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

遷都之後大宋的生活軌跡依然如往昔一般,隨着越來越多的衙門開始正常運行,大宋的國都再次恢復了往日的繁忙,只不過這裡有了全新的名字,北平府,北京城!

而對於大宋遷都一事,遼朝和西夏等國都覺得這沒有什麼,大宋只不過是遷都而已,能對現如今的格局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現在大宋的國都距離他們的國家更緊了些,但這對大宋來說就一定是好事了嗎?

別忘了他們纔是突襲作戰的行家裡手,凡是鐵蹄之下,便是征戰之地!在他們眼中大宋遷都北平府反而給了他們機會,以前進攻大宋,因爲東京城位於大宋的腹內之地而不方便進攻,現在不同了,大宋的國都就在北平府,那便是天賜良機。

雖然有燕雲屏障的防守,燕雲之地能成爲大宋的金湯,只要等待機會便可,畢竟北平府距離遼朝的中京道實在太近了些,遼人只需站在北安州便可知曉北平府內,大宋皇帝今天在朝會上說的什麼……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趙禎卻完全不這麼看,他的手中有大宋,不,中國歷史上最多的謀臣,能臣,還有狄青這樣擁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武將,有這些人在北平府怎麼可能有所閃失?即便是在外人看來渾身是漏洞的北平府,在趙禎看來卻如銅牆鐵壁。

要是沒有一套完善的駐軍方案,這些文臣能同意自己遷都?在這北平府內,大宋駐紮了足有二十萬大軍,這還不算當地的十六衛衛所,總人數超過了三十萬,並且都是在扼要之地駐守,居庸關,得勝口,密雲,行唐,遵化等地,形成一個巨大的城牆拱衛着整個北平府。

不知是誰,居然在北平府散播了大宋要修建長城的言論,以至於整個朝廷鬧得沸沸揚揚,並且分爲了支持與反對兩派,雙方之間誰也壓不住誰,只能對自己的觀點持肯定態度。

趙禎坐在乾宇殿的御座上,雖然這裡比大慶殿還要寬闊,但是上朝依然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別的不說,單單是朝廷上的爭論便讓人吃不消,長長的長翅帽並不能阻礙官員們之間的爭論,甚至連殿中御史都捲到裡面去了。

微微苦笑,趙禎真的懷疑名臣,能臣巨多的當下,會不會因爲爭吵而打起來……輕咳一聲,三才極爲有眼力敲響一旁的金奏,因爲金奏之後的牆壁有着特殊的弧度,再加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反射是十分規則從而產生了迴音壁效果,金奏的聲音在大殿內久久迴響,甚至給人一種天人感應的感覺。

大殿之中瞬間安靜下來,趙禎瞅了一眼三才手中的小錘,沒想到這乾宇殿在匠人的手中居然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包括自己的御座在內,囊括了金奏之所,一道巨大的弧形圍牆就在後面,只要自己說話,或是奏響金奏,整個大殿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朝臣們安靜下來,把目光投向上首的趙禎,與剛剛失控的場面相比,現在的寂靜讓人忍不住覺得尷尬。

“修築長城一事,還需再次斟酌,諸位卿家在這大殿之上吵吵嚷嚷卻也不會得出結果,不如澄清利害上疏於朕,利弊之間朕自會揣度。”

趙禎一句話便緩解了朝臣們之間的爭論,畢竟修建不修建長城還是要官家親自決定的,大家只要說清楚利弊便可,如若有利爲何不去做?如若弊大於利,官家自會否決。

大宋的朝臣還是相當的有士大夫之風的,無論如何爭論,一旦結束之後,便開始按部就班的陳訴自己的事情,並且相互之間即便觀點不和也不敵視,剛剛還因爲長城一事爭的面紅耳赤的兩個人,很快就在其他地方保持高度一致,是非分明這是好事。

待散朝之後,趙禎便回宮而去,沒辦法,要不快溜,怕是會被一般朝臣請求留身奏事,文德殿的大門怕是都會被踩踏了……

關於是否要在邊關修建長城一事,趙禎心中早有定計,長城無論如何還是要修建的,畢竟中原王朝以農耕爲主,土地,商業便是大宋的命根子,對這些固定財產的保護比什麼都重要,這關乎到大宋的人口,經濟。

一個不能保護自己邊疆的王朝實在談不上強盛,而長城這種天險與人力相結合的屏障便是中原王朝的重要防禦手段,最重要的一點是,看似長城耗費人力物力,但一旦修建完成之後卻減少了戍邊的開支。

否則秦皇漢武都積極的修建長城幹嘛?只有唐朝是個例外,唐朝時期中原之地的強盛與草原民族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逆差,唐朝擁有碾壓遊牧民族的實力,對於唐朝來說,完全沒有必要修建長城,因爲在唐朝,關內關外都是它觸手可及的地方。

如今的大宋國力依然強盛,在人口上,經濟上,文化,技術,教育,等等方面甚至超越了唐朝,但遊牧民族卻也比唐時的強盛,只因爲大宋崛起的太晚。

契丹人在唐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部族,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在契丹人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後在唐高宗顯慶五年反叛自立,並與李唐脫離關係。

由此可見契丹人的歷史要遠遠早於大宋的建國,這也是爲何大宋承認契丹是正統王朝的原因。契丹的強盛也不是一天兩天,它佔據了大片的北方土地,對大宋形成的威脅與日俱增,即便是奪回了燕雲,趙禎心中依然是惴惴不安。

不光是因爲契丹,更是因爲在它邊上的小小女真部族,這個部族滿萬的勇士即便是遼人也不可敵,再加上西夏的窺伺,與草原深處隱藏的禍患,趙禎不得不做準備。

現在的大宋和歷朝歷代相同,主要的中原地區全數被拿下,繁榮程度遠超前朝,接下來便是鞏固統治,順便進一步拓展對北方疆土的控制。

遷都只是一切的開始,修築城牆也不過是積極防禦的一部分,大宋現在的疆域其實已經能算得上非常廣闊了,嶺南之地的開發,川陝四路的連通,南海之地的獲取,都在爲大宋輸送源源不斷的力量,只要時機成熟,北進,西進依然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請假!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
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請假!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