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

趙禎對待趙允成這樣的“老實人”是非常照顧的,宗室子弟有幾個是老實本分的?他們說到底還是特權階級,趙禎當初有意培養入軍伍的宗室最後全部都是在獲得軍功之後全身而退。

他們膽量吃苦爲的就是給自己以及家人獲得更多的好處,趙禎不否認他們當年的戰功,也不否認他們爲大宋做出的貢獻,這也給他們戰功並賞賜他們的原因。

但趙禎從此知道了,宗室終究不能成爲皇帝的助力,雖然他們也是遵循皇帝推行的政策,可這些都是打了折扣的。

天下百姓免了農稅,唯獨宗室的田地不免,原因很簡單,農人是租賃宗室的土地,而不是種自己的土地。

宗室的土地非常多,也非常大,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收取的比朝廷收取的更多。

趙禎雖然有意取消,但卻辦不到,畢竟那些土地是宗室的,而且是合法收入,大宋的地主也不在少數,免去農稅之後,租子還是要繳的。

趙禎管不了天下的地主,大宋原本的土地兼併就很嚴重,他從未乾預過土地兼併,而是從另一個方面去遏制土地兼併。

用商業和工廠把更多的利益擺放在明面上,讓所有人都可以去爭取,如此一來土地的價值自然而然的降低,農業的收入遠比工業收入少的多。

再加上每年有大量的糧食從南海之地運到大宋,大宋的糧價基本維持在一個很低的價錢上,所有人都知道,種地不賺多少錢,於是地主便通過手中的“原始資本”開始轉型。

對佃戶的壓榨也就降低到了最少的程度,畢竟那麼多的土地需要佃戶耕種,若是收取的租子太過,佃戶便會離開,自己開墾荒地不光不用向朝廷繳納夏秋兩稅,同時還能獲得朝廷在良種,農具上的貼補。

再不濟也能前往附近的縣城尋一個招人的工廠去做工,大宋的工廠幾乎邊地都是。

所以大宋現在的地主對待佃戶都是極爲照顧的,不少地主已經開始利用工廠的那一套,開始花錢僱傭佃戶,而不是以土地限制佃戶。

宗室就更加的不能例外了,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地主,宗室手中的土地不比勳貴和地主手中的少。

而宗室人數的不斷增加,使得他們對土地和錢財的需求也在大大增加,趙禎每年都在適當的減少發給宗室的錢財,這是限制宗室的一種手段。

逼迫宗室自己想辦法掙錢,當然這些錢財對於百姓來說是一大筆錢,可對於早已習慣朝廷供養的宗室來說,還不夠他們半個月的花銷。

大宋的經濟越來越好,這是不爭的事實,趙禎每年從三司獲得的財報幾乎都是在增加,而從未見過有那一年出現減少的。

這是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換的開始,也是一股飆升的“牛市”,這是先進文明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強大的工業和機器開始取代了手工業的作坊,使得產能大大提升。

眼下沒有股市,否則一定是全線飄紅的牛市。

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水平和衛生水平提高,也意味着人口的不斷增加,在安定祥和的年代,生孩子成爲許多家庭的“娛樂活動”。

原來是生得起養不起,可現在能生便能養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所有的王朝都是這樣,盛世的時候人口的增加高的嚇人,其實人口的增加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從幾十年前趙禎揮兵奪取燕雲之後便開始了。

不需要經濟有多麼的發達,當國家銳意進取獲得更多的土地之後,百姓們就開始在安定的環境中“造人”了,漢家百姓很好滿足,只要國家充滿希望,他們便覺得盛世已經到來,就應該多生孩子,傳宗接代。

得益於儒家思想的教育,“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已經成爲百姓骨子裡的想法。

傳宗接代已經能夠成爲貫穿整個華夏的準則,這一點無論是大宋還是在後世都一樣。

連最基礎的百姓都開始“造人”宗室能不在其中?這幾年趙禎看到大宗正司上報的數據,每年的新生兒的數字都高的讓趙禎的“小心臟”怦怦直跳。

大宗正司和宗正寺一同管理皇族宗室,宗正寺的範圍和之權較廣,宗正寺卿或宗正卿,副官稱宗正少卿,掌管皇族事務。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守護皇族陵廟。

而宗正司則是掌糾合宗室外族屬而訓之以德行、道藝接受其詞論而糾正其違失,有罪即先劾奏皇帝,法例不能決斷者,即共同上殿取裁。

總管宗室服屬遠近之數及其賞罰規式,每年記錄宗室存亡之數報宗正寺。

雙方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統屬,宗正司是宗室自己人擔任的,而宗正寺則是朝廷官員擔任協助皇帝管理宗室的。

趙禎讓趙允成作爲宗正司的大宗正,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因爲他的老實本分,或者說不願攙和到權利的爭奪之中,方便趙禎架空他,讓宗正寺對宗室進行管理。

趙允成在整個宗室之中都是比較低調的,不光他自己低調,便是他的家人都低調,趙允成看似不怎樣,但他的孩子是真的多,宗室之中除了他的兄長趙允言外便數他最能生養。

爲何他在神都城中找不到好宅邸?那是因爲他家的人數太多了!

足足生了十個兒子,八個女兒,生了十八個孩子爲宗室的人數攀上了有一個巔峰,當然也有夭折的。

趙禎自己曾經掰着指頭算過,單單是趙允成這一家就要拿出一個國公,三個郡公,五個侯爵出來!

這還只是趙允成一家,要知道老趙家的生育基因強大,單單是先帝便有兄弟八人,和趙禎自己平輩的便有兄弟十二人!

這十二人再開枝散葉,數量龐大,而且一個比一個能生,趙允成十個兒子不算什麼,趙允讓的兒子才叫多,生了足足二十二個!!

幸好之前對趙允讓進行打擊,否則這二十二個兒子要從趙禎手中拿走多少的爵位………………

趙禎不是小氣,區區只有虛名的爵位而已,朝廷的給的貼補和俸祿對大宋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趙禎實在是擔心宗室隊伍的不斷壯大。

這纔開國多少年?傳位四位君主而已,宗室已經龐大若斯,接下來還有多少年誰也不知道,還能誕下多少宗室更不知道!

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
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