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

大宋的封爵相較前朝增加到了十二級,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

開國公、侯、伯、子、男皆隨食邑:二千戶以上封公,一千戶以上封侯,七百戶以上封伯,五百戶以上封子,三百戶以上封男。

開國公也就意味着家中的食邑有兩千戶左右,即便是兒子沒有繼承爵位,這兩千戶食邑也會以別的方式補償,並不會一下子沒了,就像這府宅一樣,已久存在。

而張家之所以奇怪便在這裡,張從質在父親死後,完全放棄了蔭恩,也放棄了朝廷的補給,只要他不去討要,誰還會自動送上門?

若是過了十年沒人討要,那三司便會把這一份補給錢充入國庫,這也說明張從質根本就沒有討要任何東西,僅僅以自己在私塾中賺取的錢財生活。

但王氏的誥命卻是有俸祿的,二品誥命的俸祿少說也有十貫錢左右,但這十貫錢能拿到手的不過八貫左右,除去用度,一月下來也沒多少盈餘,所以張家府宅只有後院正室像樣。

臨走的時候王氏還特意叮囑趙禎:“家中已經白白領取朝廷的俸祿許久,萬萬不可再有賞賜,否則他們孃兒倆心中不安,死後見了夫君也不好交代。”

趙禎只能無奈同意,拎着張從質的衣襟便出了王氏的房門,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王氏的話,更不知該如何面對張乖崖的遺孀。

眼下只能尋張從質的晦氣了,但這傢伙得知自己的身份後卻沒有慌張,更沒有卑躬屈膝,只是笑着說道:“官家,若是草民的衣服被您撕破了,也是要賠錢的……”

三才震驚的盯着張從質,從牙縫中擠出三個字:“好狗膽……”像張從質這樣並不在意皇權的人三才還從未見過,大宋的臣子百姓之中,誰不是把皇帝當作是一代聖君,誰敢不敬?

何況還是官家自降身份和他相處,即便是在官家善待與你,你也應當尊重官家的禮賢下士,哪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道理?

趙禎並不在意,而是笑了笑道:“若你入朝爲官,便可得朝廷的官服,春夏秋冬皆有數件可換,還在乎朕損毀你的常服嗎?”

張從質擺了擺手道:“可草民不願入朝爲官啊!”

這欠揍的模樣端是讓人生氣,三才已經在邊上咬牙切齒,額趙禎卻不慌不忙的開口道:“既然如此,你做學問幹什麼?”

“明白世間道理!”

趙禎指了指院牆,彷彿跳到了外面:“那你和那些老百姓有何區別,不,朕說錯了你可能還不如那些老百姓嘞!”

這回輪到張從質疑惑了:“官家何出此言?”

“你既然學習聖人之道,揣摩古人智慧,豈不知學而優則仕。若是肚子裡有學問而不去造福蒼生,那和一個廢人有什麼區別,還不如耕種的農人,經商的商賈,工廠裡的做工。”

趙禎的一句話便把張從質堵得說不出話來。

見他猶豫趙禎再次開口道:“你父親學識可以,但詩書不達,所以留下詩作極少,不過他的才能卻被留了下來。

如今我大宋用的交子就是出自他的手,可見你父親是做到了爲國盡力的程度,也做到了爲天下,爲百姓而做官,這樣的人朕敬佩。

但對於你,朕只是敬佩你肚子裡的學問,而不是敬佩你這個人。既然要棄天下,棄蒼生,天下蒼生最先遺棄的也是你!”

張從質恍然大悟道:“原來這就是官家厭惡道門,佛門的原因,他們都是修自己,而不管別人死活,所謂的普渡衆生也不過是修來生而已,所以官家厭惡之!”

趙禎愣在原地,這……這貨居然一下便道出自己厭惡宗教的本質,而且說的一點沒錯,即便是自己也很難反駁,除非違心的否認!

“你知道的太多了,如此還不打算入仕?朕的秘閣還缺少人才。”

“那就請官家賞賜蔭恩,慎言明日便入秘閣與陛下對奏!”

嘎?!

三才以爲自己聽錯了,直勾勾的盯着張從質:“那有你這般的人,真是潑天的膽量,竟向陛下索要蔭恩,此脅迫之意甚重!”

趙禎微微苦笑:“你倒是摸透了朕的脾氣,像你這種人若是要一心考取功名,怎麼樣也會金榜題名,要了蔭恩不過是爲了快些與朕交談而已,怎麼你猜到朕今日的疑問了?”

張從質笑着點頭:“前些日子官家以白身與慎言坐而論道,大談重開都護府一事,今日官家再度前來,又是送禮又是前來寒舍,必有大事相問,但無奈家中無有淨室,只能入秘閣而對之。”

趙禎微微點頭,張從質說的沒錯,那個如噩夢般不斷盤旋在腦袋裡的疑問若是不得不到解答,自己便會覺得所作的一切都沒有意義。

只不過是延長了那一個恐怖輪迴的時間而已,或是更糟的,讓大宋這個璀璨的文明覆滅的更加可惜,更加悽慘。

這完全是兩種心態,若是大宋本就破破爛爛,千瘡百孔,那它的覆滅又有什麼不好?但現在這是個輝煌的王朝,有着強大的科技,開放的政治,良好的社會風氣,精美的藝術,等等一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美妙。

若是這樣一個王朝的毀滅,豈不可嘆,可惜,可悲?!

趙禎需要一個人,一個能看透本質,一個博學多才,一個通曉古今的人來與自己總結,研析這個問題。

他在朝中觀察許久,但朝臣中不乏能臣幹吏,卻沒有趙禎所需要的這個人,他們大多收到框架的束縛,受到禮法和儒家思想的侷限,很難突破。

即便是如歐陽修,范仲淹之流也大多於此,因爲他們的求道之心已經變成了勤政愛民之心,只有宏偉高闊的眼光才能實現這一跨越。

好死不死,趙禎巧遇的這個張從質卻有。

不知是遺傳了他父親的乖張瀟灑,還是生來便不在乎世事,他的眼界之高趙禎僅見。

相比楊休那般死讀書,不斷鑽研聖賢之禮的精神,他那種跳出“棋盤”超脫於外的精神纔是最重要的。

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
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