點好處都沒有。

邊上的三才已經準備動用皇城司的力量去追查了,但趙禎卻皺眉道:“派御醫去看看趙仲旻是怎麼死的。”

尋常來說吐血而亡多是中毒,或是內腹受到重創,但御醫趕往陽城縣伯的府宅後便讓內侍捎回了消息,趙仲旻並沒有吐血,而是被氣死的…………

堂堂一個大宋宗室,陽城縣伯,居然被氣死了,這實在是讓趙禎難以相信,內侍在邊上小聲道:“據陽城縣伯府上的僕從說,出聚豐樓後便上馬,臉色青紫,氣塞不能言,及家而卒。”

趙禎點了點頭,看來還真是被氣死了……這可不是流傳於《三國演義》中的段子,而是真的氣死了人。

“官家,這陽城縣伯被氣死,他家便算是完了,趙仲旻可沒有子嗣……”

趙禎這纔回過神來,沒想到祁國公一脈這就算完了,趙宗說被貶爲庶人,趙仲旻被活生生氣死,他們家的爵位傳承再無延續。

“趙仲旻無論如何也是大宋宗室,朕的近親,若是不查清楚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三才點頭道:“那奴婢這就傳旨大理寺查辦……”

趙禎揮了揮手:“此事交由大理寺不妥,趙仲旻怎麼說都是宗室,讓大宗正司去查辦,宗正寺協助查辦。”

三才微微一愣,大宗正司和宗正司不是辦案的衙門,讓他們去查趙仲旻的事情……忽然之間三才便明白了趙禎的用意,躬身離開。

事情很簡單,讓大宗正司和宗正司查辦趙仲旻的死,那就勢必要和東城豪門產生摩擦,而這是趙禎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大宋的宗室中有不少和東城豪門往來過密,而趙仲旻的死必定和東城豪門有所牽連,趙禎不相信好好的人就能莫名其妙被氣死,其中必然有東城豪門的身影。

一旦查到東城豪門的身上,那世人會如何看待他們?宗室會如何看待他們?便是沒有觸犯國法,可人情上也是說不過去的。

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
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