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

人只有互相交流才能瞭解,契丹人歸附大宋之後便在朝廷指定的地方勞作,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不用和大宋的百姓打交道,或者說是儘量的避免和大宋的百姓打交道。

雖然嘴上沒有說,但誰都知道,宋人是勝利的一方,契丹人是戰敗的一方,契丹人在內遷時最大的擔憂便是被宋人羞辱,被漢家百姓羞辱。

但還好,宋人並沒有太過激進,也沒有因爲在戰場上的攻殺而在戰場下找回來。

這場戰爭是契丹輸了,作爲失敗者他們早已準備好了被凌辱的事情,但眼下既然沒有,那便安安穩穩的在大宋的土地上過日子便是。

種地成爲他們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契丹人最擅長的是放牧!他們能保證牛羊在他們的手中一個個的茁壯成長,但並不擅長種地。

大宋的皇帝派遣了司農寺大量的農官前來,爲的就是教會他們耕種。不光是這些官員,還有送來了大量的種子以及農具。

即便是契丹人知曉這是在馴化他們也沒有辦法。

在大宋的腹內之地,即便是造反了,他們也根本沒有任何勝算,事情就是這樣的殘酷,但最少契丹人能過上安定的生活。

蕭撻裡成爲了大宋皇帝的女人,無論他趙禎承不承認都是如此,這段時間契丹人並沒有受到苛責,許多人認爲這不是大宋皇帝的仁慈,而是因爲有蕭撻裡這位契丹的女皇在其中斡旋。

事實上蕭撻裡和這些契丹人的關係從未斷絕,蕭撻裡能和蕭家有聯繫,那蕭家自然也和大宋的其他契丹人有聯繫。

自從耶律氏在契丹銷聲匿跡之後,所有人都在遵從蕭氏的領導,遵從他們的女皇,無論蕭撻裡是否還是女皇,他們依舊在看到代表蕭撻裡的節杖後俯首帖耳。

蕭家的人依舊使用代表契丹女皇的節杖出現,這東西在契丹人中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但趙禎並沒有阻止,爲的就是給蕭家人以權威性,給他們代表蕭撻裡的機會。

不是趙禎不擔心,而是隻要趙禎願意,隨時都能消滅蕭家,大宋的北林軍就駐紮在上京路的草原上,距離蕭家的部族不過三盞茶的時間。

只要趙禎的旨意傳到北林軍,蕭家來不及反應就會被屠戮殆盡,這一點不光是上京路的百姓知道,蕭家同樣知曉,所以蕭家人對待大宋始終是畢恭畢敬,不敢稍逾越。

蕭撻裡的文書非常簡單,傳遞給各個契丹部族的首領後,蕭家人稍稍交代一番拜年迅速離開,蕭家人的駐地不是在中原,能出現在這裡只不過是朝廷放行而已。

在做完蕭撻里布置的任務後,他們便迅速撤離不敢有一絲停留,草原上的漢子根本就不擔心長途奔襲,何況他們不是直接會蕭家,而是前往神都城向蕭撻裡覆命。

身處中原的契丹人在看到文書之後個個驚訝的說不出話來,這文書上的內容當真是令他們大吃一驚。

蕭撻裡特意交代他們要遵從大宋的安排,遵從大宋皇帝的旨意,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他們要從自己所在的地方走出去,融入到大宋的環境之中。

契丹人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心中複雜的感情,原本他們是不願和宋人爲伍的,但他們也看到了大宋百姓可以在務農和做工之間挑選,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賺取更多的錢財。

那些工廠,那些商號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但契丹人說是不願去,其實是沒有人要他們,這一點是他們感覺最明顯的排斥。

宋人的商賈都是不願招收契丹人做工的,那些工廠如此,商號更是如此。

契丹人只能看着宋人去賺錢,甚至連党項人或是其大西域人去做工,唯獨自己不行,這樣的心理是極爲複雜的。

誰不想過上好日子?土地的產出實在太少了,而他們又沒有漢家王朝百姓的種地手藝,種地看似簡單,但那些農活擺弄起來卻不光是靠力氣就行的,還需要豐富的經驗。

契丹人第一次發現,原來漢人種地也不是那麼的輕省。

蕭撻裡的文書中不光告訴他們可以做工掙錢,而且大宋百姓所擁有的一切他們都能擁有,這對於契丹人來說纔是最好的事情。

誰不希望自己在掙錢之後能爲家族後代着想?自己都種地了那兒子就不能種地,不光不能種地,還要讀書,入仕!

科舉居然能對契丹人開放,許多契丹人貴族以爲這是自己聽錯了,而更讓他們震驚的是,蕭撻裡的文書中不光說科舉對契丹人開放的問題,還說大宋皇帝因爲照顧契丹人是草原上的民族,和漢家的學子比起來在經史子集上稍有不足,所以在科舉的分數上加以寬鬆,減少中第所需的分數!

這件事只要稍稍一打聽便知道是不是真的,何況契丹人對蕭撻裡的話從不會去懷疑。

地方州府的公文很快就到了,散落在大宋各地的契丹人欣喜若狂,如此一來他們能享受和漢家百姓一樣的教育,同時還能比漢人更低的分數科舉中第!

先不說別的,單單是科舉中第這件事就讓契丹人覺得有些眩暈。

但同樣有利就有弊,契丹人蔘與武舉也就是大宋軍武院的考試必須要以更高的騎射分數才能中第,這對於契丹人來說簡直是太過簡單了,也太過夢幻了。

契丹以武立國,在契丹人的信仰中,武力是最爲強大的力量,是世間一切的關鍵所在,大宋便是在無力上超過了契丹之後,才征服了契丹。

而現在的宋人居然打算讓契丹人進入大宋的朝堂,進入到大宋的武將序列之中,這是多麼讓人驚歎的事情,別說是要在騎射上達到更高的分數,就是要他們騎射陸戰全能也不是什麼難事。

契丹人從來就不畏懼困難,只不過沒想到大宋的武舉居然需要參加和科舉一樣的考試,這可是讓契丹人鬱悶的事情。

原來宋人不光要勇猛無雙的將領,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人!這在契丹人眼中是極爲不屑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文人統兵就是個笑話!

也不瞧瞧真宗朝時大宋被大遼壓制的節節敗退,原因就是因爲大宋文人統兵啊!

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
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