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

“諸位臣公對修築長城還有疑議嗎?”

在朝會的最後,趙禎忍不住再問一句,大宋的乾宇殿中安靜的不像話,所有人都靜靜的但卻充滿堅定的望着御座上的皇帝,趙禎覺得自己顯然是說了一句廢話。

“吾皇聖明!”

隨着龐籍的話,朝臣們如潮水般紛紛拜下:“吾皇聖明!”

恭維的話挺多了也就成了一種禮儀,反正趙禎是這麼認爲的,修築長城的好處實在太多,而趙禎一直認爲這是一個勞命傷財的惡政,現在看來並非如此,若是惡政,爲何歷朝歷代都堅持不墜?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便解釋了長城存在的理由。

散朝之後,這項最新的旨意便在朝野開始運轉起來,整個北京,整個大宋都在議論整件事,大宋要修建長城了,這消息如長了翅膀一樣傳遍每一個角落。

趙禎從沒想過要保密,事實上這麼大的工程也瞞不住遼人,民間的朝報上滿是修建長城的消息,另外還有一些有識之士的解讀,百姓們愈發的支持了。

誰都知曉,如今的大宋若是要修建長城少不得徵召民夫,而按照官家的態度,這又是一項好差事,因爲只要是朝廷的勞役,就從沒有虧待百姓的道理。

大宋的長城沿着現有州府邊界,依託地形建設,東起營州的渝關,西到沙州玉門關,這是一條連接秦隋唐古長城的全新工程,大宋不單單要修建自己的長城,更要連同所有在大宋境內的長城故道。

大宋的長城不單單要負擔起邊牆的作用,更是一道封鎖民間商賈,預警傳遞消息的重要途徑。

趙禎看着熟悉的輿圖微微感嘆,歷史真的是那麼的巧合,所謂的營州渝關就是明代的山海關,而玉門關自然不用說,狄青等一般武將甚至上疏要在肅州與沙州之間重修一道險要的關隘,雖然名字沒想好,但位置卻與後世的嘉峪關如出一轍!

用一道凹凸的線條在輿圖上畫下長城的痕跡,一道類似與明長城的邊牆出現在了大宋的版圖上,這將士中原王朝抵擋遊牧民族的人造屏障。

朝臣們說的對,大宋沒有長城,有民族便可以時不時的捅上大宋一刀,然後利用自己的快馬揚長而去,但有了長城他們便要掂量掂量。

越過長城本就不容易,城牆上的關隘,藏兵甬道便是一個極難攻克的存在,何況烽火臺很快就會暴露他們的位置,更多的援軍會如同潮水般不斷襲來。

即便是他們成功了,越過了長城又怎樣?

很有可能這是他們覆滅的開始,因爲長城不光會對外防禦,對內也一樣……

一旦大宋有了長城,遼人再想揮兵南下仿若登天,這項連綿不斷的防禦工程最大的作用便是限胡馬之足,只要限制了騎兵的機動性,遼人基本上便難以逾越。

但長城並不專是爲防守的,同時它也是準備進攻的基地。在長城以內可以練兵屯糧和聚積一切軍事物資。

若是沒有長城在後方掩護,那秦漢以來若干次大出塞的軍事行動,尤其是當年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諸名將的出塞,便不可能。

之後漢和帝時竇憲的大出塞,一役把匈奴打過金微山一役,更是空前的大成功。

可以這麼說,若是沒有長城消滅胡人基本不可能,但有了長城之後,胡人基本上便沒有優勢,中原王朝就像是有了掩體的戰士,隨時可以出擊攻伐草原民族,當草原民族反擊的時候,再次退回掩體之後進行防守反擊。

以大宋如今的國力,耗也能把遼人耗死!

狄青站在勤政殿的輿圖之前,伸手虛指凹凸的線條道:“陛下,若是我大宋長城修建完畢,在北伐之前,可以十萬鐵騎爲擾敵之用,十萬鐵騎分爲二十個指揮,四個指揮爲一軍,十軍由不同的方向出擊騷擾,接應北伐。”

趙禎微微點頭:“可起擾敵之用,騎兵來去如風,只需毀壞遼人田地,擊殺守軍,縱火焚衙,可使遼人驚懼。”

“官家聖明,此乃擾敵之計,十軍每軍一萬鐵騎,化整爲零四散出擊可使遼人防不勝防,若遼人大軍來援助,可退守長城堅守,以烽火臺爲號,若遼人攻城,可化零爲整,十萬大軍迂迴於側包圍之,殲滅之!”

以狄青的才能,確實能把長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趙禎從沒有懷疑過這一點,看着這條凹凸的紅線,趙禎彷彿看到了一座座要塞出現在一旁,同時也會出現一座座繁榮的城市。

大宋就是這樣,在邊地尤其喜歡修築堡寨以防戰爭突如其來,而同樣的又喜歡在邊地開設榷場與外族貿易,這已經成爲大宋的習慣了,榷場的出現同樣會帶動城市的發展。

“朕聽說你自己畫了長城的圖影,回去後遞上來朕瞧瞧,若是妥當便以你的圖影作爲將作監圖鑑之用。”

趙禎的話讓狄青激動,他早在收回燕雲之後便開始繪製城防圖影,爲的就是修建長城之用,如今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臣遵旨!待臣回家後稍稍修改便上呈官家御覽!”

趙禎揮了揮手:“退下吧!三才,傳三司使包拯覲見。”

勤政殿是趙禎的書房,即便留身奏事也是單獨召見,狄青退走之後便對準備進入大殿的包拯微微點頭,包拯暗自鬆了一口氣,狄青是在告訴他官家是鐵了心的要修建長城了。

包拯看着輿圖上蜿蜒的紅線心中微嘆,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紅線每一段,每一毫,每一釐都將耗費巨大的開支!

顯然官家召見自己是爲了國庫的國帑,修築長城從來就是耗費極大的事情,所用錢財可謂萬巨!

只要包拯進來,三才便知道官家與包拯之間必發生一場不愉快,這已經是習以爲常的事情了,官家每每有計劃,都需要大量的錢財,而包拯這個鐵公雞往往一毛不拔。

“官家,長城非一日而成,三司已經做出估算,少則三年,多則五年!”

“朕要調遣二百萬人,何況大宋有公路相連,所需用度要不得多少時日便可抵達邊地。”

“官家,這些都要派大軍駐守,北伐必須推遲。”

………………………………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