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

大同府地區的漢人長相和他們的性格非常一致,正方臉,棱角分明,鼻短而大,給人以敦厚有力之感。

他們質樸厚道、淳樸勤儉,男耕女織,遠離奢華,但求溫飽,過着恬淡生活,古樸得就象不事雕琢的北嶽恆山。他們是古老先民遺風最忠實的傳承者,是古樸的一族。

在性格上他們始終是個矛盾的統一體,既豪爽大氣又愚頑固執,既質直俠氣又保守慳吝,既有強悍的內質,又常常表現得膽小軟弱,這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大有關係。

如今析津府被大宋收歸華夏的消息就如一股伴隨着春天到來的暖風席捲了整個燕雲之地,契丹人敗退大同府防守更是不爭的事實,大同府的百姓看了自然心中產生異樣的感覺。

看着這裡百姓依然按照原先的生活規律勞作,耶律宗真心中懸起的心慢慢放下,他知道這一切只是戰時的,當析津府的消息傳到大同府的時候,這裡的漢人百姓一定會傳出流言蜚語。

經過兩次失敗的耶律宗真一下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大同府的民心……人就是這樣總是會比較,雖然常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可依然會不自覺的做出對比。

析津府是什麼樣子耶律宗真雖沒青鹽看過,但從密諜的奏報中卻能看出端疑。

即便是驕傲如他一樣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大宋在對地方治理這方面比大遼強的多,經過戰火摧殘的析津府很快就被建設的井井有條,雖比不上大宋東京城的繁華,卻是百業具興。

從和趙禎的對話中耶律宗真便明白,析津府之所以有如此快的興起定然是離不開趙禎這個大宋皇帝的支持,但說實話耶律宗真知道這些也是無用,他自己卻沒有趙禎那樣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全部串聯起來,並且有條不紊的推進。

看着大同府百姓既緊張又興奮的模樣,耶律宗真只能承認,治國自己是比不上趙禎的,至於契丹人最擅長的作戰……最多也在伯仲之間,畢竟宋人對北伐的謀劃不是一天兩天,而自己則是臨危而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耶律宗真深吸一口氣,此時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加強大同府的城防,以萬全之守備對抗大宋的進攻,宋軍手中的火炮不僅是收成利器,還是攻城利器,耶律宗信說過,這火炮在攻城的時候往往奇效,伴隨着雷霆之聲堅固的城牆便地動山搖,要一點的還能扛住,薄弱的便會直接坍塌。

開始的時候耶律宗真還不相信,可當他看到從析津府城牆上射出的砲石帶着淒厲的呼嘯聲撕碎自己的中軍大帳後,他才真正的意識到趙禎所說格物的威力。

要是大宋有千百個這樣的利器,攻城拔寨簡直就是如履平地啊!

當耶律宗真把這個想法和張儉討論後第一時間被張儉否定:“陛下多慮了,大宋皇帝如果真的進攻大同府,定然不會以火炮破城。析津府之戰也只不過是裝腔作勢的用了兩下而已,大宋皇帝情願用自己手中的精銳去攻城也不願用砲石之威,這便是掣肘,因爲城中的百姓皆是漢人啊!”

耶律宗真點了點頭,張儉說的是,城中的漢人百姓就是自己抵擋大宋砲石最有利的盾,除非趙禎瘋了,否則哪有可能以砲石攻城,畢竟他的仁名遠播……

想到這裡耶律宗真就覺得心中堵得慌!

他趙禎哪來的什麼仁名!也不知天下人對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評價,他西征党項,奪取兩州之地只是爲了大宋擁有牧馬之地這是仁嗎?他南滅大理,只是因爲獲取大理的滇銅這是仁嗎?更不用說他大宋出兵南海諸國,連那些化外蠻夷都不放過這也能叫仁?!

不服氣的耶律宗真開口道:“他大宋皇帝要是能算得上仁君的話,那朕便是聖人……”

張儉微微一笑:“陛下是否覺得大宋皇帝當不起這個仁字?但他做的每一件事在漢家百姓眼中皆是仁君所爲,對內他實行聖人治世,削去大宋三冗之疾,單單是這一項便能算是仁君所爲,最重要的是他惠及百姓,除去五代之苛捐雜稅……”

“免去苛捐雜稅?!嘿嘿他趙禎當着朕的面可是說這些錢一個子都沒少又,商賈買的商品中就含有稅收!”

張儉的眼皮擡了擡:“陛下這裡的天下人就是宋人,他們經商天下,他們教書育人,他們外出宦遊,皆是他們在傳頌大宋皇帝的仁明!天下宋人有多少誰能統計的出來,今天有人說一句,明天有人說一句,時間長了,自然就變成天下人都這麼說。”

耶律宗真抿了抿嘴:“你的意思是因爲宋人多?”

張儉長嘆一聲道:“沒錯,準確的來說是天下的漢人多,這便是大宋的優勢,我大遼雖號稱帶甲百萬,可這些百萬都是亦民亦兵,陛下可曾想過除非滅國之戰,否則大遼真能有百萬之衆?”

耶律宗真臉色難看的點了點頭:“確實,除非滅國之戰,否則朕也沒能耐召集大遼的百萬之兵。”

“但宋人可以!”

“這不可能!”

耶律宗真想都不想的便否定了張儉的話,契丹勇士各個彪悍,上了戰場便是戰士,下了戰場便是牧民,這也才堪堪能達到百萬之數,大宋這樣的漢人王朝上哪找來這些兵卒?

張儉躬身道:“陛下,大宋的兵制早已改變,從原本的募兵改爲役兵,這些役兵四年一換,換下的役兵回家種田,大宋減少他家的夏秋兩稅,而這些役兵多是淳樸憨厚的農家子,年齡也不得超過二十五,小的十八九歲,大的也不過二十來歲,四年之後退役務農再換新軍,如果沒有戰事,十二年算下來……”

耶律宗真暗自一算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單單以大宋如今六十萬的兵力來算,十二年就能存下一百八十萬大軍!還是些不用朝廷供養的大軍!

“這麼多人一旦開戰人吃馬嚼大宋也受不了!”

耶律宗真還不死心,提出了否定的話,但張儉搖了搖頭:“養得起,大宋不斷開發嶺南之地,原本的瘴氣之地現在已經變成魚米之鄉,短短十年的年時間,這是何等的驚人?這還不算大理和南海諸國,聽說那裡的稻米一年兩熟,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
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