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

區別相當大,在趙禎看來,吐蕃和大宋之間的關係就是有些爲妙的,無論角廝羅存在與否都是一樣,雙方又擔心對方,且又需要對方。

趙禎要拿下吐蕃高原,不光是需要這裡的土地,還需要安定的環境,若是和吐蕃人血戰到底,和邏些城中的三十萬吐蕃軍民作戰到底,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雙方之間結下不可磨滅的仇恨。

一旦仇恨的種子徹底種下,便是不死不休,大宋想要在吐蕃高原上維持穩定和中央直接管轄,那就需要大量的貿易帶來好處,以及大量的駐兵進行強硬政策。

這樣一來給大宋造成的壓力也會十分巨大,趙禎從一開始就麼有打算高成本進行戰爭的準備,更不可能高成本的去維護高原地區的穩定和安全。

在高原駐兵本就是一件難事,士兵需要適應這裡的環境,還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同時因爲大宋的役兵制,每四年就要輪換一批新兵,這些對大宋來說都是極大的開銷和負擔。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高原上的百姓自己遵從大宋的領導,遵從朝廷派遣的官員管轄,同時延長高原役兵的年限,再增加他們的軍餉。

而眼下角廝羅的投降無疑是給趙禎送來了一份大禮,同時也是他給自己和邏些城殘餘力量的一次機會。

漢家兵法中的最高境界便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眼下角廝羅的投降也意味着大宋在和吐蕃的最後較量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吐蕃人打不起,也不敢再打了,角廝羅清楚的知道他們和大宋之間的事態對比。

利用吐蕃的最後力量作爲大宋的馬前卒,這是一件對大宋皇帝來說極好的事情,仁欽桑波當初想到這個主意,着實讓角廝羅大吃一驚。

現在看來,仁欽桑波的所作所爲也算是投其所好。

他知道大宋皇帝捨不得讓自己的士兵和吐蕃人以及邏些城死磕到底,既然如此那就順着他的意思來。

原本角廝羅的想法也是不想和宋軍死磕,既然大勢已去,那就沒有猶豫,開城投降是最好的辦法。

但仁欽桑波這位高原上的智者卻想到了這個令人驚訝的辦法,也給角廝羅和整個吐蕃帶來了轉機。

角廝羅也抓住了機會,他相信仁欽桑波,同時也相信自己的判斷,趙禎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再清楚不過。

在御帳中,蔡伯俙看到了驚人的一幕,堂堂大宋皇帝居然和角廝羅這個名義上已經叛宋的吐蕃贊普在“討價還價”,雙方之間在不但的交換利益。

趙禎的條件看似簡單但卻非常苛刻:“大宋一直承認你吐蕃贊普的身份,只要你離開吐蕃的土地,大宋依舊會承認你的贊普身份,但是吐蕃的贊普必須受到大宋的冊封。在名義上屬於大宋的朝臣,代管吉慈尼!”

蔡伯俙在邊上倒吸一口涼氣,官家這顯然是在步步緊逼,逼得角廝羅不得不承認大宋的身份,這意味着角廝羅和吐蕃永遠也不可能擺脫大宋,永遠也不可能成爲獨立的王朝。

他們此次出征吉慈尼,就是在爲大宋征戰,在爲大宋獲取疆土,雖然還是他們在自治,但意義上幾居室這樣,當然在吉慈尼角廝羅和吐蕃是獨立的,只不過在大宋卻不是這樣了。

趙禎不光是要角廝羅名義上屬於大宋,更是要讓他真正成爲大宋的一部分。

角廝羅也不是一個輕易可以對付的人,他答應了趙禎的所有要求,但卻提出一項讓蔡伯俙和趙禎兩人都驚訝的反議,讓趙禎親自下一道聖旨,昭告天下大宋再五十年內不得進攻被吐蕃攻佔下來的吉慈尼。

趙禎思慮再三之後決定答應角廝羅的條件,在這個時代契約精神尤爲重要,而對於趙禎這種發出聖旨昭告天下的舉動,也意味着大宋從今往後都將在五十年內守護這份契約。

趙禎是沒有辦法,大宋沒有必要和眼下這些僅存的吐蕃人硬拼,西面還有大量的吐蕃人存在,讓他們都追隨角廝羅離開之後。

剩下的吐蕃人大宋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他們安分守己,逐漸的成爲大宋的吐蕃人,而不是吐蕃高原的吐蕃人。

雖然兩者之間看似有些相像,但事實上卻相差千里,被大宋培養起來的吐蕃人,吐蕃的孩子還會對吐蕃有多少認同感嗎?

這種認同感會逐漸消失,雖然還有吐蕃當地的習俗,但對與大宋的認同感要更加強烈。

畢竟大宋的貿易到了何處,何處就會興盛起來,同樣大宋的文化和教育也會出現在吐蕃高原上,吐蕃高原上的百姓也可以參加大宋的科舉。

當這些剩下的吐蕃人留下,當他們融入大宋之後,他們很快就會忘記角廝羅,忘記吐蕃王朝覆滅之後有一個叫角廝羅的贊普後裔又組建了一個吐蕃王朝。

歷史有時很堅強,無論經過多少年它依舊存在,但有些歷史卻會被人爲的破壞,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滾滾長河之中。

趙禎和角廝羅在御帳中“詳談”了很久,外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裡正在進行一場博弈,談判是外交博弈中重要的組成部份。

趙禎作爲大宋的君王親自參與外交談判已是難得,若是不能在這上面佔據絕對的優勢,那他也算是白坐在宋帝的御座上了。

趙禎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他完全可以壓制角廝羅的其他所有條件,即便是角廝羅希望宋軍給一些糧食讓他們度過難關這件事上,趙禎也沒給角廝羅太大的幫助。

雖然雙方之間的談判不平等,但趙禎好歹給了角廝羅討價還價的機會,同時也在否定一些事情之後同意了他的一些請求。

當然這對於吉慈尼來說是一場“骯髒”的交易,但並不妨礙趙禎從中獲利,塞爾柱的內部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矛盾,若是在外部再增加一個強敵,趙禎相信圖格魯克會焦頭爛額。

畢竟神聖羅馬帝國的十字軍東征已經被提前了,戰爭的陰雲會籠罩在整個阿拉比世界,趙禎比誰都清楚這場打着宗教名義的戰爭會有多麼的骯髒和醜陋。

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
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